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第1张

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第2张

外观表明病变的深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皮毛、皮肤、表里经络都属于表里;脏腑、血管、骨髓、内经属于表证,即病在肌表,病浅而轻;里证是指病在脏腑,病深而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于皮肤的一种证候。一般外感六淫从皮毛、口鼻侵入体内后,邪气离开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在外感疾病的初期。该综合征的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部位浅、病情轻。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症状为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常伴有四肢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因为外邪分寒热,正气抵御外邪的能力不同,表证分表寒、表热、表虚、表实。

寒的表证为重度恶寒,轻度发热,头痛身痛明显,无汗,清涕不渴。舌红,苔薄白润,脉浮紧。寒气束缚于肌表或皮肤,善恶相争,所以恶寒发热,邪气侵入体表经络,气血循环不畅,所以头、身、四肢酸痛。邪与表争,故脉浮。它被视为同情温暖的外表。

表热证的特点是发热严重,轻度恶寒,头痛,咽痛,出汗,流涕,口渴。舌略红,苔薄白润泽,脉浮。邪与表争,所以发热恶寒。当热侵入健康时,汗孔失去控制,汗液漏出。热引起的口渴。热量在外部,所以脉搏浮动。治法辛凉解表。

表证表现为表证,导致恶风、恶寒、多汗。主要症状为舌淡,舌苔薄白,脉浮无力。体虚,阳弱,所以邪风,多汗,脉浮无力。治疗是协调营地和健康,并释放肌肉。

实证为发热、恶寒、身痛、无汗。主要症状为舌红,舌苔薄白,脉浮强。邪实持续,邪束肌表,正气斗邪,肌表汗孔密布,故脉浮有力伴发热恶寒无汗。它被视为同情温暖的外表。

根据恶寒发热和舌脉的严重程度来区分表证和热证。表寒证表现为恶寒但微热;表热证表现为发热厉害,但轻度恶寒;表证表现为舌苔薄白湿,脉浮紧;表热证的特点是舌苔薄白湿,脉浮。此外,风寒邪可郁化为热,由表寒转为表热,表邪侵及肌表后易入内化为热,表寒(或表热)可转为里热。

区分表里虚证和表里实证,结合患者体质,以汗出无汁为依据。表证为无汗表证,年轻力壮者多见;表证是表里有汗,老年人、体弱者或慢性病患者多见。

2)里证:里证相对于表证而言,是病位比里(脏腑、气血、骨髓等)更深的证。).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二是外感邪气直接侵入内脏而致病,如腹寒或过食受寒,可引起内寒证;三内伤,七情,疲劳,饮食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考试。大网站收集内脏功能障碍,如肝病的头晕胁痛,心脏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喘,脾病的腹胀腹泻,肾病的腰痛尿失禁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表证以外的所有证候都属于里证。外感病需要结合病因辨证、卫气养血辨证,内伤杂病则以脏腑辨证为主。内热证应与内寒、内热、内虚、内实相区别。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依赖于病史询问、寒热病证、舌苔变化和脉象。一般来说,表证多见新病、病程短;长期患病、病程较长者,常见于内证。发热、恶寒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寒不热,属于内证。证候舌苔常不变,或仅见于舌尖红;里证常表现为舌苔异常,脉浮者为表证;脉象深是内证。

3)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表里之间,出现的证候与表里两证都不同,称为半表半里证。有寒热,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呕吐,食欲不振,头晕。舌尖红,苔黄白,脉眩。恶在半桌半里争奇斗艳,互有胜负,如此冷热交流。邪致半表半里,胆患疾病,故胸胁胀满,口苦。胆热导致肝胃不和,所以我心烦头晕恶心吃不下饭。治理就是和解。

4)表里证(表里证):表里证是指表证和里证同时出现。常见的情况有三种:一、首病是表里兼见。二、发病时只有表证,表证未解,也叫表里证。第三,病未愈,也标有病,如原内伤,外感,或外邪,也可饮食伤等。,也属于表里证。治疗原则是表里双解。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