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病理改变,第1张

甲状腺癌的病理改变,第2张

【病因】

目前,确切的病因难以确定,但从流行病学调查、实验性肿瘤研究和临床观察来看,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放射性损伤用X射线照射实验小鼠的甲状腺,可引起动物甲状腺癌。实验证明,131ⅰ能改变甲状腺细胞的代谢,使细胞核变形,大大减少甲状腺素的合成。可见,辐射一方面引起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分裂,导致癌变;另一方面,甲状腺被破坏,不能产生内分泌激素,由此引起的大量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也可促进甲状腺细胞癌变。

临床上许多事实表明,甲状腺的发生与辐射的作用有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婴儿期因胸腺肿大或淋巴样增生而在上纵隔或颈部接受过放疗的儿童,特别容易患甲状腺癌。这是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细胞增殖旺盛,辐射是一种额外的刺激,容易促进其肿瘤的形成。颈部放疗后成人患甲状腺癌的机会很少。

(2)碘摄入过多或TSH碘缺乏均可改变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瑞士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为2‰,比柏林等非地方性地区高20倍。相反,高碘饮食也容易诱发甲状腺癌。冰岛和日本是高碘摄入国家,甲状腺癌检出率高于其他国家。这可能与TSH刺激甲状腺增生的因素有关。实验证明,长期TSH刺激可促进甲状腺增生,形成结节和癌变。

(3)其他甲状腺疾病临床上已有报道为甲状腺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某些中毒性甲状腺肿,但这些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尚难确认。以甲状腺腺瘤为例。甲状腺腺瘤多为滤泡状,仅有2 ~ 5%为*-形肿瘤。如果甲状腺癌是由腺瘤转化而来,那么大部分应该是滤泡状的,但实际上甲状腺癌有一半以上是甲状腺癌。推测甲状腺腺瘤癌变的几率也很小。

(四)遗传因素约5 ~ 10%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家族史,常合并嗜铬细胞瘤及其他夹层。推测这种癌症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变化]

(1) *形腺癌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大小不一。一般分化好,恶性程度低。癌组织脆、软、脆,颜色深红;然而,老年患者的癌症通常是坚硬和苍白的。*类癌中心常可见囊性病变,囊内充满血性液体。有时,癌组织可能钙化,切面呈沙色。上面提到的囊性变和钙化与癌症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无关。镜下可见癌瘤由柱状上皮*状突起组成,有时夹杂滤泡样结构,甚至可发现*状滤泡样变异。

*腺癌叶有完整的包膜,后期也可穿透包膜侵犯周围组织。主要传播途径是淋巴道。一般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约80%的儿童和2%的成人患者可触及淋巴结,随后血液转移至肺或骨。

(2)滤泡状腺癌较X形腺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居第二位。其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X形癌。肿瘤柔软、有弹性或橡胶样,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结节。切片呈红褐色,有纤维化、钙化、出血和坏死。高分化滤泡性腺癌在微观结构上与正常甲状腺相似,但其包膜、血管、淋巴管均被侵犯。低分化滤泡腺癌呈不规则结构,细胞密集成簇或带状,滤泡形成少。虽然传播途径可以是淋巴转移,但主要是通过血液到肺、骨、肝。有些滤泡状腺癌手术切除后很长时间才能复发,但预后不如*形腺癌好。

(3)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2 ~ 5%。Hazard于1959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以分泌甲状腺降钙素并伴有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增生(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ⅱⅱ)为特征。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胚胎的后鳃体,由滤泡旁的亮细胞(C细胞)转化而来。滤泡细胞是来源于神经嵴的内分泌细胞。这些内分泌细胞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就是可以摄取血清素、多巴胺等前体物质,并通过脱羧酶进行脱羧。因此,它们也被称为胺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简称APUD细胞。肿瘤多为单发结节,偶见多发,坚硬固定,有淀粉样沉积物,很少服用放射性碘。癌细胞形态以多边形和梭形细胞为主,排列多样化。

(4)未分化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的5%,主要发生在中年以上的患者,男性多见。肿块坚硬不规则,固定,生长迅速,迅速扩散并累及甲状腺。一般可在短时间内浸润气管、肌肉、神经、血管,引起吞咽、呼吸困难。肿瘤可能局部有压痛。显微镜下,癌组织主要由低分化上皮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呈多形性,常有有丝分裂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肺转移。该病预后差,放射性碘治疗无效。外照射只控制局部症状。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甲状腺癌的病理改变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