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第1张

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第2张

中国人喜欢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一千个哈姆雷特”都是“真理”吗?你认为哈姆雷特是魔鬼,我认为哈姆雷特是天使,你我都正确吗?显然不是。作者要塑造的,文本所表现的,都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真理具有唯一性。

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理论背景是巴特的“作者死了”。可是作者确确实实存在过,是它写作了这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它的影响永远存在,怎么会“死了”呢?后来的解构主义文论更进一步,大力提倡读者中心论,其实就是认为“文本也死了”。研究的是文本,却认为文本已经死了,这就是现代主义的反理性特征。

读者中心论的提倡就导致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认为一千个哈姆雷特都是真理。这样一来,文本就变成了可以随意解释,任意歪曲的东西了。文学成了小丑,谁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它打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其实,无论你怎么解释,哈姆雷特只有一个,它就在那里。

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第3张

传统文化无“传统”?

不仅是文学如此,文化也是如此。现在大力提倡传承传统文化,可是,无视传统文化的“传统”,我们传承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你说四大名著是正史,他说四大名著是佛经,我说四大名著是科学著作,四大名著究竟是什么?它没有一个“本我”吗?四大名著有它的历史,无视它的历史,而强加给它自己的解释,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文化传承吗?

所有的研究都可以分成两个维度:历史的维度和逻辑的维度。我们可以给与文化一个自己的解释,这个解释可以与现代生活结合,与自身经验结合,但是,这种解释的开放性是有限度的,否则就变成了过度引申。就像商汤让捕鸟的人撤去三面网,我们说他爱护动物可以,说他仁及禽兽可以,如果非要说他注重生态平衡,具有可持续发展观,这就未免有些牵强了,这种阐释就过度了。

总而言之,文化有它本来的面貌,不能一味地“你以为”。

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第4张

玄奘法师注《圣经》

不论是文学的随意阐释,还是文化的任意解读,都是一种“无知无畏”的心理,都是一种“自我中心”的立场。立场是个极为要紧的事,不确定立场,就没有真理。假如让玄奘大师去注解《圣经》,玄奘法师自然是学识渊博,水平极高的,可是,这种注解可靠性能有多少呢?这很难说。

我见过许多信佛之人,喜欢用佛教解释一切问题,最后难免牵强附会。佛教本是哲学,不是科学,用量子理论来阐释佛学,这还无可厚非;用佛学来阐释量子理论,就一定是“伪科学”,是迷信。佛学只在佛教立场上成立,你信佛教,佛学立场已选定,佛学的理论便对你成立,你不信佛教,佛学理论便只是牵强附会,在马虎处打马虎眼(《二程遗书》:释氏所在,便须觅个纤奸打讹处。)

基督教原本与科学的竞争极为激烈,布鲁诺之死可见其大概。然而,宗教终究是输给科学了。于是,基督教从科学领域退出,后来又从政治领域退出,专管宗教信仰领域的事,所以,它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最好。

我们选择了宗教立场,宗教的理论自然可以解释一切,可是,很多东西不在宗教范围之内,比如,科学,比如文化。不在其范围之内的,强行加以解释,一定变成“强词夺理”,“荒谬不堪”。

很多人有一种宗教式的信仰,喜欢“唯心式”的解释一切,只要自己认为能说通的,就以为它是世界公理。用自己浅薄的理论,妄图把宇宙都包容进来,这是“宗教式的狂热”。

总而言之,事物各有它的“真理”,而真理只有一个。可能你抓住了真理的头,你摸到了真理的脚,我们便也承认这是个“哈姆雷特(相对真理)”,然而,那些连尾巴都没抓到的,怎么也好齿列于“一千个哈姆雷特”之间?

真理不能是这又是那,是你又是他,是男又是女,是爹又是妈。哈姆雷特只有一个,就像千万所房子,只有一所是真理的家。

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第5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