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楼调,第1张

本文作者:牧歌炊烟

门楼调又名讨吃调。相传为清朝后期乞丐张二牛、李山川创立。他二人在乞讨中,不断汲取晋冀蒙民间小调,在长年累月、风餐露宿的乞讨过程中,随富而逐、沿门督户地演唱,形成说唱兼并、具有鲜明地域民乐特色曲调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因这种曲调是乞丐在乞讨中不进宅院,在有钱人家的门楼前演唱形成的,故老百姓称这种曲调为“讨吃调”,正式场合高大上地称“门楼调”,也名“落(lao)子”、“快板书”。

浅谈门楼调,第2张

最初,张二牛、李山川用两块石片打击成音节作为伴奏工具。他们又尝试着用木板、牛肩胛骨敲打出音节伴奏。再到后来,才发展成竹板儿。竹板大的叫莲花落,主要有两个竹板系在一起组成。小的叫五穗子,由五个小竹片串在一起组成。

门楼调主要流传在内蒙古中西部汉族为主地区、陕西北部、山西雁北、河北坝上等蒙陕晋冀交界地区,深受此区域老百姓喜欢。尤以商都县最为正宗,所出门楼调艺人最多。

门楼调用方言演唱,一般两人一组,有男有女,唱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学,生动风趣,委婉动人,老少皆宜,快速出徒。所唱内容通俗易懂,就地取材,扎根沃土,承接地气,多为扬善惩恶、纳福增祥、风流韵事等,用老百姓的语言,直观地评价社会现象,用传统价值观评判是非曲直,是塞外农民确立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元素。

浅谈门楼调,第3张

门楼调经过历代多名乞讨人士的传承,在民间逐渐生根发芽壮大。尤其是知名度很高的草根艺人二后生更是将其发扬光大,大放异彩。说到此,谈起门楼调,二后生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是一座“丰碑”,门楼调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门徒众多。

二后生命运多舛,幼年家庭贫困,吃尽辛酸苦辣,人间冷暖他先知,世上艰辛他早尝。二后生以门楼调为谋生手段,在吸取前辈艺人经验基础上,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把门楼调发扬光大,成为门楼调“一代宗师”、商都县著名人士。竹板打得清脆响亮,身材高大站立如松,苍凉高亢的独特嗓音、彩色飘带绕肩翻飞,更是一绝,其他门楼调艺人可没有其神韵。年轻力壮时结识有夫之妇,对人家一往情深,29岁被情人丈夫时家兄弟几人剜掉双眼,一家子就他一个难得的正常人也变成了残疾人。失去明眸后,不仅没有消沉,而且身残志坚,自食其力,赚钱养家。后费力卖唱,娶妻生子,孝敬老母,接济兄弟、帮助朋友。49岁得尿毒症,乐观向上,带动就业,脱贫致富。休息无时,积劳成疾,生命定格在59岁。本来条件改善,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谁知造化弄人,早登极乐!

在蒙陕晋冀交界地区,门楼调是这些地区群众喜闻乐道的艺术形式,群众不时哼唱几句。你可以不知道本地方的市委书记、市长是谁,也可以不清楚当地的乡镇一把手等父母官姓甚名谁,但你不能不会哼唱几句门楼调。诸如《剜眼睛》《戳古董》《钻炕洞》《借笊篱》《小姑子听房》等,更是把门楼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诙谐幽默、就地取材演绎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好多唱段一些人还在不时地哼唱。虽说有的唱词庸俗,再说用方言俚语演唱,好多外地人听不明白,整体也算无伤大雅。

浅谈门楼调,第4张

有人说门楼调就是二人台,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都来源于民间,植根于基层,流行于乡野,都是在底层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爱情中产生的。二人台是一种地方剧种,能登大雅之堂,也能在陋场演出。而门楼调能吗?不能,顶多在乡野舞台露天演唱,红白喜事、开业庆典等有其身影,共同点都是搭台简单、道具单一、就地能演、搁不住老百姓喜欢,唱词朗朗上口,极易传唱。

早期门楼调是乞丐的谋生手段,一些穷苦人家靠其活命,沿街乞讨,饱尝阴晴冷暖、人生百态。来自底层,融入乡野,它都存在,十分接地气。说实话,现在的门楼调已非当年的门楼调,经过不断传承,糅合了山曲、漫瀚调、二人台、秧歌、晋剧等,形成了大杂烩、四不像、夹生饭。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二后生、六兰兰、李素云、王庆华、四闺女、冯四、小燕子、三树林等著名门楼调艺人早年唱的是不是比现在要好、水平要高,而且接地气。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二后生的走红,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门楼调热,这不能不引起深思。一些残疾人士以此谋生,不吃国家救济粮,自力更生,这毋庸置疑,无可厚非。但现在好多四肢健全的年轻人,在学唱门楼调、跟鼓匠,一些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参与其中,并以此为职业,挣钱养家,买楼进城。一些门楼调艺人的子女也子承父业,感觉挺光荣的。窃以为不妥,有好的工种为何不选择,难道是怕吃苦?亦或是挣钱少?根本在难出名。因为跟鼓匠、“歌舞团”+电商直播不仅能挣大钱,而且出名趁早,谁不爱红钞票、谁不想出风头。再说了干这个,又不违法不违规,普通老百姓就爱这口,喜欢的不得了,何乐而不为呢。但愿人间少疾苦,世上再无乞讨人。真心期盼家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政通人和,物阜民丰,拓宽致富门路,依靠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产业,科技发家致富,而不是其他致富方式。由特殊人群去传承门楼调挺好,但不希望人人以此为职业。

浅谈门楼调,第5张

门楼调艺人现编现演、插科打诨、信手拈来、口才极佳的本事确实不错。但有的确实不注意受众,黄段子、荤曲子、下流话不断,虽说好多人喜欢这些,不反对这样演唱,但也应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行业自洁,自我净化,移风易俗,抛弃传统糟粕,取其精华,多“创作”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向上、引人向善的“曲目”。不过话又说回来,门楼调如果没有“黄”“荤”“色”“生殖器语言”等,似乎又没有了精华,缺少了神韵。总之,对它不能要求太高,但又不能放任自流,疏于监管。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商的兴起,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的普及,门楼调艺人转战网上,经常出外在城市公园或网上“演唱”。如果是在咱乌兰察布市小范围内演唱也就罢了,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耳熟能详,也造成不了多大的不良后果。但去外市或网上直播时,鬼哭狼嚎、装疯卖傻、粗言秽语、淫词滥调、争风吃醋、隔空对骂,伤风败俗地演唱那就得格外注意了,必须提高标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能随随便便,吊儿郎当,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代表着乌兰察布的形象,只能给家乡添彩,千万不能抹黑,丢人现眼,贻笑大方。

现在的门楼调艺人游走于乡村,活跃于网络,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农村是主战场,老年人是主要受众。凡有婚丧嫁娶、开业迎宾、生日庆典,都有请门楼调艺人的习俗,说好听点是“内蒙古**歌舞(剧)团”“草根艺人***传媒”,自带演出车(棚),也有所谓的“名角”“大家”,其实就是鼓匠班1.0版本升级,唱点跑调的二人台、晋剧,根据现场情况,随口编撰些有固定格式的主家、听众喜欢的门楼调内容。《好日子》《父亲》等歌曲也是“表演”的保留节目。几番“表演”下来,收入颇丰,早早脱贫发家致富,省得政府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乌盟的形象在区内外很不好,土地贫瘠,气候恶劣,贫穷落后,靠天吃饭,不得已外出打工,一些人做了有损家乡名誉的事,有了“澳门人”“台湾人”的侮辱性称呼,让同乡抬不起头来。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经过几代人多年不懈的努力奋斗,现在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蓝天白云,生活富裕,干净卫生,游客不断,名声好转。好不容易发展来的大好局面,乌兰察布人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全体门楼调艺人,一定要倍加珍惜、格外自律,你们有宣传的义务,必须要有家乡意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守护家乡。你们是编外的文艺轻骑兵,是乌兰牧骑的有益补充,肩负社会责任,守土有责,坚决不能说或做有损家乡名声的事。同样希望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宣传好家乡、建设好家乡、发展好家乡。

浅谈门楼调,第6张

门楼调已于2017年顺利入选乌兰察布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二后生作为一代“门楼调大师”、领军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将门楼调提高到了一定高度。如今,斯人已去,空留乱象。门楼调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必须去其糟粕,良性发展,做好引导,加强监管,做好传承!

最后,本文参考借鉴了一些网络文章,但大部分结合自己以前文章修改而成,算是一篇“拼文”吧。旨在抛砖引玉,能引起重视,足矣!在此,向相关作者致歉致敬!如有疏漏,请批评指正。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浅谈门楼调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