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义医案(九),第1张

十五、健导滞、化积消癥法治愈食积成癥(柿石症)一例

张某,男,45岁,运城农民。

初诊:1982年4月18日。

主诉及病史:胃痛食后加重,病已4个月余。初病由于吃柿子饼过量,当晚夜半时突觉腹中䐜胀、疼痛。日后每食则痛,腹中有一包块,大如鹅卵,伴有干呕、呃逆、纳少、便干、体瘦乏力。当地西医诊为胃柿石症。治无效果,遂来就诊。

诊查:精神不振,面黄体瘦,大便稍干,两日一行,上脘部有一8cm×6cm大包块,触之坚硬滑动。舌暗,苔白而厚腻,脉象弦滑。

辨证:宿食滞留,食积胃痛。

治法:健脾导滞,化积消瘤。

处方:苍术10g 厚朴10g 陈皮10g莱菔子12g 莪术10g 槟榔8g 三棱10g 焦三仙各15g 生姜3片 甘草10g

二诊:4月21日。上药3剂服后,肠鸣漉漉,大便先硬后稀,夹有粪块数枚,腹胀痛大减,包块消失大半,饮食增加,效不更方,加丹参15g。

三诊:4月28日。又服上方5剂,饮食增加,腹痛已除,包块不可触及。再作钡剂造影,X 线报告胃内未见异常。示柿石已消失。患者神怡,自返原籍。

【按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况柿饼性凉而涩,过食也败胃气,夜服即睡,胃难消磨,脾不运化,柿积成块,是成食积包块,名曰食瘢;或称胃内柿石症。夜半胃中胀痛,久而得食则痛,腹胀纳少,形瘦神疲。食积之病,法当化积消食,运中导滞。方用苍术、厚朴、陈皮强胃运脾,以培中州;三棱、莪术化积消癥;槟榔导滞散结;莱菔子、焦三仙消食除积;丹参活血以利气行滞;生姜、甘草和中。全方有运中消食、化积导滞、消胀散结之功。宿食得化,结滞得消,脾运胃和则积结可除。妙在本方化积于无形,下积而不见柿石排下,癥消食进,胃痛不作。

《杂病源流犀烛》论癥说:“好食生冷粘滞之物,因脾胃虚不能化,遂与脏气相搏,结积成块,日渐长大,坚固不移,此谓之食癥”。柿石之成正与此说符,是由柿之生冷粘滞不化,结积于胃中所致。胃为柿石所踞,食不能为胃所容纳,故食后胃痛,故为疏导消积,佐以运脾和中之剂,化积于无形之中,邪去而正安,故凡食后胃痛者,多属实证,拒食以自卫,法当攻邪消积,和中导滞,不可从补致壅以资邪而犯实实之戒。

十六、养阴清燥、益胃增液法治愈无唾液症

(腮腺炎后遗症)一例

张某,男,20岁。

初诊:1967年6月8日。

主诉及病史:口干无水,吞食难下,病已3个月,病起于3个月前因患痒腮(双)之症。口干无津以咽,每食米饭、蒸馍干食之物,必索水搅拌,方能下咽,食纳不思,饮食减少,日益消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诊查:口干舌燥,舌尖边红,苔黄,脉细数。

辨证:阳明胃热,津不上承。

治法:清胃增液,养阴润燥。

处方:玉竹30g 葛根15g 麦冬15g 石斛15g 天花粉10g 党参15g 连翘10g 神曲15g 五味子10g 山楂10g 谷芽15g 麦芽30g 甘草10g 生姜3片

二诊:6月11日。上药服1剂后,口干即减,唾液渐多,3剂药服后,不用水拌食物渐能吞下,纳食增加,大便正常,精神好转,口咽微干,上方加丹皮10g。

上药共服10剂,纳食如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腮腺炎古名为痒腮,病“由阳明胃热所致。口为脾窍,舌为心窍。”热之气乘于心、脾,津液竭燥,故令人口舌干燥(《普济方·口干》)。病由胃热及脾,脾不能为胃运化津液,水气不能上承,廉泉干涸则唾液不生。治当养胃生津,以充化源。仿玉泉散方之意,用玉竹、石斛、麦冬、天花粉、葛根养阴生津;党参、五味子合麦冬益气生津;连翘清热散结;谷芽、麦芽、神曲、山楂醒胃消食以助生化;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和胃。全方合用,共奏养阴增液,醒胃消食之功。胃清则生化有源,气充液盛,水足舟行,饮食自下。

腮腺炎症,口水全无,当系唾液腺分泌障碍,或腺之开口不通。口水中医名曰'涎',涎为脾之液,其窍为廉泉,廉泉开则有涎,闭则无津。本案通过益胃增液,液充涎出,饮食自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王怀义医案(九)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