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都要了解的癌痛治疗新技术:PCA

医患都要了解的癌痛治疗新技术:PCA,第1张

2022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调查了全国30个省市993家医院的2872名医护人员,数据显示,我国医护人员对于PCA治疗痛的观念认知不足,临床实践中缺乏统一指导。国际国内各项癌痛治疗指南多以口服药物为主,很少涉及PCA的具体应用。

癌痛只能吃止痛片?

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癌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肺癌发生骨转移导致的癌痛比较常见。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痛的基石,但部分患者经过规范的镇痛治疗效果不佳或副反应不能耐受,这类癌痛即诊断为难治性癌痛。

针对难治性癌痛,除了局部放疗,可选的治疗方案还有微创介入,包括镇痛泵技术、神经毁损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等。

其中,PCA镇痛技术具有快速缓解疼痛、费用较低、感染风险小的特点,尤其适合难治性癌痛的镇痛治疗。除了癌痛,PCA还被用于应对各种急慢性疼痛场景,包括术后、分娩、心绞痛、慢性腰腿痛等。

PCA是什么?

PCA全称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即在持续输注镇痛药物的基础上,给患者另接一个控制泵,患者疼痛时可自行按需追加一定剂量(由医护人员预设)的药物。PCA让患者参与到镇痛中来,是一种给药模式的优化。

我们来看看《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对PCA的介绍——

PCA的适应证:

1、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2、爆发痛频繁的癌痛患者;3、存在吞咽困难或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癌痛患者;4、临终患者的镇痛治疗。

PCA的禁忌证:

1、不愿意接受PCA技术镇痛的患者;2、年纪过大或过小缺乏沟通评估能力者;3、精神异常者;4、活动受限无法控制按钮为相对禁忌证,必要时可由医护人员或者家属操作。

PCA的分类:

1、静脉PCA;2、皮下PCA;3、鞘内PCA;4、硬膜外PCA;5、区域神经阻滞PCA。

PCA常用药物:

PCA常用的强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注射剂、氢吗啡酮注射剂、芬太尼注射剂、舒芬太尼注射剂、羟考酮注射剂等。

PCA的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出血、感染、导管堵塞或脱落以及镇静过度。

临床推荐意见:

1、PCA技术作为传统药物镇痛的补充措施,用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频繁爆发痛的控制、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障碍以及临终患者的持续镇痛治疗;

2、推荐以上常用药物,不推荐μ受体部分激动剂或激动-拮抗剂。基于临床研究的结果,氢吗啡酮适合持续模式给药(静脉或皮下),镇痛效价优于吗啡;鉴于羟考酮注射剂缺乏临床研究,不推荐用于鞘内给药;

3、临终患者的镇痛治疗方案中通常需要联合镇静药物,并参考近期治疗方案,首选推荐咪达唑仑联合吗啡持续揄注。

PCA早已普及,但应用现状欠佳

文首提到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医院开展了PCA技术治疗癌痛,其中97.1%的医护人员认为PCA可以有效治疗癌痛,但由于癌痛治疗指南极少涉及PCA的具体管理和应用,PCA在癌痛领域的应用缺乏统一培训和指导。

在该调研中,仅约1/3的医护人员认为癌痛控制的满意率超过75%,说明我国癌痛控制现状不容乐观。

癌痛控制不佳的重要因素包括晚期肿瘤患者出现口服困难,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后导致阿片耐受,爆发痛起病急、程度重、解救治疗相对滞后等。

PCA由医护人员预先设置给药方案,患者决定用药时机,可以及时镇痛;通过静脉或皮下给药,疗效更加确切;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疼痛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给药参数,满足个体化镇痛需求,是常规治疗失败的有效补充。

PCA剂量计算亟需统一指导

PCA持续输注剂量和解救剂量的计算是PCA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也是难点,目前没有统一标准。文献报道可以采用滴定获取最佳持续输注剂量,或者通过前24 h阿片药物总量计算等效剂量,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一定比例作为持续输注剂量,同时提供单次注射作为补充或解救爆发痛。《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0版)》推荐以计算等效剂量的2/3作为背景剂量输注。

调研发现,我国医护人员在PCA持续输注量和解救剂量的计算比例不统一,多数患者在启动PCA后出现镇痛不足,需要调整1~3次才能达到满意镇痛。原因可能为医生的临床经验各不相同,而癌痛患者又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同时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指导。

PCA并非常规用于所有癌痛

既往研究发现PCA控制癌痛的有效率超过95%;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传统注射给药相比,重度癌痛患者采用PCA滴定更加迅速、有效。多个共识推荐将PCA用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频繁爆发痛的控制、吞咽困难或胃肠道功能障碍及临终患者的持续镇痛治疗,以及三阶梯之外的补充技术。

但该调研发现,近30%的医护人员认为PCA常规用于所有癌痛患者,因此PCA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技术培训。

PCA增加成瘾和不良反应?

该调研中,近半数医护人员认为PCA治疗癌痛增加成瘾性,超过60%的医护人员认为PCA导致药物过量增加不良反应,说明医护人员对PCA治疗癌痛的认知存在不足。

临床研究显示,PCA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将成瘾和不良反应的风险降至最低,而PCA的合理应用取决于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规范化管理制度、流程及动态评估和随访。

少部分医护人员担心PCA治疗癌痛不符合我国阿片类药物管理相关政策;此外,目前PCA大多只用于住院患者,希望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医疗服务的开展能弥补这一不足,更好地服务于居家癌痛患者。

综上,我国医护人员在广泛开展PCA治疗癌痛的同时,对其认知尚且不足,因此有必要针对PCA治疗癌痛制定专家共识并进行培训推广,以便指导临床,改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

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如何规范、合理地将PCA镇痛泵应用于难治性癌痛患者出院后居家镇痛治疗,降低医疗、法律风险,也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编辑:

杜燕旋

参考文献:

王思雄,余慧青,杨鸿,等. 氢吗啡酮自控镇痛治疗肺癌骨转移伴难治性癌痛1例[J/OL].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2023, 05(1): E00349-E00349.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难治性癌痛学组. 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J]. 中国肿瘤临床, 2017, 44(16): 787-793.

邵月娟, 郝建磊, 成宪江, 等. 中国医护人员应用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的观念与临床实践情况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39): 3103-3109.

刘小立,宛春甫,马柯,等. 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 16(2): 85-91.

最新文章
大咖说:转变观念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MDT,各学科缺一不可
大咖说:基于MDT的肺癌外科诊疗理念与技术分享
大咖说:贯穿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MDT是精准诊疗不可或缺的一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医患都要了解的癌痛治疗新技术:PCA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