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之侵蚀性葡萄胎

2006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之侵蚀性葡萄胎,第1张

2006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之侵蚀性葡萄胎,第2张

第二节侵蚀性葡萄胎

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外为侵袭性葡萄胎,概率为5-20%,多发生于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

一.病理学

由于囊泡组织的数量和破坏的程度,可以从非常良性的葡萄胎逐渐过渡到非常绒毛膜癌,分为三种类型:

1型肉眼可见,大量水疱,形态似葡萄胎,已侵入子宫肌层或血窦,附近组织极少出血死亡。
2型可见少量至中度水疱,组织出血坏死,滋养层中度增生,部分细胞分化不良。
3型的肿瘤几乎都是坏死组织和血块,肉眼只能看到几个水泡。有些病例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肿胀的绒毛,滋养层高度增生,分化差,形成绒毛膜癌样的上极。

二。临床表现

(a)阴道出血。葡萄胎清除后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量不确定。检查时子宫不能如期恢复。如果肿瘤组织穿透子宫,会出现腹腔出血和腹痛。

(II)转移灶的症状和体征因转移的位置而异。最常见的是肺转移,当转移灶较小时,可无症状。后来会因为病灶增大而出现症状,而且由于位置不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见绒毛膜癌一节)。x线胸片显示转移灶阴影。转移发生在阴道和宫颈,呈紫蓝色结节,溃烂后可引起大出血,转移至脑者出现脑症状(见绒毛膜癌)。转移到消化道的有消化道出血。

三。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辅助诊断方法,具体诊断标准为:

(a)经组织学诊断,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外的切片,可见绒毛或绒毛变性痕迹。

(2)如无组织学检查,葡萄胎清宫8周后hCG水平仍保持在正常水平以上;或阴性定性试验后转正;或者hCG降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升高。结合临床表现,清宫后一年内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

(3)当原发病灶的诊断与转移病灶的诊断不一致时,如原发病灶为绒毛膜癌,转移病灶为侵袭性葡萄胎,或相反,只要任一标本中有绒毛状结构,则该病诊断为侵袭性葡萄胎。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2006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之侵蚀性葡萄胎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