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第1张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第2张

1临床数据

新生儿黄疸20例,男15例,女5例,生理性黄疸13例,病理性黄疸7例。在第一周的家访中,发现20个新生儿有黄疸,但他们的家人都没有发现。他们向家属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并注意观察黄疸的精神状态、护理情况、颜色、体位变化。经过两周的家庭访视,13例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例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均在12mg/dL以上。在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和观察婴儿一般情况后,考虑到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家属建议停止母乳喂养一周,改为人工喂养。三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减轻。3周后黄疸消退,确认是母乳性黄疸。一个新生儿仍然很重。再次和父母沟通后,他发现父母并没有重视,也没有停止哺乳。他以为孩子母乳喂养正常,没有生病。同时,他又怕孩子营养不良。他反复耐心向父母解释,打消了他的顾虑,得到了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来我院检测黄疸指数,还是很高。他开始配合光疗法和药物治疗黄疸


2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2.1.1胆红素产生较多。由于新生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在短时间内被破坏得更多更快。每天的胆红素产量大约是成人的两倍。


2.1.2肝功能不完善。肝细胞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酶的量和活性不足,导致形成胆红素结合的功能不足。


2.1.3特殊肠肝循环的新生儿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减少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粪便和尿胆素原。此外,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使肝细胞受损,降低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加重黄疸。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出现母乳性黄疸,发病率较多,达到1%左右。以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征,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并持续存在。婴儿一般情况良好,4 ~ 12周后黄疸减轻。停止母乳喂养三天后,如黄疸减轻,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如有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应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者可导致婴儿死亡。


3.2观察肤色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和位置变化,就可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如果新生儿黄疸逐渐从巩膜、头面部向四肢、手足蔓延,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3.3观察喂奶量不影响宝宝饮食。这也是宝宝家长不重视的原因。他们认为孩子正常吃奶,没有疾病。其实是家长对黄疸知识的缺乏,才应该引起广大宝宝家长的重视。如果宝宝出现乳房排斥、喂养困难、吸吮无力等。,应引起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3.4粪便和尿液的观察观察宝宝粪便和尿液的颜色变化。尿液颜色的变化反映黄疸严重程度的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大便由淡黄色转为白色时,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因此,对粪便和尿液的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因、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的变化。,并判断是否有感染和非核黄疸的发生。


3.6蓝光光疗时,要用黑色眼罩保护宝宝的眼睛,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肛门用纸尿裤覆盖外,其余暴露1 ~ 4天。光疗时隐形失水增加,要注意补水、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3.7早期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早期人工喂养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粪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中的7名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 ~ 7天,黄疸减轻。认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增加了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引起黄疸。


3.8健康教育大多数新生儿家长对黄疸缺乏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们应向父母解释黄疸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及护理措施。严重时会引起核黄疸,导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的信任,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会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尽早对婴儿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某宝宝家长不重视,导致宝宝黄疸8周后消退,影响宝宝接种疫苗。这应该引起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