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实力!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读《试梁道士笔》杂感

验证实力!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读《试梁道士笔》杂感,第1张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验证实力!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读《试梁道士笔》杂感,第2张

一、

南宋时候的一个平常之日,在武夷山修行的梁姓道士将一根做工精良的毛笔送给了归隐的名仕刘子翚。这个刘子翚并非小可,虽及天命之龄,却学富五车,名声赫赫,以至于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父亲临终之时,会将“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作为遗言,嘱咐朱熹拜刘子翚为师、为(义)父。

当刘子翚拿起梁道士赠送的毛笔,但见这笔“玉表霜里,视之触藩之柔毳也”,趋步书案,研墨挥毫,“束缚精妙,驱使如意,亦管城之匹亚焉”。漂亮的外观、精妙的做工,让刘子翚心中顿生爱意。然而这种快慰并未持续多久,一种别样愁绪竟充塞了刘先生的心怀:不同于自己迫切“试笔”的从容,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竟然对“收复故土”毫无“试”的之意。由于刘子翚的父亲刘韐在出使金国时,不屈自缢,对金国用兵北伐可谓关乎刘子翚的国恨家仇,乃是终日折磨其灵魂的头等大事。然而南宋朝廷竟然以“南兵剽轻不足仗”的谬论搪塞举国上下的北伐呼声,刘子翚愤懑之余,“善将不择兵,善书不择笔,顾所用如何耳”的慨叹郁结于胸,遂列南方士兵在春秋、六朝时的不俗战绩,“推此理于试笔之间”,直言南宋朝廷北伐,“组练之军,或有为于今日”,成《试梁道士笔》这一篇章。

验证实力!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读《试梁道士笔》杂感,第3张

二、

人世间,真正的道理常会推而演之,别处开花,而不会苟且于世事变迁,轻易随时光散尽光辉。在今天,刘子翚委婉建言的北伐已成历史,可《试梁道士笔》一文所抨击的“谈条件、找借口”现象仍在市井生活中大量存在,尤其是在管理领域:难题迎面之时,许多负责人不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挖空心思给自己得过且过寻找理由,以至于“队伍不好带”成为常见词汇。究其根本,无碍乎以下几种情况作祟:

首先,决策人私欲过盛。当私欲膨胀时,对名声、利益的渴望被放大,任何人都难免患得患失,更无法集中全力正视困难,进而强化了“计较”与“决心、智慧、勇气”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这其中与名声有关的私欲最具隐蔽性。西晋名士王衍素以清净无为自榜,称钱财为“阿堵物”,受世人景仰。可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入寇的危难之际,王衍为保住自己的名声、财富,不顾众人推举,拒绝担任抗敌的元帅,并做出错误的东遁决策,最终成为石勒的阶下囚。就戮时,王衍方对自己所负领导责任的本质,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其次,决策人能力水平有限。一些追求成功者,不乏唯“借风顺水、趋势而为”之人。这类人原本能力不足,遭遇复杂的问题时,便容易滋生胆怯。当胆怯左右决策者心灵时,因循旧例、但求无过之类的所谓“举措”便会纷至沓来。这些举措常以“无为”或“隐忍”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装,掩饰的却是刻舟求剑的短视,甚至是黔驴技穷般的茫然。东汉末年的袁绍,乘乱起事时一呼百应,自命不凡而与天下英豪逐鹿。怎奈素质不济,运气天秤渐倾,几番败绩后只余怨天尤人的本事。在覆亡之前,便被曹操看透是“色厉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货色!

再者,决策人缺乏应有的人格魅力。虽然成功的诸般因素中,运气不容小觑,但由人格魅力幻化出的向心力往往是最为决定性的要素。这类人擅权衡,不拘小节,审时度势,往往在盛势中洞悉溃堤蚁穴之弊,在逆势中得窥柳暗花明之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石勒,本是胡奴出身,而后与汲桑啸聚剽掠,在乱世夹缝中不断壮大,凭借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吸引了无数英豪舍命追随。在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之后,最终建号立国,成为一颗耀眼的历史明星。即便因胡人身份,未能得到史家给予足够的肯定,但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资治通鉴》,对石勒这个文盲皇帝的事迹,皆不乏细致中肯的描述。后人读罢石勒的事迹,不禁满心钦敬,生出“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寻缘由”的感怀。

验证实力!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读《试梁道士笔》杂感,第4张

三、

诸葛亮的《将苑》里说:主帅身边要有心腹、干将、爪牙三圈人。对这三圈不同的人,结合所处客观条件的特征要有不同的对待。“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创业期,人人都是家底儿,想成大事就得有路飞经营草帽海贼团的气度,遇事需要动脑筋。一味好大喜功追求“四眼齐”,结果只会是伤脑筋。一旦发展起来,队伍庞大、鱼龙混杂,利益错综复杂,需要的就是运用制度和机制去管理,合理分配心腹、干将、爪牙三圈人的责权利,一如《试梁道士笔》所言:“束缚精妙“,方可"驱使如意”!

在乱世,较量是争斗;在治世,较量是竞争。不过,只要是求发展,则无论争斗还是竞争都是在践行“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兵家义理,由不得半点疏忽与差池。可惜很多人私心私欲泛滥,过分强调客观,不求因势利导,却以“南兵剽轻不足仗 ”之类的表象作为强词夺理的依据,进而沦为环境的奴仆或条件的附属,最终成为历史的笑柄。此类事例不胜枚举,不必过远追溯,仅现代人大多熟知的八路军游击战和汉奸投降派的对比,就足以说明问题。

纵观历史,这世间往往只有不坚定的决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如刘子翚借《试梁道士笔》传递的主旨:“书生过计,推此理于试笔之间……组练之军,或有为于今日”——字写得好不好和笔固然有关系,可关键还是拿笔的那个人!

验证实力!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读《试梁道士笔》杂感,第5张

《草圣张旭》 刘振夏,取自互联网

四、

大学时,在仲同学临写的字帖里,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文章。读罢身心俱震,于是随手抄录。虽然抄写的笔迹极滥,几近无法入眼,但这篇文章却在笔记本的页面上熠熠生辉,引得我在此后的岁月里不断诵读:

善将不择兵,善书不择笔,顾所用如何耳!南渡以来毛颖乏绝,幔亭黄冠以笔遗予,玉表霜里,视之触藩之柔毳也。束缚精妙,驱使如意,亦管城之匹亚焉。因念:神州赤县半没埃秽中,或言南兵剽轻不足仗者,而春秋吴、楚之霸,六朝晋、宋之捷,不闻借锐于他方,选徒于境外。昔人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岂用之自有道邪?书生过计,推此理于试笔之间,庶几鵕羺(jùn nuò)之裔,不得专美于旧谈。组练之军,或有为于今日。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验证实力!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读《试梁道士笔》杂感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