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脾胃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脾胃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第1张

 ·文献来源(引用本文)· 

LIU Y, ZHANG S Z, DING Y S,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due to Yang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J Acupunct Tuina Sci, 2022, 20(6): 470-475.

 ·作者信息· 

刘燕1,张少战1,丁雅霜1,欧阳玲1,刘琼2

1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厦门 361003,中国

2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208,中国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脾胃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符合脾胃阳虚型FD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电针组和莫沙比利组, 每组30例。莫沙比利组予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 电针组予电针治疗, 针灸组在电针组的基础上加灸法治疗。三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 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问卷(FDDQL)评分、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 并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6.7%, 高于电针组的86.7%和莫沙比利组的73.3%, 且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莫沙比利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 FDDQ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针灸组和电针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值低于莫沙比利组, 针灸组差值大于电针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灸组和电针组FDDQL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莫沙比利组, 针灸组差值高于电针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OCTT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 血清GLP-1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 针灸组和电针组治疗前后OCTT差值低于莫沙比利组, 针灸组差值低于电针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灸组和电针组治疗前后血清GLP-1差值高于莫沙比利组, 针灸组差值高于电针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灸可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其生活质量, 效果优于电针或莫沙比利单独治疗; 缩短胃肠运动时间, 提高胃肠激素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以胃十二指肠区的症状为特征的多因素疾病,本病发病广泛,据统计FD欧洲国家发病率为40%,亚洲国家发病率为5%~30%,国内发病率为11%~23%。FD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FD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与胃肠动力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轴功能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相关。其中,胃肠运动障碍被认为是导致FD的主要原因。因此,可通过调节患者的胃肠运动改善FD的临床症状。针灸治疗FD已开展广泛的临床研究,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百笑灸是基于中医传统艾灸理论的新型灸品,安全有效、舒适便捷,但采用该法辨证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采用百笑灸联合电针治疗脾胃虚寒型FD,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FD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IV诊断标准制定。脾胃阳虚型FD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制定。

    主症:胃脘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

    次症:泛吐清水;食少或纳呆;疲乏;手足不温;便溏。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弱。

    具备2项主症,加上次症中的任意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FD的诊断标准;年龄20~65岁,性别不限;近1月内胃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检测阴性;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有腹部手术史,或合并其他胃肠疾病者;合并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及有心理障碍不配合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近1周内服用过促胃动力药者;对莫沙比利过敏或拒绝针灸治疗者;正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不符合正太分布时,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edian (interquartile), M (IQR)]表示,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 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 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一般资料

    受试者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到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就诊的脾胃阳虚型FD患者,研究方案经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伦理批号:73JYY202069416)。根据前期预试验,设计n1=n2=n3,取双侧α=0.05, 1-β=0.8,经PASS11软件计算得每组样本量为24例,三组共需72例,预估20%的脱落率,三组共需纳入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针灸组、电针组和莫沙比利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针灸治疗脾胃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Image,第2张

 ·2 治疗方法· 

2.1 莫沙比利组

    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生产批号:200412,规格:5 mg/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中国)饭前口服,5 mg/次,3次/d。

2.2  电针组

    穴位:关元,双侧内关、天枢、足三里和三阴交。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区皮肤后,用直径0.30 mm, 长25-50 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中国)进行针刺治疗。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接SDZ-II华佗牌电针仪,同侧内关、天枢接1对电极,同侧的足三里、三阴交接1对电极。选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设定为30 min,1次/d。

2.3  针灸组

    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灸法治疗。

    穴位:中脘、下脘和神阙。

    方法:选用BX-A002型百笑灸器具。用医用胶布将灸器粘贴在待灸穴位上,拔开灸筒盖,将灸炷放入灸盖内,点燃灸炷后将灸筒盖扣合在灸筒上。左右旋转筒身,通过调节进气孔大小,使施灸的温度适中 (一般为42 ℃)。30 min/次,1次/d。

    三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d,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项目

    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下述观察项目测定。

3.1.1 主要观察项目

    胃肠运动指标: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测口-结肠转运时间(oral-colon transit time,OCT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水平,具体操作依据试剂盒完成。

3.1.2 次要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评分: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中医症状评分。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舌脉不计分,计算主、次症评分总和为中医症状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重。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DDQ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涵盖日常生活、忧虑、饮食、睡眠、不适、疾病处理、疾病控制和压力等方面。FDDQL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2 临床疗效标准

    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本研究疗效标准。于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症状评分减少≥95%。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减少≥70%但 95%。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症状评分减少≥30%但 70%。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症状评分减少不足30%。

3.3 结果

3.3.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6.7%,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莫沙比利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8.307,P 0.01);针灸组和电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莫沙比利组(P 0.05),针灸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 0.05)。详见表2。

针灸治疗脾胃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Image,第3张

3.3.2 三组中医症状评分及FDDQ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中医症状评分及FDDQ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FDDQ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灸组和电针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值低于莫沙比利组,针灸组差值低于电针组,针灸组和电针组治疗前后FDDQL评分差值高于莫沙比利组,针灸组差值高于电针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3.3.3 三组OCTT及血清GLP-1水平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OCTT及血清GL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OCTT低于本组治疗前,血清GLP-1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灸组和电针组OCTT差值低于莫沙比利组,针灸组差值低于电针组,针灸组和电针组血清GLP-1差值高于莫沙比利组,针灸组差值高于电针组(P 0.05)。详见表4。

针灸治疗脾胃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Image,第4张

 ·4 讨论· 

    根据FD的临床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痞满”的范畴。脾胃虚寒是痞满的重要病机, 脾胃阳虚是FD的常见证型,约占11%。因此,在FD的辨证治疗中应重视脾胃阳气。艾灸有温热作用,是治疗虚寒所致胀满病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采用百笑灸,可直接固定于体表穴位处,避免了手持操作,不受体位限制;艾炷位于封闭的盒内燃烧,热量集中,温度容易控制,而且不漏明火,不掉灰渣,可减少甚至避免烫伤。本研究取中脘、下脘、神阙进行施灸。中脘为胃之募穴,为八会穴中的腑会,有和胃健脾的作用。下脘为任脉与足太阴经之交会穴,能健脾和胃、理气消胀。神阙是重要的强壮穴,灸之能培补阳气、调理肠道。三穴合用,可培补阳气、健脾和胃、理气消胀。电针处方中内关为八脉交会穴,能和胃降逆、理气止痛;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调理肠胃、消积化滞;关元培补元气、补益脾胃;足三里能健脾和胃、燥化脾湿,是治疗一切肠胃病证的要穴;三阴交可健脾胃、调气血。诸穴配伍,能调节肠胃功能。灸法结合电针,协同发挥温中健脾、和胃消胀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灸法结合电针能降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升高FDDQL评分,且总有效率达96.7%,说明本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针灸结合治疗FD的优势。

    现代医学认为,F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其中胃肠运动障碍是公认的FD发病机制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胃电活动异常、容受性舒张受损、胃排空延迟等。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灸法结合电针对OCTT、血清GLP-1水平的影响。其中OCTT是临床评价胃肠蠕动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OCTT延长则提示胃肠蠕动减慢,反之说明胃肠蠕动较快。有研究指出,FD患者较健康人OCTT延长,说明FD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不足。GLP-1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激素,生理条件下能抑制胰高糖素分泌,能够延缓胃排空,减少进食量。相关报道指出FD患者血清GLP-1水平较健康人下降,同时伴有OCTT的延长,说明FD患者同时存在血清GLP-1水平下降、OCTT延长。由此可以推测,血清GLP-1水平下降而致胃肠运动功能减退可能是FD的发病机制之一。本研究中,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灸法结合电针治疗后,发现其OCTT降低,血清GLP-1水平升高,且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电针和莫沙比利,提示灸法结合电针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GLP-1水平,加强胃肠蠕动,进而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脾胃阳虚型FD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GLP-1水平来调节胃肠动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借鉴。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小,今后应进一步增加样本量,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针灸推拿医学 · 

微信号|zjtny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针灸治疗脾胃阳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