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第1张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吉林城四面环山,名声显扬者首推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名山。此外,仍不乏苍翠雄浑的山梁峰岭点缀周边,映得一湾松江水更加明艳。坐落在丰满区的建华东山即是这群山中的一员。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第2张

远景处江岸边的山岗即是建华村东山

话说吉林城附近有数座山岗都有炮台山的别称,最有名气的当属桃源路北的玄天岭,因晚清修建过新式炮台而有了炮台山的小名。不过我自幼闻知并认同的炮台山却是位于市区东南侧的建华村东山,上世纪末80年代我在一张旅游图上还看到过清晰的炮台山标注。长辈们时常讲起:从前,天气晴好时,在江畔就能望见那座“东炮台山”上的炮楼,有炮楼的山叫炮台山也算是实至名归。然而炮楼对“市里”的居民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反倒是“东炮台山”附近盛产果蔬山菜之类的物产,成为江左岸市民或乘炮手口子的渡船,或绕行大铁桥、吉林大桥前往那座小山梁的动因。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第3张

伪满明信片中右侧低山梁即建华村东山

建华村东山并没有多高,却很壮美。顺吉林大街南行,通过吉林大桥时只要稍微向左转头,便可望见在松花江北转的景深处,一座树木葱郁的山岭正威仪端立,静静地关注着塞外江城的熙来攘往,也凝视着山下江畔的沧桑变化。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第4张

吴大瀓像,取自百度

据《吉林市地名志》记载,建华村周围为丘陵平川地,白浆土壤。尽管山间土地比较肥沃,这一带开发却很晚,直到晚清时才形成稍具规模的村屯。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负责东北边防事务的钦差吴大瀓提调宋春鳌为总办,选城东八里僻静的东大滩江岸,主持修建近代洋务运动中东北唯一的兵工厂——吉林机器局。为确保兵工厂的安全,机器局下属的火药局车间、库房选址在松花江对岸炮手口子渡口南侧,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建华村东山脚下开阔地兴建,火药局堪称吉林市江南地区最早的工业星火。

当年的吉林机器局不仅生产枪炮军械,还大量生产与枪械配套的弹药,供应东北各地军队使用。弹壳由机器局西厂翻砂融铜铸造,弹药为自产黑色火药,枪弹除配套自产哈其开斯枪、毛瑟枪、文且斯德枪、五子抬枪、洋抬枪、来复枪等枪械外,还为自产葛尔萨炮、克虏伯炮、西林炮生产2、4、6、10、12磅开花炮弹。当时,大批来自天津、浙江的火药工匠就住在山脚下的火药局周围,他们的到来让这里越来越热闹,集市渐渐出现,改集街的地名也随之成为山下村庄街市的名称。。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第5张

百多年前,沙俄占领吉林城时的旧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九月二十二日,沙俄侵略者入侵吉林,吉林将军长顺投降。次日,俄军直扑吉林机器局,驱逐局员、工匠、护军,疯狂掠夺财物,并将机器局所有设备、库存枪械投入江中。随后,俄军又炸毁了东山脚下的火药局,民国版《永吉县志》记载:庚子九月,俄人焚火药局,全城皆震,毁房屋甚多。

俄军撤走后,建华村东山脚下一片寂静,工业星火已然在吉林江南这片土地上熄灭,只留下一堆残砖废墟和一座孤零零的大烟囱在风中伫立(这根有名的江南大烟囱在解放后拆除)。由于庚子之乱,往昔祥和的市风也悄然改变,江南地区不复往日太平。为安全起见,吉林将军在江南设置开齐(满语音kaici ,边境哨卡间巡逻交接处之意思),派八旗兵巡视,尤其沿江更加严防(语出吉林文史大家关云蛟先生)。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第6张

钢混炮楼为附近交通的制高点。

日月如梭,时光横流。建华村东山一带进入民国后虽位列吉林第九区、1942年又被日伪当局划入吉林市江南区昌明町,可整体风貌仍无点滴城市气息。或是由于此地扼守通往蛟河、丰满的公、铁路咽喉,亦或是当年火药局的余韵未散,总之在山间田野,处处军风暗涌。果然,1946年夏季,国民党政府占据吉林后,为控制松花江右岸的重要交通线,在建华村东山山顶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炮楼,并沿山脊,向永庆村方向每隔20多米接连修建了3座砖砌的炮楼。炮楼内架设枪炮,借此制高点的险要地势,通过火力交织封锁南沟要道(腰岭子公路),防御蛟河方面解放军的进攻。东山也自此时起有了炮台山的别称。

然而战争最终的胜败又怎会被地利这一个条件左右?1948年,解放军进攻吉林市,只象征性地由山下向山顶钢混炮楼左右打了三炮,驻守的国民党六十军士兵便狼奔豕突,逃窜到长春去了。六十军精心制定的城防部署、军事计划连同这四座炮楼顷刻归为历史尘烟!而古老的建华村东山大地,顺天时,凭人意,顺利回到人民手中。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第7张

随着岁月打磨,建华东山上的炮楼逐渐消失,只在荒草灌木下留下地基痕迹,若非山沟中散落的大量枪炮弹壳时常被村民拾到,很难想象这座山竟曾与军事有过关联。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举国上下“备战备荒”时期,附近村民相应号召,在李清的带领下,于建华村东山之巅,手工开凿了两条防空洞,而后又一位老太太在收集废炮弹壳,砸铜卖废旧时不幸被残药炸死,这一带才算又飘过些许已然陌生的所谓军风。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第8张

自建国后,山下村屯已由炮手口发展出建华、永安等新的居民聚居村屯。甚至连炮台山的别称也被让予永庆村独享。在这一带居民的心中,那些与军、与武相关的风尚早就过时,只有建设新中华,享受永远的平安才值得人们奋力追求。

而今,经过几代人努力,建华村不见了平房瓦舍,一个由数十座时尚楼宇组成的建华新村,与北华大学东校区紧密结合,构成一派全新的城市风貌。登上东山山顶,鸟瞰吉林城松水涤新——前可鉴荣辱,后可思颓兴,念天地之悠悠,独壮怀于当下。回首处,山石业已题刻了比东山之名雅,比炮台山之名祥的新名:悠然山。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吉林掌故:从无名山、炮台山、东山,到悠然山,说建华村大地变迁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