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聊聊清代吉林城的人才选拔往事

高考日,聊聊清代吉林城的人才选拔往事,第1张

今天是高考日,首先预祝参加考试的高三学子都能超常发挥,考出好成绩,顺利升入心仪的高等院校!

在现代汉语中,推选代表或主要负责人的活动,一般以“选举”一词代之,而在古汉语里则另有他意。在中国古代,“选举”一词为选择人才并任用的含义,《淮南子·兵略》中就有“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志,谋虑足以知强弱之势”的表述。自隋唐以后,历朝历代大多选择“科举考试”的方式选拔任用人才,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后,同样沿用了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据记载,顺治三年(1646年),清廷开科取士,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先后259年间,一共进行了112次科举会试,共有114人高中状元。

之所以多出二名状元,是因为顺治九年(1652年) 壬辰科与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采用满汉考生分列两榜的取士方式,因而满洲旗人麻勒吉和图尔辰成为两个“历史幸运儿”。然而出于抵制“同化”、保持尚武精神等考虑,清代统治者在康熙八年(1669年)颁布诏令:“ 满洲旗人在乡(在地方考试)、会试(到京师考试)中与汉人一体考试汉文,同榜揭晓, 不列第一名”。即满洲旗人无论成绩多优秀,今后也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的“殿试”点状元,此即俗语所云“满不点元”。

在塞外船厂吉林城,清代之前的“选举”历史,已无从考究,清代之后的人才“选举”则有史可查。在清乾隆朝以前,吉林城只有两人在会试时考中了进士,一个是顺治九年壬辰科的田麟,一个是无法确定具体考中进士时间的德保(姓瓜尔佳,疑似在康熙时期中举,不是后来姓索绰络的那个德保)。此后吉林地方在清廷尚武轻文的政策下,采取了特殊的“文化封禁”,不再重视儒家的教育方式,也长期无人考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甚至驳斥了吉林地方奏请建立文庙,开设学校的提议:“本朝之统一宇域,所恃者非虚文,而为实行与武略耳……岂不远胜于汉人之艺文、蒙古之经典乎?”

在康熙雍正年间,吉林城民众往往更在意骑射训练,“多以军功至显贵”。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吉林索绰络氏(汉姓石)观保和德保兄弟在会试时,双双考中进士,科举考试才又逐渐被民众所重视。而后,马惟驭、英和、奎耀、奎照、锡祉、宝鋆、宋炳文、杨诚一、魏晋帧、贻谷、荫桓、张光鼐、云祥、杨 灦(xiǎn)生等14人相继考中进士(《永吉县志》)。其中观保、德保、英和、奎耀、奎照、锡祉均为索绰络家子弟,加上未被《永吉县志》收录的巽斋(有资料说他是乾隆十七年进士),吉林石家号称“一门七进士、五翰林,礼、工、户三部四尚书”(宝鋆虽姓索绰络,是否与石家有关待考)。

此外杨诚一和杨 灦生两位进士为父子关系。杨家原为大红旗屯居民,中进士后,在城内修建进士府邸(所在胡同后即被命名为杨进士胡同,即今青岛街南侧的永明胡同),父子登科在晚清时的吉林城颇具轰动效果。而光绪时期的进士张光鼐则更为传奇,除去他本人刚正不阿的事迹外,位于东大滩的张进士府邸,在解放前共走出了两位了不起的共产党人,成为吉林市党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

在清代的科举考试中,乡试高中者叫做举人。有清一代,吉林籍的举人数量也不小,其中石家、马家(马惟驭的兄弟们)在道光之前的中举者群体中占比较高。道光年间以后,镶黄旗乌雅氏的读书人则后来居上,先后有庆福、锡纯、贻谷等多人考中举人。其中锡纯世称锡举人,其府邸所在胡同称锡家胡同(今光华路西段),老城北关外有规模巨大的菜园——锡家园子,在吉林城颇有影响。尤其是锡纯的妹妹嫁于吉林巨商牛子厚为妻,对牛家发展起到过特殊的影响,因而锡家与船厂牛家之间的纠葛勾连更为坊间津津乐道。

清代吉林城的科举体系内的最基层,还有大批贡生(恩贡、拔贡),他们与进士、举人一起,在科举制度的“选举下”,成为吉林城的精英阶层。作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活典型,这些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人才,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充实到官僚体系中,社会地位、生活质量出现快速提升:一些人历宦海沉浮,深谙官场之道,进而冲上人生巅峰;一些人浑浑噩噩,混迹于各种体量的官僚圈子,蝇营狗苟于博取名利。当然其中也不乏以天下为己任的锐意进取者,只可惜日渐衰落的国运,腐朽没落的清廷,并不能向他们提供真正施展抱负的舞台。

随着社会进步,“一篇八股定终身”的科举制度愈发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其禁锢思想、滋生腐败、阻碍科学进步的特点终自掘坟墓,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随即,吉林城迎来“设学校、派留洋”的崭新气象。在管理吉林社会生活的的精英群体中,纯粹的舞文弄墨旧文人日渐边缘化,各行各业中受过新式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地成为栋梁。梁荫曾(留美硕士)、孙绍康(留学法国)、胡体乾(留学美国)、杨策(留学日本,此人晚节不保)等海归精英更成为新时代人才选用的标杆。最值得称道的是许多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不再以升官发财为人生目标,他们忧国忧民,以改善民生,富国兴邦为己任,或致力教书育人,或醉心实业救国,或锐意科学研究,使得个人的人生价值较旧文人、旧官吏有了质的飞跃。

经过一百多年的世事变迁,古汉语中的“选举”含义,已经被彻底排除于现代语言体系之外。高考成为国家选优、培优的重要方式,也是学子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当然只是对生命个体智商高下、学习能力进行考量的高考,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考试制度,以求高考更加公平合理。此外,选优后高校如何助力学子们修炼成国家、人民需要的栋梁,如何助力学子们树立更为高洁的人生理念,今后要走的路也还很漫长。

在高考第一天讨论上述话题,显然是有些言之过早了……此刻只宜为学子们默默加油,希望孩子们都能考出好成绩!

了解更多吉林往事,欢迎点击下方文章链接:

吉林市第一名共产党员与沈阳农学院筹建人——东关进士府走出的两兄弟

报考季,闲聊一下吉林城高等教育发展的沿革往事

一个东北文化精英的沉沦——冷眼静观荣孟枚

从学霸到汉奸——伪满末代吉林省省长徐家恒的人生轨迹

高考日,聊聊清代吉林城的人才选拔往事,第2张

建于清代的魁星楼直到六十年代才被拆除

高考日,聊聊清代吉林城的人才选拔往事,第3张

吉林魁星楼纪念碑,位于市一实验小学

高考日,聊聊清代吉林城的人才选拔往事,第4张

晚清重臣宝鋆为吉林籍进士

高考日,聊聊清代吉林城的人才选拔往事,第5张

晚清名臣贻谷墨宝

高考日,聊聊清代吉林城的人才选拔往事,第6张

清代古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高考日,聊聊清代吉林城的人才选拔往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