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外用药

中药药理学——外用药,第1张

中药药理学——外用药,第2张

有些药物,涂在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具有杀虫止痒、消肿散结、祛腐生肌、收口收敛、止血的作用,称为外用药。外用药包括药膏、药丸、水、酒、粉、药线(药丁)等。,可直接涂于患处。用法包括涂抹、涂抹、涂抹、混合、熏蒸、洗涤、浸泡、沐浴、点眼、灌耳、滴鼻、吹喉、将药物插入瘘管。外用药因药性不同,用途也不同。

杀虫止痒剂,如硫磺、明矾、轻粉、冰片、樟脑、蛇床子、土槿皮、炉甘石等。用于疥疮、湿疹和痒疹等皮肤病。

消肿散结者,如黄连、黄柏、大黄、腰痛、丁香、蟾酥、麝香、芙蓉叶等。,用于疮初肿痛。

有腐败流脓者,如轻粉、朱砂、硼砂、雄黄、冰片等。,用于溃烂多脓。

对于有肌肉愈合作用的,如沙、珍珠、琥珀、龙骨、血竭、冰片、炉甘石等。,用于疮已溃,脓将尽,疮未愈者。

用于收敛护肤,如明矾、石灰、虎杖、地榆、象皮、龙骨、牡蛎、炉甘石、埃洛石、密陀僧、五倍子、海螵蛸、滑石、蜂蜜、香油等。,用于收敛、止血、润滑和护肤。

根据中药外用,药理作用总结如下。

(1)杀灭病原体:所谓杀虫活性。比如硫磺可以抗真菌,杀死疥疮;黄连、苦参、蛇床子、桃仁软膏具有抗滴虫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近年来对大量抗菌、抗真菌、抗病毒中药进行了筛选,发现青黛、明矾、雄黄、轻粉、白芍、五倍子、硼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化脓性细菌有抗菌作用。枯矾、五倍子、花都散、生肌散、八宝生肌散、四黄苏等。对绿脓杆菌有效。成红生丹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能消瘀消肿。雄黄、明矾、羊胆、大蒜、瑞香狼毒、猫薄荷、白芥子、结核粉、胆汁、小檗碱、蛇床子、儿茶、硼砂、甘松等。都有抗结核作用。血竭、水银、轻粉、硼砂、密陀僧、梅片、潮脑、明矾、枯矾,以及一些中药酒、醋浸剂、黄藤生物碱、土槿皮提取物等都有抗真菌作用。紫草硼酸滴眼液能显著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此外,水银和甘汞有抗螺旋体作用。

大多数体外抗菌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一致。有人认为67%的结果是一致的,而33%的结果是不一致的。低抗菌药物也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玻璃器皿体外抗菌实验结果对外用药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局部刺激:某些外用药物对皮肤、粘膜有一定刺激,可用于红肿、补血。如果接触时间长或者药物本身有强烈的刺激性,可能会起泡,甚至生出脓包。动物皮肤对中药的原发刺激反应也可引起实验性皮炎,如巴豆油皮炎。薄荷醇、樟脑、桉叶油等。能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使局部皮肤感到凉爽,还能影响肌肉和关节,缓解深层炎症和疼痛。轻粉刺激口腔黏膜,可引起溃疡。白色药丸会使局部皮肤起水泡;斑蝥会引起溃疡并导致发红,这是非常令人恼火的。

(4)收敛止血作用:当收敛药物接触伤口或粘膜时,可使表面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保护膜,防止局部刺激,收缩局部血管,减少充血和渗出。如明矾、铅粉、儿茶、五倍子、炉甘石等。据报道,明矾具有强大的收敛作用,用于子宫脱垂、直肠脱垂、内痔和痔疮。儿茶含有大量儿茶鞣质,五倍子含鞣质60%左右,广泛用于止血。有些膏药也能软化疤痕。地榆炭油可用于一些严重的表皮剥脱性皮肤病。

(5)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中医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萧中软膏;扭伤粉可以治疗扭伤。现代实验也研究了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生肌香皮膏对感染性骨折的动物模型实验表明,骨的肉芽岛和皮岛生长快于对照组,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瘢痕组织的软化和吸收。

(6)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为保护皮肤和粘膜发炎或溃烂的表面,常用一些不易吸收的粉末,但能吸收组织或发炎部位的水分,形成薄膜,从而减轻炎症,如爽身粉、炉甘石等,称为保护药。还有一些温和的油脂,可以软化和滋润皮肤,不容易被吸收。它们常被用作赋形剂来延长其他药物的作用,如花生油、芝麻油、猪脂肪和蜂蜡,它们被称为润肤剂。

蜂蜜不仅能滋润和保护皮肤,治疗烧伤、冻伤和裂隙,还能润滑粘膜,并能治疗便秘和蛔虫性肠梗阻。黄丹可用于治疗皮肤皲裂。

(7)局部麻醉作用:古书中已有记载的局部麻醉剂,如蟾酥、阿莎丽等,有表面麻醉作用。

(8)其他作用:有些外用药可治疗疣、斑秃、皮肤癌和牛皮癣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外用药物都是剧毒的。如水银、轻粉、朱砂、红丹、密陀僧、亚砷酸盐、升铅、白降铅等。,不能口服,也不能撒在伤口或溃疡面;有的不能涂油脂,防止吸收中毒。个别外用药物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如中药补骨脂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药药理学——外用药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