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计算留学的感情成本(2)

谁来计算留学的感情成本(2),第1张

谁来计算留学的感情成本(2),第2张

同境遇和观念的变化相比,感情只有让步的份

  记得有位作家曾说过:不要奢谈爱情。意思是人要活的现实,爱情只有在现实生存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才有谈的意义。

  一方出国带给男女双方的直接现实就是两人长时间地天各一方,对这样一个现实无论是夫妻还是恋人能有多大的忍受力呢?在网上的调查中,有33.52%的回答是能容忍与爱人分离的最长时间为一年,能容忍2-3年的占32.63%,两项相加,比例高达65%还多。而选择半年以内的占了26%,只有7.85%的人明确地表示他们之间一刻也不能分离。

  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在这方面,中国人的忍耐力是的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研究员唐灿在听到这个调查结果时,仍对回答能容忍分离一年以上的比例之高表示惊讶。她说:“在国外,夫妻(恋人)因分离半年而解除婚约(性关系)非常正常,也能够被人理解,否则他们认为是不人道。因为婚姻的本质内容是异性关系的联结,如果这个关系不存在了,夫妻关系也就名存实亡了。”

  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的道德基础是更重视情感的,可能每对分离的夫妻或恋人都有过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自慰的心理经历,但他们中的多数都在现实中做出了另外的选择。

  就拿肖力来说,到法国留学第一年的学费是家里出的,以后就全靠他自己了。一个学业未成的年轻人,他靠什么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立足?在他面对要解决所有衣食住行加上学费的压力时发现,有一个伴,而且是女伴,会使双方的境遇要好得多。比如租房,一个人租金太贵,两个男孩房东不租,一男一女就“正常”了;还比如医疗保险,上一份保险,家人可以受益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以及两人可以在打工和上学的时间上相互调剂,在精神和生理上相互慰藉,并因此有了坚持下去的希望和依托。这些情况远在国内的女朋友如何能想得到?怎么来帮忙?在这种生存的需要面前,肖力也只能在与他境遇大体相当的范围中选择女伴,对方亦如此,双方的感觉也就是“相对来讲还不坏”而已,至于性格、爱情等因素只能忽略或求其次。

  不光是像肖力这样的未婚年轻人,已婚者也一样。不少家在国内的中青年男女,因为房子、因为寂寞、因为同事、因为好感甚至因为偶然而组成“临时夫妻”,坦然约定为“出门在外,互相帮助”,并无了断各自家庭的意思。只是这种“互助组织”的信息一旦传到国内,对另一方情感和婚姻的伤害则是致命的。这种现象不光是在出国者的一方,留在国内的一方也少不了这种“守而不坚”的情况。

  距离造成的境遇不同对感情和婚姻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更多的是观念上的改变。

  一位出国的网友留言说:“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我和他分开只有3个月,他就和别的女孩子在一起了。他竟然说本想瞒着我,还说愿意等我回去!我一直不相信距离会给感情带来什么威胁,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么短的时间就会让一段三年的感情付之东流。但是事实摆在面前,我又能说什么呢?”

  一位在外事部门工作的朋友说:“过去因出国两人长期分居,要么是两人死守空房,要么是最后离婚。现在观念变了,反正你找我也找,婚姻是另一回事,也不完全是因为爱情。”

  出国是利益权衡后的选择,当它与家庭利益不一致时,结果向强势一方倾斜

  有人说,不是有很多出国留学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家庭的分离后,最终在国外团聚了吗?比如谁谁谁和谁谁谁。还有人说,有一方在外留学多年的,现在虽未团聚也是有来有往,看上去这样的家庭挺好的,比如谁谁谁和谁谁谁。

  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到国外团聚和生活对许多家庭来讲就是他们当初留学的目标,只不过这个目标被分成了两步或者几步来实施:先出去一个,再办陪读,最后双双拿下绿卡,把孩子接来,可谓圆满。应该说,完成这一目的的家庭本身婚姻基础就比较好,又能够舍弃国内的环境,或者是有必须要舍弃国内环境的缘由。

  放眼望去,那些多年时间里分分合合,只是在休假和探亲的日子才有夫妻生活的家庭,他们是靠什么来维系感情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而没有分手呢?

  从网上的调查中知道,有近半数的夫妻维系感情的主要方式是靠互联网或电话,这还得感谢网络和通讯时代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但是,这对于需要肌肤相亲和两情相悦的婚恋当事人双方来讲,这显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位住在大学寝室的网友留言说:“他出国已经快半年了,想起来觉得好漫长,从一开始的一个礼拜一两次电话,到现在每天一个越洋长途,难以名状的心情仍旧无时无刻地笼罩着我的生活……从今年2月到现在打下来的IP卡已经比一副扑克牌还厚了。现在想起他的归期是遥遥无期,我能否过去同样也是未知数,除了每天那十几分钟的说话和无尽的担心思念,我已经完全不知道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了。”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两年过去他们分离的现状没有改变的话,电话和互联网发挥的功能就会越来越弱。有位多年从事社会报道的媒体记者对我说:“一方常年在国外学习或工作,另一方不准备出国而又没有分手的家庭,不是这样的家庭很'模范',而是因为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孩子,还有考虑自己的适合的工作、自身形象或顾及周围的议论,也许还有经济上的原因。”

  出国留学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利益,当这种利益本身就是家庭的共同利益时,它不会影响到家庭。如果留学和家庭婚姻相矛盾,但权衡利弊也会有不少人作出分离不分家的选择。否则的话,结果只能是向强势的一方倾斜,分手就是必然。

  学者说:不要蹉跎有限的青春

  从网上留言中发现,因一方出国留学,另一方苦等七八年的大有人在。更多的留言是在诉说等待是多么地酸楚,或者是埋怨对方的不忠。就网上调查的结果和网友的留言内容,专门研究婚姻及两性关系的学者唐灿从专业角度谈了如下看法。

  她说:首先,从人性本身出发,对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婚外性关系,谅解是非常必要的。夫妻长期分居违背了人性的某些内容和婚姻的本质,中国过去有着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在以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的约束下,大多数家庭都维持着,如果有一方出轨,会从道德上受到谴责,现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说到出国,双方身处异地而能保持坚贞感情两到三年的,在西方很少,中国人相对对肉体的缺失不像西方人感觉那么严重。这是因为中国人的道德基础不同,更重视情感的,我对那些分离两三年时间仍能保持对对方惟一感情的人存有敬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它对道德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在留学生中出现婚外性关系,也没有什么可谴责的,前提是需要谅解。

  唐灿举例说,有一对彼此深爱的知识分子,原来准备一起出去留学,后来因为男方的专业问题没有获签,女方先出去了。考虑到分离的时间可能会两到三年,走之前他们做了一个约定,在分离的期间为解决双方生理方面的需求,可以找别人,但不要做感情投入。男方的出国之行果然拖了三年,这期间两人都有过外遇,因为有约在先,相聚后两人感情如初。

  当然,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做不到像他们这么“学术”,一般情况下是瞒着对方,瞒着也是一种办法。

  另一方面,唐灿说:过去分居者忍着的居多,现在不忍的居多,这表明性价值观念在发生变化。婚姻的出现是具有规范和约束性关系功能的,现在这种约束力越来越下降。对于非婚性关系,现在有罪恶感的人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人们也不再仅仅是借助于婚姻的形式来发展性的关系,这是社会变化的结果之一,不必大惊小怪。

  谅解归谅解,谅解别人容易,轮到自己则很难做到视而不见,而且长期等待本身就足以使感情受到伤害。对于我的“求解”要求,唐灿说要看出国的目的和两人的具体情况。

  如果两人想保持婚姻和感情,就应该争取在一块儿,积极地出去或回来发展,这是个必然的选择。如果一方不愿回来,另一方也出不去,双方就要好好谈一谈,必须有一方做出让步,否则就要考虑婚姻值不值得存留。因为婚姻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方置对方的生活于不顾,或者是为了别的需求(孩子、形象等)而忽视了自己的感情需要,婚姻就成了空壳和枷锁,失去了价值。

  唐灿认为,每个人在善待别人的同时也要善待自己,尊重自己的要求,从这点来说,空守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感情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就没有必要把人生的有限青春蹉跎了。

  用朋友的话说,“一个人的时光也就三十年,如果十年见不到人,还过得什么劲儿。”

  “那么多活泼开朗的女孩因为等待生生地变成了怨妇,对社会来讲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谁来计算留学的感情成本(2)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