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医的学习,第1张

        今早群里又聊起怎么学医,引起一点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善择师。择师不看名气和头衔,不看粉丝多不多势力大不大,当以医理通透为标准。医理包括基础理论和各种的病理,二者密切结合,而又不离开精细的诊断。如果说理透彻,理法方药一理贯通,能构成严密的逻辑链、证据链,则可从之。比如口苦,当从脉象、舌像、症状等分析出一个结论,比如胃寒、肝郁、肝火、相火过盛、阳亢、瘀热互结等,从诸多可能性中找出当前是哪一个。如果见口苦就上小柴胡,非明理之人。

        其次,多读,从冲突处求一致。比如我当年学脉,对28部病脉的理解从李士懋先生,但后来读古人医案,多有不可解处,反复思之,甚至数月半年后再回头看,发现原来是古人另有定义,脉象的描述同名不同义,以后再遇到类似的现象就不会感到冲突,而是可以纳入自己的学习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对脉的理解自然提高。

        第三,被病带着走,不要被法带着走。读医案或临证,面对一个个具体的病人,当从事实出发仔细分析,立足于病,而不是立足于自己所学,以自己所学去套。从自己出发,往往读错或治错(人们没道理按你的理解来生病)。从病情出发,方能切中肯綮,解决问题。而这就要求多读书,而非局限于一门一派。

        第四,不要被权威束缚。历代名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书中所言多可取法,但人非完人,他们也有说错或认识不到的领域。比如清人喜批景岳,景岳果真不堪吗?理阴煎、一柴胡饮等诸多方子大有用武之地,只是清人认知偏颇罢了。再如临证中遇到了新的情况,古人没说过,自己推断应该这么理解、这么治,对不对?当再三复盘,如果还是认为对,就可以试试,不能被前人所囿。

        最后,有定见。应该明白自己要怎么学,按部就班,慢慢积累。基础差的时候就着重于打基础,入门后就偏于提高,脉诊不足就学脉,方剂理解不到位就读方剂。不能被他人带跑。经常有热心人给你各种建议或支持,比如当年有人觉得某书好就送我,有人建议我专研某科以便出名。他们虽是善意,但并非业内造诣很深的前辈,一个行外人有什么值得你听取的?所以入门前我只听师傅的,入门后只听自己的。书嘛,先留着,留待合适的时机读。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各种热闹的流派带着走。真正高深的东西,注定没几个人懂,也就热闹不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谈谈中医的学习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