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来历

说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来历,第1张

环江以县境河流环江和环洲而得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环江大部分地属桂林郡,西北少部分地属象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击并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今环江县地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郁林、苍梧、合浦、南海、珠崖、儋耳、交趾、日南、九真等9郡,今环江县地属郁林郡定周县(今宜市)。三国(220~280年)属三国吴??郡。西晋(281~316年)属郁林郡(今桂林市)龙刚县(今宜州市);东晋(317~420年)属桂林郡潭中县(今柳州市)。南北朝(420~589年)之南朝宋、齐,属桂林郡龙定县(今宜山县)。南朝梁、陈时属东宁州、龙州(今柳城县)及南宁州。隋朝(589~618年)地属始安郡。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环州,以环江及诸洞要冲环洛峒为名,是今环江县境内行政区域建置之始。环州初治正平县环洛峒,即环江渡口(今环江一桥所在位置)西之地庐屯(刘家屯)附近一带,后迁治思恩县。环州下辖正平、福零、龙源、饶勉、思恩、武石、歌良、蒙都8县,除歌良在今宜州市及金城江区境外,其余7县均在今环江县境内。正平县在今大环江下游以西地区的西南、福龙一带;福零县在今水源镇西南部;龙源县在今水源镇中部、西部、北部地域;饶勉县在今县西部地区;思恩县在今大环江中下游及以西地区;武石县在今县西部地区;蒙都县在今大安、长美、大才全境及思恩镇之人和、清潭、文化一带。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环州为正平郡,属岭南道邕州都督府,统正平等县,治所在大环江以西正平县环洛峒。后析原环州东北部置羁縻抚水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环州,仍辖正平等8县,州治所移至环江洲。唐还置抚水羁縻州,并置领抚水、古劳、多逢、京水等4个县。其中,抚水州、县均旧治中州中里(今属环江县东北小环江西岸),古劳县旧治中州中里南(今属环江县东北小环江西岸一带),多逢、京水两县均旧治中州中里西北(今属环江县东北部一带)。五代十国(907~960年)环州辖思恩、蒙都两县(余6县俱废分别人隶)。先属楚,后属南汉。宋代(960~1279年)环州为羁縻州,宋始属宜州,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宋初分环州西部设镇宁州,同时增置礼丹等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抚水羁縻州改为安化羁縻州,抚水羁縻县改为归化羁縻县,都蒙羁縻县改为都亮羁縻县。同年,析安化羁縻州置安化上州、安化中州、安化下州,三州分别治中州上里、中里、下里(均今属环江县东北部一带)。宋熙宁八年(1075年)废环州和镇宁州,环州、镇宁州及所属辖县并人环州原属县思恩县,治所移至带溪(今洛阳镇合作八圩),管辖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宋元丰六年(1083年),思恩县复迁旧治环江洲。大观元年(1107年),以思恩县带溪寨改置溪州,领思恩等县。大观四年(1110年),溪州废。思恩等县改隶宜州。宋大观元年(1107年),将思恩县带溪寨升为溪州,治带溪寨,大观四年(1110年)废溪州。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思恩等县州改隶庆远府。元改安化上州为安化洞,安化、归仁、多建、长宁等羁縻县废,并入思恩县。至元十三年(1276年),思恩县、安化下州、安化中州隶属庆远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三州县改属庆远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今环江县境设置茆难团长官司、安化长官司,后废,归属思恩县。大德元年(1297年)思恩县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思恩县属庆远府,二年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三年复属庆远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析思恩县西北部地建置荔波县,隶属庆远府。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思恩县迁治今属县城东南清潭。宣德三年(1428年)十一月,思恩县又迁治白山寨。正统十二年(1447年)改属南丹州。成化八年(1472年),思恩县又迁治今属环江县城。咸化十一年(1475年)复属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年)思恩县、荔波县改属庆远府河池州。明废安化中州和安化下州。清初思恩县、荔波县隶属庆远府。雍正十年(1'732,年)荔波县改属贵州行省都匀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析思恩县北部五十二峒、中州、三里等地另置安化厅,治今环江县明伦,隶属庆远府。 中华民国时期,今县境设置思恩县和宜北县。民国元年(1912年)安化厅易为安化县。思恩、安化两县隶属柳江道。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安化县为避甘肃、湖南、贵州等省安化县同名而改为宜北县。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思恩县、宜北县直隶广西省。十九年(1930年),思恩县、宜北两县属宜山民团区。二十一年(1932)四月两县改属柳州行工团区。二十三年三月两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二十五年十一月两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二十九年四月两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原庆远行政监督区)。三十一年三月两县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县)。三十七年十月两县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治宜山县。1949年11月20日,宜北县解放,治明伦。同月24日,思恩县解放,治环江。两县均属庆远专区。1950年,思恩、宜北两县改属宜山专区。1951年5月至8月,广西省政府报请政务院,并经政务院批复同意思恩、宜北两县合并置环江县,隶属宜山专区。8月11日,思恩、宜北两县合并为环江县,中共环江县委员会、环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治思恩镇。同年12月改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下辖8个区、125个乡。1953年5月,环江县析出长牌、齐美、龙友等地,划归河池县管辖,下辖8个区、105个乡。1956年3月2日,环江县改属桂西僮族自治州宜山地区。1958年1月25日改属宜山专区。同年8月改属柳州专区,下辖8个公社。1961年10月4日,环江县划辖原属罗城县板文公社的旧洞大队。次年,将27个公社合并,恢复区制,划为城管、水源、洛阳、川山、下南、大安、明伦、东兴、龙岩、驯乐10个区。1964年,环江县下辖10个区、1个镇、111个公社。1965年5月18日环江县改属河池专区。同年,10个区改设公社。1971年环江县改属河池地区。次年2月,增设城关镇和上朝镇,辖10区2镇。1982年,环江县下辖2个镇、10个公社。1984年,公社撤销,改乡镇。全县设思恩、上朝、洛阳3个镇和上南毛难族乡、下南毛难族乡、驯乐苗族乡等3个民族乡,以及大才、水源、大安、长美、川山、木论、明伦、东兴、龙岩等9个乡,下设13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986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毛难族"改名为"毛南族"。1986年1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环江县,设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原环江县的行政区域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属河池地区。1987年11月24日,值环江解放38周年纪念日,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隶属河池地区。200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辖7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2002年,河池地区撤地设河池市,原县级河池市改置金城江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改隶河池市。       环江山清水秀,洞多景奇,有如诗如画的长美风光;有多种珍稀濒危的动植物;有气势磅礴的龙潭瀑布;有世间罕见建筑精美的毛南族古墓群;有粗犷豪放的毛南木面舞;有欢乐轻快的苗族姐妹舞。主要旅游景点有下庙旅游度假山庄、大才神龙宫、下兰姻缘洞、川山瑞良旅游区、长美崖刻、明伦北宋牌坊和下南古墓群。说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来历,第2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说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来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