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文化的角度解读水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关系(一)
1.水与上海历史
水是生命之源。远古时代,人类因水而动,因水而居,造就了后来生机勃勃的城市。
水使上海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形象。上海地处长江之箭和弯曲海岸线的交汇处,背靠太湖,面向东海,北依长江口,南临杭州湾。有黄浦江和苏州河穿城而过,来回流淌。千千万万的枝干就像搏动的血管,滋养着生命。特定地理环境的自然创造,再加上历代人民的勤劳创造,编织出江湖海的风水,绘就了江南水乡的风貌。
水塑造了上海独特的城市性格。上海从无到有,因为水变成了土地;从小到大,它在水上茁壮成长,以河口般的开放姿态和开放的心态,迎接到来,吸收旧的,学习新的,从家里走向世界,从过去走向未来。她从不封闭保守,却充满创作冲动和激情;她开放和发展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和活力。
水拓展了上海的外延,丰富了上海的内涵。黄浦江上的汽笛与海关大楼的钟声遥相呼应,陆家嘴的和谐之夜映衬着朱家角的白墙,苏州河的前世今生见证着城市发展理念的升华与回归。上海历史文化中的水;历史文化也会随着上海水的时间空而改变。水随历史,水随历史前进。上海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水的韵律和运动的历史吗?
2。水与上海小城镇的发展
水浸透和渗透了老郊区城镇的文化和历史,也复兴和延续了建筑和街道的生命和活力。说起水和小城镇的关系,不禁让人想起古籍中记载的一句古话,青龙镇是伴随着水运而兴盛,又因水运而衰落。
以前上海有个青龙港,旁边有个青龙镇。唐宋鼎盛时期,与苏杭一样繁华,桥22座,坊36座,亭3座,塔7座,庙13座。商人和学者聚集在一起。北宁诗人梅写过一首《青龙海观潮》的诗:“百川争立,不久如抽噎。老鱼上下无护,亭子诉沧州空。...... "这一切,后来都随着青龙港的淤积而湮灭,只留下几处遗迹供人们凭吊和思考。
看透水和小城的现实,是冷静,也是担忧。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方式的演变和发展定位的偏离,城郊水系的功能和作用一度被忽视、被忽略、被弱化、被异化,人们弃水而去,水离人越来越远。当我们面对狭窄的河道,硬化的堤岸,发黑的河水,不禁冷静反思,深刻检讨。
但江南水乡的余味一直在点燃人们亲水的欲望。站在石湖荡的柳岸,坐在朱家角的石拱桥头,走在金泽、枫泾、南翔、李安堂的水边街道上,小桥流水、飞雨、人来人往,如梦如幻的江南水乡,诗意的古典风情,时断时续,若隐若现,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片净土,滋润浮躁的心灵。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对恢复生态、重塑自然、发展历史文化充满了憧憬、向往和认同。
今年5月,以“古”、“水”文化旅游为核心,以休闲度假、生态居住为特色的朱家角中心镇建设正式启动。坐落在淀山湖畔,有着千年历史的朱家角镇,有着深厚的水文化。保留了明清特色的古镇、街巷、桥梁,以及白墙黛瓦的滨水民居。拥有通天河摇号、太安桥、江南名园等20多个景点。本次开发保护建设将采取以新促旧、新旧衔接的方式,老城区将一如既往地进行改造,突出旅游功能;协调旧城镇和村庄的过渡,为旅游业提供配套服务;新城扩建升级,凸显江南水乡现代民居特色。有理由相信,经过3-5年的发展,朱家角镇将建设成为展示上海历史文化、彰显水乡特色、生态环境一流、人水和谐的小城镇典范。
3。上海高校的水与人文
上海有很多环境优美的高校。其间,大部分的水在校园里流淌,点缀着校园,丰富着导师们的才华和智慧,活跃着学生们的生活和情感。很多人走进社会,甚至漂洋过海,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美丽的校园,可敬的导师,可爱的同学,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魅力的河流。在众多高校中,最重要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里瓦河。【/br/】华东师范大学被誉为远东最美的校园,右边是苏州河,里瓦河蜿蜒其间。这里有古树、绿荷塘、水景彩虹、夏雨飞烟、书海、石径、鲜花,俯瞰校河、园丁小楼。也被称为师大“八景”。其中四个与校园里的一条大河和一条小河有关。大小河流在清朝治理吴淞河时切断了北新泾地区的河湾。20世纪20年代,有一个俄国受害贵族,在河岸上建了一座花园别墅。他美丽的女儿丽娃爱上了一个贫穷的中国学者。由于她父亲的努力,李娃终于在一个多雨的春夜跳进了河里,这条河也因此而得名。
荔瓦河仍然有将近700米长,35米宽,1.8米深。它从北到南贯穿校园中央,成为这个地方的标志。2001年6月14日下午,一位不寻常的客人悄然来到风景如画的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她是俄罗斯的第一夫人吗??柳德米拉?普吉娜女士。这是她第一次访问上海,访问的第一站是华东师范大学。蒲敬娜女士在来之前就已经听说了华东师范大学有一条美丽的里瓦河,还有一个俄罗斯姑娘和一个中国小伙子的故事。
许多爱情起源于那里,也有许多爱情结束于那里。现在里瓦河已经成为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师范大学生心中的青春、记忆和灵感之河。他们常常从回忆中获得灵感,把里瓦河写成文章、音乐和绘画,久而久之,年复一年,这条河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人文色彩。
在曾经和现在生活在荔瓦河畔的人们中,有的创作了长篇小说《荔瓦河》,有的创作了小品《荔瓦河》,这些都是颇有名气的。走出这座象牙塔的人之一,诗人宋琳,在与美丽的法国妻子在巴黎生活了几年后,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天堂,那就是丽娃河边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朋友看的时候,一开始觉得夸张,后来因为共鸣哭了。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