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第1张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第2张

2.07城市分散发展模式——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发展的原理可以从自然界的生物进化中推导出来。
目标:将衰落地区的各类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转移到适合这些活动的场所;上述空出的区域应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整改,并改作其他最合适的用途;保护所有新旧使用价值。
将一个大城市的整个拥挤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将这些单元组织成在活动中相互关联的功能集中点。
方法:“功能性关注日常生活”;“这些集中点的有机分散”。
广木城:
莱特的想法是将城市的分散化发展推向一种极端状态,并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户有一亩地,有公路相连。根据这一理论,城市成为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的人类聚居地
2.08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1。经济集聚理论
经济活动的集聚是城市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集聚经济是城市活动集中的主要原因。
2。大都市、特大城市、都市圈:
都市圈现象是城市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是利用集聚经济广泛实现都市圈中心优势的结果。
大都市:即大都市区,是指由主要大都市、郊区和附近城市群组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上起主导作用。
特大城市: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全球人居报告)
都市圈(Megalopolis):由一组密集而连续的聚落所包围的居住区,不同于城市的行政边界。
世界上有六大都市圈:日本太平洋沿岸的东京都市圈、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心的英格兰都市圈、西北欧都市圈、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都市圈、美国五大湖都市圈、中国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区。
3。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是区域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各类专门人才聚集中心、庞大的人口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世界城市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的总部;国际机构的集中;商业部门的高增长;主要制造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的人口规模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2.09区域规划
城镇体系: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关系——区域分工与生产力布局的经济学理论;城市规模-等级-规模分布的关系;城市区域间的分配关系空-中心地理论。
区域规划是指特定区域内区域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市住区、其他工程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的综合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区域自然和社会条件,合理配置空。简言之,区域规划是一个地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2.10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基于系统的思想和方法。特点: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
2。分开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切实解决。
3。混合审查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将浙江拆分成规划。
4。连续的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间性;城市规划从现状来看应该是一个不断推演的过程。
2.11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雅典宪章》(ciam,1933):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求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娱乐和交通-预计用作居住、工作和娱乐的不同区域应在位置和面积上保持平衡,并建立连接三个区域的交通网络。
思想基础:即城市规划中的物质空决定论,是指通过控制物质空的变量,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自动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人们的交往和沟通是城市存在的基本基础:获得基本的生活质量;与自然和谐相处。
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建筑分成几个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该是重新团结那些已经失去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已经失去活力和意义的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者必须将城市视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构系统,努力创造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居住环境。
提示:“规划选择论”和“倡导性规划”认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不应该用一种价值观压制其他价值观,而应该使多种价值观的实现成为可能。2.1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强调公众参与规划——理论基础是大卫杜夫的“规划选择理论”和20世纪60年代的“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人群和群体的价值观不同。策划者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技术帮助。
2.13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布伦特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2。《21世纪议程》:
关于促进发展稳定的人类住区;为所有人提供适当的住房;改善人类住区的管理,特别强调城市管理;并要求创新的城市规划,通过各种手段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推进供水、排水、固废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
在人类住区推广可再生能源和运输系统;
加强易受灾害地区人类住区的规划和管理;
促进可持续建筑业活动的行动基础;
鼓励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类住区的发展能力。2.14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直接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利用为基础,具有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人的素质四大特征。
2。信息社会中信息化在知识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各种发展资源的跨国流动越来越大。
2.15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首次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1976年,人居会议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人居环境”的概念。
《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1981年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了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人居问题,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基础、开发可再生资源三种可持续发展途径。
1992年《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环境应成为发展进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就环境与发展做出全面决策。
1996年,人居会议审议了两大主题:“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2.16全球化理论与区域发展
城市体系结构正由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转变。
1。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快速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组装基地;
3。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却普遍衰落。
2.17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中村
住宅开发模式:紧凑的形式、适当的密度、混合的土地利用、公共交通主导、行人导向的街道、适应性强的建筑。
2。工业园区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产物: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