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气和津液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气和津液的关系,第1张

中医基础理论:气和津液的关系,第2张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津液、血液的关系和前面说的气血的关系是一样的。津液的产生、运输和排泄都依赖于气的升降运动及其气化、温热、推进和固定。气在体内的存在不仅依附于血液,也依附于津液,所以津液也是气的载体。气、津液、津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运津、吸津、津液携气等方面。

气能生津:津液的产生来源于饮食的摄入,这依赖于胃中的“气满”和脾中水谷的微妙运动。脾胃的正常功能有赖于脾胃之气的支持,所以如果脾胃之气旺盛,化生津液就会饱满;脾胃气虚影响津液的产生,导致津液不足。因此,临床上常见气伤津伤之证。

气能(化)津液:津液的分布及其转化为汗液、尿液和其他流出物都依赖于气的上下运动。由于“散精”和运脾气,宣肺降气,肾精气蒸腾气化,津液可以分布于全身,代谢后多余的津液可以转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只有这样,身体的水和液体代谢才能保持生理平衡。但当气的升降运动不利时,津液的分布和排泄往往受阻。另一方面,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津液的分布和排泄受阻,导致津液停滞,气的上下运动也会不利。因此,气虚、气滞可引起津液停滞,称为气不能(化)水;津液停滞,水液积聚,使气机不利,称为水郁气滞。正是由于互为因果,才能形成内生的水、湿、痰、饮等病理变化。在临床水肿综合征的治疗中,往往需要运用行气利水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这个原理。

气能吸津液:虽然津液的分布和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但维持津液代谢的正常平衡也有赖于气的固摄。正是气的固摄使津液正常地保持在体内,从而维持津液的正常润泽和滋养。因此,当气虚或气藏功能减弱时,必然导致津液的不合理流失,出现多汗、漏汗、多尿、遗尿或尿失禁等病理现象。

津液能载气:津液也是气的载体。气之所以能化为津液,与津液同用,为津液所吸收,也是因为气积聚于津液,所以津液之盛,则气之盛,津液之耗,则气之伤。如出汗、呕吐、腹泻等,均可损伤津液、耗气,出现“气随津液脱”等症状。这就是《金匮要略》里说的:“当你呕吐的时候,你永远不会呼吸完”。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医基础理论:气和津液的关系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