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东西湖区的来历,第1张

 东西湖区因境内原有东湖、西湖得名。

       西汉时高帝6年(公元前201年)属江夏郡沙羡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置沌阳县,东汉末复为安陆县,均属荆州江夏郡,东西湖地区先属沙羡,后属沌阳县。三国时置石阳县,前属吴,后入魏,东西湖地区属石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石阳为曲阳县,复置沌阳县。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沌阳县迁治临嶂山(今蔡甸区城头山),属江夏郡,东西湖地区属沌阳县。南朝宋、齐、梁、陈割据时期,沌阳迭为藩封。废藩封后,并入后周,县名依旧。东西湖大部分地区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年)沌阳县属沔州(后更名为复州)。开皇十七年(597年)沌阳县改称汉津县。据《汉阳县志》批露隋代汉津即汉津县,系汉阳县前身,东西湖地区在辖境内。大业二年(606年)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据《汉阳县志》记载,东西湖大部分地区属汉阳县管辖。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汉阳县属沔州汉阳郡,县治郡治州治由蔡甸临嶂山迁到鲁山(今汉阳区龟山西头南侧)。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沔州改称汉阳郡,仍治汉阳。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沔州。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沔州一度撤废,建中四年恢复。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废沔州,汉阳县改隶鄂州,东西湖大部分地区仍属汉阳县。五代十国时,汉阳县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汉阳县属汉阳军,军治汉阳城。宋初,汉阳县属荆湖北路汉阳军。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废汉阳军,汉阳县属荆湖北路鄂州。哲宗元右元年(1086年)复置汉阳军。元代改汉阳军为汉阳府,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汉阳府,汉阳县属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洪武十三年恢复汉阳府,汉阳县改归汉阳府管辖,东西湖大部分地区属之。光绪廿五年(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庭,将汉口镇与汉阳县分治,改汉口镇为夏口厅,与县地位相等,且属汉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夏口厅改称夏口县,辖区仍旧。据《夏口县志》记载,是时东西湖一带属夏口县管辖的有三个区,即五区,七区,九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汉口改市,原夏口县所辖之张公堤以西汉水以北的地区,又全部划归汉阳县管辖。东西湖地区又隶属汉阳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汉阳、汉川、孝感等县沦陷,原县政府流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恢复县治,属伪湖北省政府,是时东西湖地区,除新沟镇驻有日军,辛安渡驻有黄卫军直接统治外,所有乡村都隶属于中国共产党汉(汉川与汉阳),孝(孝感),陂(黄陂)边区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伪政府在本地区所设置的区、乡及保、甲等政权组织,只不过是虚设而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西湖地区分属汉阳县之新沟乡、安乐乡、巨泉乡;孝感县之辛安渡乡;汉川县之县河乡(后改为灵河乡)黄陂县捷泾乡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武汉及周边地区解放,东西湖地区仍分属汉阳、汉川、孝感、黄陂管辖。1958年3月,成立武汉市东西湖国营农场管理局。1979年建东西湖区。

       景德寺位于柏泉农场月塘角村,距柏泉办事处驻地2.2公里,始建于唐末宋初,盛于明清,毁于抗日时期。1949年,尚存几间破旧殿堂,1957年拆除后,其木料砖瓦被运到万子山修建小学。该寺原名"金台寺",宋景德年间翻修后更名"景德寺"。寺庙依山而建,殿阁飞檐彩瓦,红墙朱楹,青砖条石为道,占地30亩,是东西湖最早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2001年,经湖北省武汉市佛教协会会长,归元禅寺、宝通禅寺方丈昌明大师发起,在其遗址重建。全寺占地约150亩,耗资3000多万元。2003年其主体工程竣工,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说说说说东西湖区的来历,第2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说说东西湖区的来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