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1张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2张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3张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4张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5张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6张

看着手机走天下47

梅州松口,客家人南洋的出发地

梅州,我最有兴趣的,是去认识和学习客家文化,尤其是追寻客家人下南洋的源头。

客家人不是一个民族,但是中华民族最特别最悲壮的一支。他们自古以来南北迁徙,北到凉州,南到闽粤赣,甚至西到湖南常德和四川成都。华夏民族中远赴南洋谋生路的人群,客家人是紧跟着潮汕人脚步而行的。

客家人下南洋的源头在松口镇。

松口是一个港口,在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梅江的下游。松口镇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因地处松源河注入梅江的入口而得名。另有一说,该地有松柏圩和溪口圩,合称“松口”。

千百年来,这里因河而兴,因侨而名,是近代以来粤闽赣等地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是中国客家人移民海外开拓“印度洋之路第一站”,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中国移民纪念地”,获评“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

回溯历史,松口镇建制早于梅州,最早可追溯到西晋。其时名为东畲寨,后改名梅口。南汉乾和三年(945年),始称松口镇。宋代以降,松口各姓氏先祖从闽赣迁居此地,开发建成闽粤赣商贸集散地。

清末民初,松口成为梅州,是闽粤赣客家人向海外迁徙“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

遥想当年,松口镇交通运输主要靠下游的韩江水运,松口港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沿河岸建有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共29座。至1950年代初,梅县还在松口设立港务所并进行港口建设。粤东、闽西、赣南等地客家人下南洋,大多以松口为中转站。“日观千帆过,夜看万盏灯”,是当时繁华场景的生动描写。历史记载,在商业鼎盛时期,松口有1000多家商铺林立,沿河码头上最繁华的时候有300多条船只停泊,每天有6000多名旅客从这里出发。来往客商货物,经松口接转汕头港,连通海外。因其繁华程度盖过州城,以至有“松口不认州”的说法。

曾有官方统计,海外松口籍华侨华人有8万多,超过了松口当地的户籍人口。松口籍的华侨分布在印尼群岛,马来亚半岛、泰国、新加坡等南洋地区。泰国前总理英拉和他信,属于第四代泰国华裔,祖籍梅州。其母亲祖居地儒林第,位于松口镇梅教村,二战期间,曾在松口祖屋避难居住。2005年7月,他信首次回到梅教儒林第寻根问祖。2014年10月,他信携妹妹英拉及亲属一行,回松口梅教村儒林第寻根问祖。

梅州地区的华侨出洋谋生或归国返乡,松口是必经之地,多在松江大酒店投宿。时至今日,这座酒店还矗立在码头上,虽然年久失修,但风采依旧,留有“HOTEL TSUNGKIANG”英文字样。与松江大酒店相隔不远的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上,有一路标,路标上四个方向的箭头,分别标注着松口距离世界各地的距离。

漫步松口古镇小街,弯弯曲曲,宁静悠远,青楼碧瓦,鳞次栉比。街边偶尔可以看见停放着的轿车,不时会有骑着电单车的乡人穿过。十字街头的店铺巍峨挺立,楼前有些摊贩,却很少有行人。昔日的十几处码头,不见航船踪影,只留下稀稀落落的标识。曾经名震海内外的名津古镇,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很多铺面已经破旧关闭,满眼衰落,免不了好生伤感。

古镇的文物古迹,自然风景一个接着一个,有甘露亭、五显宫、王明宫等15个古老宫庙,还有400余年保存完好的元魁塔等。有一处尚存脸面的“太史第”,静悄悄地藏匿在小街的尽头,门可罗雀。

今日的松口镇,仍留存不少客家文化历史印记,其中建筑便是其一。位于松口镇铜琶村下店的“世德堂”,传说是明末最后的行宫。相关史料记载,明朝灭亡后,明崇祯皇帝的东宫太子朱慈烺的侍读李士淳携太子回松口镇,以图东山再起,恢复大明江山。1645年,李侍读把侄子李直简所建之“世德堂”进行改造,与仁寿楼、源远楼、登岸楼、乡贤第、石柱堂、诒燕楼、宝德楼、花园楼、掬水楼、花萼楼等共11座主体建筑组成建筑群,各座主体建筑按皇家的规制,被赋予不同的功能。

这些古建筑都是研究客家文化的生动标本。业内人士表示,松口的古民居、古建筑,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松口还留下了大量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和绘画,无论是庙前街的连片骑楼、火船码头上的松江大酒店,还是张榕轩故居幹荫堂,张耀轩故居洋楼,谢梦池故居荣禄第及爱春楼、梁映堂的承德楼、古秀阶的崇庆第,椰风蕉雨的印痕,都是松口作为海丝重镇的历史烙印。在火船码头的不远处,建起了中国移民纪念广场和纪念碑,以及展示客侨历史和文化的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这是中国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

踩着脚下斑驳的石头,沿途空气清新,草木繁盛,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沿江有不少参天古树,它们宛如撑起的一把把巨伞,为游人遮阳蔽日。走累了的人,在树荫底下乘凉,花草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越往里走,一座座客家古建筑依次映入眼帘,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驿道之中,码头一侧,饱含岁月风霜,虽没有了当年的气势,却风骨依然。身在其中,仿佛穿越到了那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下南洋时代。街道两旁散发着古旧味道的老屋里,依旧生活着许多居民,他们沿街开起店铺,支起摊位,售卖松口的特色小吃,其中有许多家卖企炉饼的店家。我驻足于此,买了几斤梅菜,很喜欢那香喷喷的气味。

松口古街区繁荣路旁,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即使在今天也显得恢弘气派,也是松口商业发达的历史见证。抬眼望去,眼前的松江大酒店楼高四层,每层楼的外墙上都有精美的壁画。二楼和四楼各有一块白得泛黄的木板上,用毛笔字题写着“松江大酒店”和“高阁临江”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见。

松江大酒店对面是火船码头,这是无数海外游子记忆的起点,思家念亲的起点。在码头的老台阶上,矗立着一些雕像,这些雕像的形状有些是游子手提行李即将远去,有些是孩子和女人在向自己的家人道别,都在无声地诉说当年发生在码头上的那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

时代变了,汽车、火车、飞机已经替代了昔日的木船和轮船,韩江水虽然依旧清澈透明,松口古镇已不复当年繁华。

松口,一个让人驻足流连,牵肠挂肚的梦莹之地。透过眼眶里的泪水,模模糊糊的欧式洋楼“松江大酒店”,充满异域风情的老街骑楼、壁画,它们都见证了客家人的辛酸历史,海外华侨的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桑梓之情。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7张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8张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9张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毕业,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高级编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第10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看着手机走天下47梅州松口,客家人下南洋的出发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