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1张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2张

清代关槐绘《西湖图》(引自网络)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写过一首《望海潮》描绘杭州西湖,其中以“重湖叠巘清嘉”六字来总结西湖美景的主要特征。所谓“重湖”,就是指西湖不但水面曲折,而且通过长堤划分,形成了外湖、里湖、岳湖等几重区域;“叠巘”就是“山峦重叠”的意思,因为西湖北岸有一座孤山,再北为葛岭,南岸有南屏山,西侧则有层叠起伏的群山作为屏障,山水相依,景观层次十分丰富。

巧合的是,清漪园北有万寿山,南有昆明湖,西面更有西山诸峰可以借景,本身的地形环境就与杭州西湖有几分相似,成为模仿西湖风光的良好基础。但即便如此,清漪园的山峰脉络和水面形态仍然与杭州西湖存在很大差异,要想做到高度的相似,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3张

清漪园万寿山与昆明湖改造前后对比图

(引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颐和园》)

万寿山本身的山体比较低矮,也不够延展;昆明湖的水面大致为东南斜向的狭长形状,山与水的关系有些疏离。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湖山整治工程充分与治水工程相结合,湖面向东、向北大大拓展,一直抵达万寿山的南坡,挖出来的土方正好堆在山的东半部,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的形状。如此一举两得,不但湖更宽阔、山更壮伟,而且实现了土方的阴阳平衡,反映出中国古代施工的杰出智慧。

杭州西湖中有几个大小不同的岛屿成为重要的点缀。清漪园在挖湖堆山的同时,也特意在水面上保留了三个大岛和两个小岛,同样成为水面上的景观焦点。

对山形和湖形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清漪园更在湖面西侧增添了一道几乎与西湖苏堤一模一样的西堤,也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进一步把外湖分为两个部分。这样昆明湖就和杭州西湖一样,变成内外几层的“重湖”了。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4张

清代董邦达绘《西湖图》上的苏堤景象

(引自网络)

杭州西湖的苏堤为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担任杭州太守时所筑,纵贯全湖,长达2.8公里,堤上设有六座,两岸垂柳夹道,花草相间,是西湖最有代表性的景观,因此“苏堤春晓”也成为西湖十景之首。清漪园昆明湖中所建的西堤位置、走向均与苏堤相同,而且同样在堤上筑有六桥以作串连。

苏堤六桥分别名叫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虽然长度、跨度各不相同,但清代中叶的造型均是清一色的石拱桥,如长虹卧波一般依次横跨在水上。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5张

颐和园镜桥(楼庆西摄)

按照《日下旧闻考》的记载,清漪园西堤这六座桥的名称由南至北分别叫界湖桥、练桥、镜桥、玉带桥、桑苧桥、柳桥。光绪时期重建颐和园,练桥、镜桥、玉带桥仍保留原名,将界湖桥与柳桥之名互换,桑苧桥改名为豳风桥。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6张

颐和园练桥立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测绘)

其中玉带桥和柳桥(即现存的界湖桥)为石拱桥,造型类似苏堤六桥,其余四桥都是亭桥,桥上分别建了4种不同造型的亭子,如镜桥上是一座重檐攒尖顶六角亭,练桥是一座重檐攒尖顶方亭,界湖桥(即现存的柳桥)上建有一座重檐歇山顶方,桑苧桥(即现存的豳风桥)上则建了一座重檐歇山顶的长方形亭榭。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7张颐和园玉带桥(楼庆西摄)

亭桥本是扬州瘦西湖的一大特色,杭州西湖较少设置,清漪园中却建有数量较多的亭桥,表现出对江南名胜兼收并蓄的创作意图。两座石拱桥的造型也不一样,柳桥(即现存的界湖桥)采用方形石拱,玉带桥则采用形如玉带的半圆形拱,体现出微妙的变化。

整体而言,西堤六桥的造型比苏堤六桥更复杂一些,二者的细部并不相同,但乾隆帝在诗中仍一再声称“六桥原不异西湖”,强调这西堤六桥与苏堤六桥的亲缘关系,甚至有一次坐船从玉带桥下过,还作诗自我解嘲说:“荡桨过来忽失笑,笑斯着相学西湖。”意思是自己如此卖力地模仿西湖,未免有点太露骨了。不过语气中透露出的仍然是一种得意的神情。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8张

杭州西湖与清漪园平面比较图

(引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颐和园》)

清漪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在原有真山真水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整形改造,最终完成的主体格局几乎可以与杭州西湖一一对应。昆明湖虽然尺度略小于西湖,但二者平面轮廓基本一致;西堤和苏堤一样均呈东南-西北方向布置,而且都建有六座石桥;万寿山与孤山一样都位于湖北岸,万寿山中部位置的大报恩延寿寺也与孤山中部的康熙行宫一样居于主导地位;而清漪园以西的玉泉山、香山等山峰也如同西湖西侧的群山一样,成为可以凭眺的远景;万寿山山北有一湾曲折狭长的后河,也正相对于孤山北面的里湖。二者对照,几如孪生姐妹。如此高度相似的大规模仿建,也是清代皇家园林中绝无仅有的一个例子。

乾隆帝不但在清漪园的整体格局上对杭州西湖进行模拟,还忍不住在三个局部继续仿建杭州的名胜。一处是万寿山西南位置的长岛,仿西湖孤山的西泠定名为“小西泠”,其景致同时又参照扬州瘦西湖的四桥烟雨;一处在昆明湖的西南角,建有一座睇佳榭,仿照的是西湖丁家山的蕉石鸣琴;还有一处就在大报恩延寿寺的北面借鉴杭州六和塔修建一座九级宝塔,可惜后来宝塔没有建成就发生坍塌。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第9张

清代关槐绘《西湖图》局部(引自网络)

尽管少了一座形似六和塔的建筑,清漪园依然不失为杭州西湖的最佳翻版,充满了钱塘余韵,每次游览都能让乾隆皇帝感觉自己仿佛重新回到了烟花春雨中的杭州西湖,因此一再在诗中感叹说“分明胜概西湖上”“乍因缀景忆西湖”“湖光设若拟西子”“西子风光想象中”。显然,在这里皇帝的西湖情结得到了最大的宣泄和满足。

除了摹拟杭州西湖之外,清漪园的山形水系中还包含着两套神奇的密码,且看下回分解。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颐和园记 | 05 把西子风光搬到北京来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