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易学的来历和思想
中天易传人张永红
易有三易,对易〔先天〕,交易〔中天〕,变易〔后天〕,而其理,源于太极之不易,其究归于乾坤之易简。
据《周礼.春宫.大卜篇》记载,易有三种,或曰三个系统。即:夏代之易,曰《连山》;商代之易,曰《归藏》;周代之易,曰《周易》。
三易者,就是夏易、商易、周易的总称。夏易以艮卦为首卦,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故曰《连山》。商易的首卦是坤卦,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即万物都以大地为根源,始发端于大地,终又归藏于大地,故曰《归藏》,又因为首卦为坤卦,第二卦为乾卦,故又称之为《坤乾》。
那么,商易的首坤次乾与周易的首乾次坤,这样的卦序组合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实际上来源于社会观念的差异,并且它很好的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差异。
商易的首坤次乾,反映了商人重视母系系统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是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周易则正好相反,首乾次坤,反映了周人重视父系系统的思想。
商易的首坤次乾,周易的首乾次坤,都是试图从自然现象中为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为“天人合一”的思想打下了基础。
《经》莫古于《易》,自伏羲氏一画开天,始作八卦,重之为六十四,是曰“先天”。神农氏以先天图变化之,乾北坤南,乾艮相连,故曰《连山》,是曰“中天”。黄帝又以中天图而变化,乾坤退老,六子用事,名曰《归藏》,亦谓之坤乾,是为“后天”。《连山》后期而《归藏》前期,以人为本,纲序有常,出现了中天易位摩荡图,摩荡图几经变化,才有了中天交易图。
《系辞》传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二句指圆图内卦。“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四句,指方图八卦。“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句指圆图外卦,此中天《连山》八卦之所从出也。此是《连山》后期之图之记载。又曰:“乾知大始,(西北艮位),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此后天《归藏》八卦之所从出也。此《归藏》早期之图之记载。所以说中天易是介于《连山》和《归藏》之间的产物。合圆图方图为一图造化万物之理,圣人作卦以象之,而天地生成之功,不在易外,其实就在易之中间蕴含。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此作易之圣人,所以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赞化育,而参天地者,正在此也。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之易简即天地之易简,而卦象之位成于天地之中,而与天地参矣。今观邵子所传此图,可见虽述于邵子,而实《系辞》传之所明言,不特中天八卦,后天八卦皆在此图之中,而立卦生爻,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可以知其所从来矣。
从这里可知,中天易(或叫中天八卦)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和谐共存,以参天地之理。并且明白了中天易的用途在什么地方,第一,鼓励人们有志向,有团结向上的精神,“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为了祖国的发展壮大而奋发图强,安国定邦。第二,用来决策决疑,在社会各种行业里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以断天下之疑,可以知其所从来矣。”
神农连山八卦乾坤相摩相荡,圆图之天地相交,八卦皆动,雷霆风雨,日月寒暑,则方图六卦之动,以成化育之功,成男成女,则圆图内卦乾坤,由南北而交六卦,动而生物,而六卦之外卦,变为震坎艮之三男,巽离兑之三女。八卦之所以因而重之者,以此故也。由是干北(先天坤位),坤南(先天乾位),先天八卦,就变成了中天连山八卦了。
《说卦》传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这句话有几个方面的图解,其一是吉林省集安市五盔墓壁画中绘有的一副早期的八卦图,乾南、巽北、离东、艮西、震西北、坤东南、坎东北、兑西南。这实际是中天八卦初用图所示方位。其二是北周卫元嵩《元包》经中的八卦图,他把六十四卦依京房八宫卦法分成八宫,但宫序、宫名皆与京房不同。《元包经传》卷一首列其宫序、宫名为:太阴第一、太阳第二、少阴第三、少阳第四、仲阴第五、仲阳第六、孟阴第七、孟阳第八。其位置是:乾北、坤南、离东、坎西、艮西北、兑东南、巽东北、震西南。实际上这是中天八卦中期摩荡图所示方位。其三,我派十七世祖师刘振奎在出任陕州卢氏儒学先生时,闲暇之余,潜研六壬,阐述周易,细究《连山》,恍然醒悟,画出了刚柔摩荡之后的中天八卦图。以先天八卦配洛书序,参考初用图,中期摩荡图而定中天八卦方位图,乾北、坤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连山为神农氏之易,因为是夏朝人所为,故称之为中天之易。简称“中天易”
“……左方,始乾坤,中泰否,终坎离,天地之始终备矣。右方,始咸恒,中损益,终既济未济,人道之始终备矣。而其间,天道之盈虚消息,人事之得失进退,国运之盛衰治乱,亦莫不具于其中焉。”
这一段主要讲了八卦之卦理的知识,通过天人地三才合一的思想,阐述了天道、人事、和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团结、凝聚的精神。
“而卦象之善不善,分焉。善者,顺之。不善者逆之。趋其为善之吉,避其为不善之凶。……夫一念之中,一事之和,似不足以位天地,育万物。而一念之不中,一事之不和,则天地之不位,自我而不为也。万物之不育,自我不育也。我无不中不和,则不位不育者,不在我矣……”
这一段详细阐述了中天易的主题思想——中庸、和谐,要行善不能为凶。这全在人的意念、思维之中,如果你的念头体现中和、不偏不倚之象,则什么事情都可以处理好,什么事情都能继续下来,生生不息。如果你的念头出现了偏差,则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做好,天地不原谅你,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结果,则不能生生不息。如果我没有“不中不和”,什么事情的成功与失败,与我无关。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为忧患之境,皆为处忧患之道。忧患则生,安乐则死。生死之关,正在于此,则忧患乃学易之心法……”
这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明显写照。通过中天易和孔子九卦图我悟出了生死应期尺,对人的伤病灾、死亡之关口有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让人做到趋吉避凶、有效防止伤病灾亡的发生。我又根据中医的运气学说和中天易理论的结合,悟出了命理派的气运学说,它与生死应期尺有效的结合起来,彻底解决了理论全盘模糊的断法,给命理派的应事应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战技法。
我们既然谈论中天,那么就不能不谈先天与后天,先天与后天乃宇宙始终两极之端。宇宙起于何处,终于何处,即先天与后天之谓也。道曰:终即是始,始即是终。所谓始终相易之有无相生。这一轮的后天,即为下一轮宇宙起始之先天。这一轮宇宙起源之先天,就是上一轮之后天,为"太易"。
而宋时邵雍《易》学,出现了《易经》史学之大分,按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来分,伏羲八卦为先天易,文王八卦为后天易。这与汉朝时期孔安国与刘歆所谓"《河图》为八卦之原"相符。即先天易为后天易之渊源。这就解决了《易》卦自然顺序排列问题。
先天易,为宇宙始终排序;后天易,为伦理上下排序。刘牧《河图》数九,《洛书》数十,是中天易流行序为用之学。
先天易,含宇宙始终与生成顺序,故有邵雍"伏羲八卦排序"与朱熹《河图》十数模型位制。
后天易,乃先天易、中天易变化而制,呈天事之意志。为人事效法天事之序式。《周易》乃立仁义伦理之法式。历史上仅为先天易提供了自然宇宙学之序,此后的名人志士则是渗透了更多的伦理制度,由形式结构到了必要的手段占卜,这是东方文明必然发展的历史原因。如果说西方《圣经》为西方历史文学巨著,那《周经》当之无愧于东方历史文教巨著。《周易》只是《易经》之人事伦理学,是从自然学中演生的,为儒经之首。《易经》之先天、中天、后天乃自然宇宙学。《东方智慧之源》已根据"先天卦"演绎出自然中天卦与自然后天卦。
《易经》之先天易,早已告知我们宇宙始终顺序,为一切学科之原引,即道学,也是形而上学之源。
《易经》之中天易,虽未现于易卦方程,却早已用于国家社会道德仁义建设,其学术在《大学》与《中庸》之中正儒道,也是形而中学。
《易经》之后天易,已在九宫八卦之《洛书》位序之神秘术数序列。"上下四方之谓宇,古往今来之谓宙。"是全天整体观法,多数大成在后天易。自然而然之先天与后天,始终起止之处,非人定之处,所谓伏羲画卦乃先天易,连山八卦是中天易,文王八卦为后天易,乃人定者。先天易学术道统,体统制生。生于体中,以体之静,观生之行。此法乃一体多事之象,即一切现象发生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场中。又是体察观法,即万变不离其宗,万事不离其体。道生之制,决定着流行之序、发展之延、变化之律。故先天易主生。生以制化,化以制成,成以见变;变而又生,生而又化,化而又成。物理与化学之分割,难以合其为一式制。生成,一始终;变化,一过程。生成之间、变化之间,乃一过程间隙。玄学,以其玄机妙算之法,可以掌握走向,所用玄机也。这可是高水准之思维与技术,绝非迷信活动所能发现与创造之发明。当还不知生成因果与变化规律,何以谈投机?如商业投机行为,是积累市场知识前提之后的发生,否则,是盲目之名。故,《易》之形上名曰道与统,形中名曰公与正,形下名曰玄与器。易为公用正定,故无体。易卦生卦由道主,变卦由玄用,成卦由易正。成卦,对象以应意,对事以应用。
中天易,以形式主张流行之生成与变化,以形象显现成因,即以现抽象,以形征象,为刘牧阴阳五行八卦之术。
中天之象,只有阴阳五行之气质,以阴阳为气者,五行为质。由气而质,由质而形,由形而器。究器之质,在五行之中;究质之本,不过阴阳二气;究器之成因,道。道成大器,天地;天地所成大器,人。人,为中天易之至终。而人由天地运载,由天地生成;天地之功成在人物之名。人为万物最贵至玄,乃物理化学之至高。人之内学,为心学;人之外学,为仁义。人之经学,为行道;人之纬学,为行事。
事,起于人而非出于自然。自然所出象与物。事起于意而作为业,吉凶生大业者,行事之道。顺天道以行,为人道;行人道,为事;务人事,为业。此顺序为吉,背之则凶。是说,伦理学说事,非说自然而然。故说,知道易,知行难。身不由己与不由自主,迷也。史上中天易之主要,在人理心,在事理学。心理学,乃万法唯心,因为事出于意,意出念,念出于想,想出于欲。欲之善恶,而有善事或恶事,乃人为之事,非自然之事。自然而然,无所谓事。
故现代称自然现象为事物,误也。应称象物,象物,在史上生成辩证法中为"道器",即器之终成于大道之中。在此澄清事实,以区分自然客观与人文主观两大领域。即中天自然学术无"事"。
以上在自然学术中澄清出无为客观与有为主观二者,"时与事"乃人为认识自然界限之用,在伦理学中为主论。在自然而然之中,生、成、变、化循环而已,时为场合,事为一义。而在西方文义中,事物不分;在中国文义中,人物不分。
之所以说,天地人三才,先天、中天、后天三易缺一不可。无天不可以养物,无地不可以立足,无人不可以成事,故三易不可独存。它们之间相互依存,承上启下,所以中天易就起着这样的作用,学易不学中天,是其遗憾也。
中天易第二十代传人张永红 写于戊子年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