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心中的“假想敌”

如何化解心中的“假想敌”,第1张

 前言

ChatGPT面向大众展示后,各行各业都有人表示:“AI不可能取代我们!”,但历史告诉我们,可以被取代的行业多了去。即使现在无法取代,不代表未来不行。

在我看来,看到一个新事物,脑中马上浮现“我会不会被取代”的心态看待事物,就是把该事物“放在我的对立面”,把对方当成敌人。

生活中,这种“假想敌思维无所不在。

比如某些老员工看待新员工,他们看见新员工,就像看见新的威胁,既无法欣赏他们的优点,也无视自己的不足。无论对方能力如何,只想着先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结果把一些能力好的新人吓跑了,这不但无助于他们自己的工作成效,对公司的长足发展也是一个损失。

同样地情况也会发生在班级中,学生之间缺少合作思维,难以互相欣赏彼此的优点和认真的心态,甚至彼此之间没有发生过实质冲突,但冲突已经在他们脑海中“预演”了无数次,导致他们无时无刻处在竞争的压力中,这时一些原本不必要的人际矛盾就出现了。

谈到这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验呢?

看见一个新事物,或者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你内心会生发出“被威胁”的信号,进而把对方当成敌人,向对方发出攻击。与此同时,你内心既有恐惧,也有焦虑。其实,在这场假想敌的战争中,先不管对方好不好受,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你不好受。

为什么某些人会出现“假想敌”思维呢?出现这种思维又该怎么处理,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心理困境。

人是有限存有者(limited being)首先、人类天生具有“自我保存”的本能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大脑就具备应对外在威胁的“应激装置”。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的远古祖先面对环境中的威胁,我们还需要多看一看、多想一想,然后才行动,可能我们已经被环境中的猛兽给吃了。

至今,人类依旧保有这种应对威胁的天生能力,当我们遇到可能的威胁事件,我们的大脑下视丘会释放皮质素,触发脑下垂体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致使肾上腺分泌皮质醇,成为我们不由自主采取“战斗”或“逃跑”时的动力。

然而,当情况过于危急,威胁带来的压力超出我们的承受范围,我们往往会被吓得动弹不得,陷入“冻结”状态。

从自我保存的角度来说,假想敌思维同样如此,对人类并非一种陌生的思维方式。

有时,我们就是会对某些对象产生威胁感。这种威胁若是很难说清,往往背后关联我们的童年遭遇,尤其是在童年暴露于家庭暴力,或疏于照顾与关怀的孩子,他们成长过程缺乏应对压力的成人支持,给予正确辨别与应对不同威胁的认知与资源,都会导致他们更容易提前“武装”自己,陷入假想敌思维。

§解决之道:建立一个“安全屋”

当我们有了“受威胁”的想法,会产生如同实际受到威胁一般的神经反应。因此当我们未处于威胁中时,我们可以给自己寻求或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一个“安全屋”,至少在这里,这让我们有机会放松下来,在具有安全感的状态下修整自己的感受,重新看待引起感受的环境。明辨真实的威胁,降低因为假想而带来的心理困境。

其次、受视角局限,产生认知偏误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隆在著作《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提过一个案例。

有位女士终其一生,渴望与父亲建立和谐的关系。有次,他们终于有一个和解的机会,他的父亲开车送他去上大学。

一路上,这位女士的父亲一如往常的抱怨一切,抱怨这条路满是垃圾和肮脏的环境。而她坐在另一侧,她看见的景象全然不像父亲抱怨的样子,她看见的是一片美丽的自然风景。

可想而知,这趟和解之旅最终充满怨气和沉默。

然而,多年后重返当年路线,这位女士发现她的父亲当年没说错。这条路的一侧确实呈现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但另一侧也确实满是污染和垃圾。

亚隆借此告诉我们,很多时候,面对他人和我们的差异。我们还没来得及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立场背后的经验,就急着捍卫自己的立场,否定对方的立场。但很可能他的立场和我们的立场并不冲突,是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引起了冲突。

§解决之道:把攻击换成“确认性的问题”

当我们有了疑似被攻击的感受,在我们着急还击前,我们可以先抛出问题,给彼此一个缓冲的空间。这类问题具有两个成分,一个是“自我感受的表达”,以及“对感受的确认”。

比如当我感觉有人看我不顺眼,我可以问对方“你……的行为让我感到不舒服,你是真的想让我不舒服吗?”

这种提问方式,对多数人来说都不熟悉,所以我们在平常就要练习这样的提问方式。通过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视角),并给予对方解释(视角)的机会,抹去让我们难受的假想敌。

第三、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到他人身上有时,我们之所以讨厌一个人,想要打败一个人,不是因为这个人讨厌,而是我们在他身上看见讨厌的自己。

所谓的假想敌,并不是一个外在的敌人,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自我嫌弃、自我不满和自我贬低。

当我们内心产生诸多的类似情绪,我们有时会产生“转移”(即所谓“移情”)的心理活动。

比如在我教书的生涯中,看过一些尖子生,他们努力读书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读书,而是出于对考试失败的恐惧。所以当他们看见那些看起来没有他们努力,或者没有吃过跟他们一样的苦,就有可能威胁到他们排名的同学,他们就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敌意。

但这个敌意背后,是他们对自己的过度苛刻,这个苛刻来自他们总觉得“我不够好”。所以当他们用这套思维看待他人,其实他们自己就在用这套思维看待自己,而这套思维正是他们长期陷入“与他人之间的战争”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别人根本没有把他当成敌人,也没有要伤害他。但当这样的学生陷入“失败就完蛋”的思维中,他就会用更加“高明”、“优秀”的铠甲隐藏自己内心的低价值感。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某些父母也是如此,他们害怕孩子谈恋爱,把那位“不存在的恋人”当成假想敌。实际上,这些父母要处理的是他们对“孩子变得不一样了”、“失去孩子”的恐惧。但当他们陷入假想敌思维,无形中也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成了孩子的“真敌人”。

这种情况下,真正需要心理困境的是家长,而非孩子。

§解决之道:接纳“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再强大的人都不可能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人是有限存有,人通过和他人互助、传承来延续生命。当我们的双手忙着攻击,就腾不出手去接受他人的协助。

有趣的是,当我们愿意求助,我们会发现我们更有勇气面对更艰难的课题,因为我们内心有了通过合作所带来的底气,不再那么孤单,因此内心更加不会产生“一旦失败就完蛋!”的极端思维。

结语:用一生“化敌为友”假想敌,是我们对生活有所焦虑与恐惧的一种心理作用。背后藏着我们对自己的不自信,连带对他人的缺乏信心。

确实!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我们会陆续面对许多生活中的困难。与此同时,旅途也有许多收获。

可以说,困难与收获是同一回事,就像考验与成就是同一回事。我们都不是孤独的,因为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能通过不完美的彼此走出孤独,这或许就是不完美的美好之处。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前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如何化解心中的“假想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