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不祭祀,第1张

立春之后不祭祀,第2张

立春之后不祭祀,第3张

今天立春,许多人都知道这是春饼店的狂欢节。几张春饼、炒豆芽、炒土豆丝、炒肉丝、渍菜粉,一个体味传统文化的简单活动就在口齿之间愉快地践行了。而对许多吉林人而言,立春的前一日开始,还是腊月活动的中场休息,按吉林城最近流行的新规矩,立春之前必须完成上坟祭祀。谁又能否认,在敬鬼神而求之盛行的今天,祭祀不是与新年同等重要的大事?

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吉林流行上了立春之后不许烧纸祭祀的习惯。大概小学时,我就积极参与了烧纸的活动。当时的风俗是除夕天黑后到十字路口烧纸祭祀祖先,这叫做烧包袱。据说这是满族人的习惯,旗人认为除夕夜是祖先和众神降临人间的日子,三十当天,天黑祭祖半夜迎神,这是几百年传承的老规矩。非但满族,记得少年时我周围的邻居,无论汉族、蒙古族,大家好像都是在除夕夜晚烧纸,至于上坟,一年中好像只有清明一次。

立春之后不祭祀,第4张

之所以记得是小学时候,是因为烧纸祭祀活动严重地影响了我观看春晚。我爷爷奶奶对烧纸的时辰、仪式是有严格要求的,我爷爷嫌纸镊子压印的是硬币零钱,面值太小。于是就把买来的黄草纸展平摞齐整(当时没有印刷好的烧纸),然后把纸各种面值的崭新钞票排满最上一层,算是“印钱”了,随后把烧纸2-3张一沓卷成筒,再把两端塞扁,使纸筒折成梯形,算是元宝。最后用绳子把这些“元宝”拢成一捆,放在炕头,尽量烘干。

看着爷爷奶奶叠烧纸,我就特别着急,因为烧纸经常是在春节晚会刚开始后半个小时左右。爷爷说太早了天没黑,祖先的灵魂还没出来;另外路口人来人往太吵闹,不利于灵魂们取钱,春晚开始,街上最安静,舍弃娱乐而去祭祀,祖先取得方便,后辈送得安心。

立春之后不祭祀,第5张

于是少年时的我就只能恋恋不舍地把眼神从电视屏幕上挪开,以照电棒儿的助手身份随同爷爷去完成祭祀。我在路上常建议爷爷选择近一些的胡同口,这样可以节省几分钟时间,而爷爷却总嫌弃大红墙路口太背(气场不好),一定要选择农安街下坎路口,这让我那颗迷恋声色 的童心瞬间崩溃。我很纳闷,爷爷好歹也是伪满高职毕业的知识分子(老林学院家属楼好像是我爷爷仅存的设计作品),迷信观念竟然这么根深蒂固。

立春之后不祭祀,第6张立春之后不祭祀,第7张

烧纸的时候先画留口儿的圈儿,然后点燃写好地址的信封,再顺次烧掉那些纸筒元宝。我家主要是给我太爷太奶、太姥爷、太姥姥烧纸,这些长辈我只对太姥爷有印象,所以并没有什么哀思,反倒开始关注上放火——既来之则乐之!在爷爷认真地向两个圈儿轮流汇报一年来家里的情况时,我甚至会打断他,询问要不要此刻就挑出打发小鬼儿的纸钱。

立春之后不祭祀,第8张

纸钱一定要烧透,这样才算把钱全部送达;火堆一定要旺,气流夹杂着火星盘旋而上,才算祖先满意地拿走了孝敬;念叨的汇报一定要内容丰富,严肃的、诚恳的、遗憾的、戏谑的,多少都要有点,万万不能让祖先听得心事重重。初中以后,除夕烧纸的工作都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有一次跟我的祖先汇报的是萨达姆十分不讲究地侵略了科威特,回家跟我爷爷知一说,他哈哈大笑,连连称赞我汇报得好!

好像从我爷爷 去世前后,吉林人就把祭祀的时间不断地提前了,仪式越来越复杂,说道越来越玄妙。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物质生活的提高,似乎让人更敬畏一些冥冥中的小概率事件儿:大家伙儿颤颤巍巍地生存在这世界上,总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错过什么,进而被同行者淘汰;大家伙又无不疯疯癫癫地生存在这世界上,总奢望自己能比别人多拥有一些,进而活得更加舒适安逸。因此,天南海北的规矩,五花八门的信仰,天花乱坠的轶闻,信口胡诌的忌语,各种新力量疯狂地冲击着吉林城几百年留下的传统,考验着熙攘人世里蝇营狗苟的百姓——那群看似啥都敢信却压根儿没有信仰的人们……

立春之后不祭祀,第9张

顺应潮流,我家也把祭祀提到小年后除夕前,而今年,祭祀的日子更是提到了立春之前。立春之后祭祀不吉利的传言让家里人犯膈应——祭祀活动也已成为保佑今朝的形式了。于是我想起奶奶生前对祭祀的总结:这都是活人眼目。有孝心,老人活着时你卖卖力气,人都没了,你来哪门子劲儿?!

不是吗?祭祀有时真是给活着的后辈人看的,是给需要认同自己的周围人看的,是给奖惩世人的老天爷看的。而真正对先人心怀感恩、寄托哀思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可能已经很少很少了……

转载请注明“吉林乌拉永昌源作品”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立春之后不祭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