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街角:从掐住经济发展咽喉的殖民魔窟到启迪民智的书城

吉林的街角:从掐住经济发展咽喉的殖民魔窟到启迪民智的书城,第1张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在今天吉林市重庆街与青年路交汇的东南角,坐落着吉林市新华书店书城大楼。由邻近学校,加之城建变迁让一些机构退出,即便有早晚接送学生的车流高峰,即便有到书店采撷知识珍宝的顾客,这个街角在一天中,大多呈现静谧安详的氛围。时光回溯八十多年前,这个街角处从荒僻的“三江义地”变为现代化街市时,有一家特殊的公司,随大批决定吉林一城,甚至是吉林一省经济发展的公司一起,汇聚在新建的马路两侧。不过在那时,此处进进出出的各色“时代精英”谋划的却并非造福中国人民的大事,而是如何为日伪侵略机器竭诚尽力服务。

吉林的街角:从掐住经济发展咽喉的殖民魔窟到启迪民智的书城,第2张

于家窑旧貌,远处楼房为当时日本领事馆

据《昌邑区志》记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位于现在吉林市第九中学一带的烧窑作坊——于家窑还在进行生产,今天吉林书城位置是于家窑坑东侧的三江义地。所谓义地,就是临时埋葬客死他乡之人的坟场,荒僻气氛可想而知。1935年,日伪当局按照其制定的规划,填平于家窑窑坑中间,由日本领事馆(今财富广场购物中心南侧)向东莱门江畔渡口(江城广场)新铺一段道路。因这段新路位于商埠大马路南端,故定名为南大马路,俗称南马路。同年,垂直于南马路的长平胡同与其东侧的护昌街合为一体,被命名为南康路。

按照规划,南马路南口恰好位于即将开工的吉林大桥北侧,是火车站、飞机场(今通江路四中东侧)绕过老城区直接通往“新定义的江南新区”的必经近路。在日伪当局的规划中,通过南马路,将大马路上的传统商业区,五纬路的金融拓殖区、三纬路的娱乐区、南康路的日本住宅区紧密勾连,布局邮电、电业、新闻、商务等部门,有步骤地在南马路上构建一个类似今天中央商务区(CBD)的重要城市功能分区,进而践行《吉林大都邑计划》中“将吉林市建成为观光旅游和工业发达城市”的规划构想。

吉林的街角:从掐住经济发展咽喉的殖民魔窟到启迪民智的书城,第3张

南马路旧影

因此,南马路修筑档次很高:不同于同一时期修建的其它碎石路,主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吉林旧影》),主路与路边建筑之间铺设了碎石辅路,使得路面在当时分外时尚美观。同时,罗列道路两厢的伪满洲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支店、满鲜坑木吉林支店、公会堂、松江新闻社、松江旅社也都是漂亮的新式洋楼洋房,使得南马路呈现出一派现代化都市的风貌。而在当时南马路与南康路交汇的街角处,也很快建起一座二层拐角洋楼,此处就是伪满时期掌控各类生产资料“统制”的特殊公司:日满商事株式会社吉林办事处(以下简称日满商事)。

吉林的街角:从掐住经济发展咽喉的殖民魔窟到启迪民智的书城,第4张

日满商事的制服纽扣,纽扣上铸有该会社的徽纹

说到日满商事,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纪初日本侵略东北的急先锋“满铁”。满铁虽然名为铁路公司,但其权限并非任意一家经营性公司可比。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一样,是一家特殊的殖民地社会管理机构:满铁不仅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还管控着铁路沿线建立起的大批采矿、冶金等企业,在经营铁路运输的同时,还进行着各类物资的生产销售。1931年8月,在原有贩卖部和用度部基础上,满铁成立了商事部,负责铣铁、元钢、锌铁板、页岩重油、硫酸铵、粗蜡、挥发油、苯、沥青、焦油、水泥等物资的销售业务,这其中以煤炭和钢铁为大宗。

在近现代历史上,在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中,煤炭和钢铁两种特殊材料始终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煤炭和钢铁更是推动整个变革进程的重要能源与原材料。甚至可以说:掌控了这些资源及分配,即可以说掌控了发展的咽喉命门。不过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占领中国东北,满铁的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1936年,满铁施行机构改革,使铁路经营一元化……决定将商事部从满铁分离出去……在将“满炭”营业部并入后……1936年10月1日设立了日满商事株式会社(《满铁史》)。

在吉林城,满铁商事部很早就进行了业务渗透,其所有销售业务原本委托日本南昌洋行(旧址位于今贵阳街与上海路交汇处东北角),1934年2月,委托权被满铁收回,相关业务由满铁商事部自营。在日满商事成立后的1937年10月,新公司在中国东北和日本设立了9个支店,在吉林、天津、台北、上海等26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在延吉、青岛、新义州、香港等18个城市派驻在员。吉林城也就有了直接操纵相关物资销售任务的机构。

吉林的街角:从掐住经济发展咽喉的殖民魔窟到启迪民智的书城,第5张

80年代青年路与重庆路交汇口,图片左侧新华书店即日满商事旧址

随着日伪当局推进殖民建设进程加速膨胀,1939年时,日满商事也由“准特殊公司”变为直接影响“国策”的特殊公司。日伪当局授权其“统制”的物资品类涉及燃料、矿产、肥料、建筑材料、化学制品等,伪满的昭和、本溪湖两个钢铁公司、伪满洲化学、伪满洲苏打、伪满洲矿业等公司的产品都由日满商事管控销售。此外,来自日本和第三国的钢材进口,以及承办日伪当局命令和委托业务,管理钢铁等物资的境内分配、价格(《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也是这家特殊公司的重要工作——与伪满洲生必会社控制生活资料同步,日满商事控制着整个东北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生产资料!

在吉林城,日满商事虽然只是一个办事处,但其活动能量巨大。据《吉林铁路运输志》记载,在吉林特别修建了日满商事的铁路专用线。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开始,无论是丰满水电站的修筑,还是伪满洲电气化学株式会社、吉林人造石油株式会社、伪满洲特殊制纸株式会社、东洋精麻加工株式会社等重大殖民工业的建设,都或多或少隐现着日满商事的身影。然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物资供应捉襟见肘,日满商事配合日伪当局在东北大肆搜刮——向日本本土输送煤、铁等生产资料愈来愈成为日满商事的主要任务。到后来,在中国东北日满商事主要保证关东军、重工业、特殊用户的原材料需求,即便是日资民用工业的供应也一概压缩(《满铁史》)。在吉林城,中国人经营工业企业所需生产资料供应,根本无法得到保障,这也使得四十年代开始,在日伪当局和日满商事的共同摧残下,吉林城中国人经营的工商业遭遇了严重的关停倒闭潮。

吉林的街角:从掐住经济发展咽喉的殖民魔窟到启迪民智的书城,第6张

在苏崇民先生所著《满铁史》中有着一组颇含深意的数据,1937年12月,即日满商事各地分支机构建设完毕后,当时该会社共有职工1058人,其中日本人为958人。中国员工只有区区100人。这个数据表明,日满商事这家日本人占压倒性比例的公司,只是替日伪当局掐住东北经济发展的咽喉命脉,实现日寇侵略野心的爪牙而已。其天花乱坠的所谓“建设”究竟是为谁服务,自然不言而喻!

随着日本投降,日满商事随即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烟消云散,在街角处的二层洋楼也渐渐洗尽铅华,投入到新社会的新生活建设之中。特别是后来吉林市重庆路书店进驻这座建筑,更使得这里由往昔掐住吉林经济发展咽喉的魔窟变为启迪民智的书城。而那段令吉林人民倍感屈辱的特殊城市发展历程,虽很少再被提及,却不会被后人轻易遗忘。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吉林的街角:从掐住经济发展咽喉的殖民魔窟到启迪民智的书城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