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te Not, Want Not
美国人都知道一句古老的谚语:“俭以防匮”。意思是说,如对使用自己的东西精打细算,就什么也不会缺。
但根据1995年的一项研究,美国的饭店和消费者那一年就扔掉了410多亿公斤变质或未吃的食物。移民美国的人大多对此感到震惊,但往往不久后就学会了美国人的习惯。浪费似乎是我们富裕生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这种行为总是遭到阻止的。例如,父母常告诫孩子们说,“饭吃完了才能离开饭桌”,并叮嘱孩子们关掉不用的灯和电器,(房间开冷气或暖气时)不要让门开着,尽可能节约用水等。
当我刚开始工作、独立生活的时候,终于意识到父母唠唠叨叨的重要性。每个月,我都会收到水电费、取暖费的账单,因此我很快学会了需要多少就用多少。我不得不自己买菜做饭,并确定花钱买的东西都要吃光。汽油好像每月都涨价,于是要去不远的地方我就走路或骑单车,而不再开车了。在我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我很为自己的节俭和精心打算而得意。在决定移居亚洲时,我已存了相当可观的一笔钱。
刚到中国时,我对东西如此便宜感到非常吃惊。衣服、书籍、食品及旅行费用都只有美国的一半或更少。在美国,到小餐馆吃顿饭通常要花5美元左右,而在中国只需花90美分的样子就能吃得很好了。我终于可以花钱购买所有以前因精打细算而没买的东西了,对吧?
并非如此。很快我的中国朋友就让我对自己大手大脚的行为感到丢人了。例如,一份做西餐的进口原料通常要20元,比一顿中餐还贵。在万圣节前夕,我花120元做了一套功夫服;为一个英语班的剧本演出,我花300元钱租了道具和服装,而所有这些东西实际上是不能重复使用的。很近的路,我都要打的;我会扔掉很多没有吃过的食物;什么东西一有损坏,可能就被我扔到车库里去了。我的朋友对此难以置信。
现在,我变得越来越中国化。以前我通常会扔掉肉和蔬菜的那些部分,现在我都吃了,并始终将剩菜打包;购买大小物件,我会仔细掂量;有些东西虽然比在美国便宜,但派不上用场,我也不会买。一些我不用的东西就送给需要它的人,或自己收好。我步行或骑车的路程比以前更远了,对自己的旅程也会好好计划。但“我的中国化”也有一些例外。当然我不可能放弃做西餐,也会时不时光顾“麦当劳”。不过总体来说,我变得越来越像我的中国朋友了。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