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

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第1张


从广东北上燕园,化学是她从小到大的热爱。从对爸妈工作单位的瓶瓶罐罐感兴趣,到在博士阶段逐步细化自己的研究方向,她说:“感谢北大给予我一片开拓的天地”。用生物医学造福社会是她的初心,为此,她在书海与文献中苦苦寻找,在实验室与研究仪器中不断测试,最终得到了“与”门探针的研究成果,为疾病的精准诊疗带来突破。2022年,她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生荣誉性最高的奖项——“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一起走进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琪的分子世界。

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图片,第2张

开发新结构
 准确鉴别患病类型

陈梦琪开发的一个新结构,可以同时回应两个靶点,即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与”逻辑。



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精准医疗追求精确适宜的诊疗方法,以实现医源性损害最小化、医疗耗费最低化以及病患获益最大化。通常的诊断或者治疗,往往由单一靶点进行,但是单一靶点会对正常组织产生副作用。所以,如果能够结合两种靶点,结果将会更加精确,达到精准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现在的难题是:如何用单一的化学分子完成两种靶点的结合?

陈梦琪的研究,就是在朝着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目标前进,致力于解决现今这一难题。她开发的一个新结构,可以同时回应两个靶点,即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与”逻辑。在“与”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安插不同的功能部分,从而构成成像特异性更高的“与”门探针,深入细胞能够准确鉴别患病类型。

陈梦琪的这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文章中,这一结构成功应用于不同小鼠模型和肝病患者血清样本的精准鉴别,有望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带来关键性突破。

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图片,第3张

陈梦琪在“化学之星”评选答辩现场

新结构的产生,起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怎么样可以让两个分子变成一个分子”?

这个问题一直“揪”着陈梦琪在书海和文献中寻找,在实验室与研究仪器中测试。陈梦琪看了大量有机合成、药物设计方面的文章,也四处搜寻看似不相关的文献,寻找某一个可能的结构。终于,她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中讲到的结构或许正能够实现预期效果,那一瞬间,她便坚定地预见到,自己能够把这个新结构做出来。受到该文章的启发,陈梦琪一头扎入实验室,将自己研究的对象套用该结构进行组合,反复调试后,果然实现了一个分子结合两个靶点的目标。然而,将研究推向深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瓶颈期时,陈梦琪及时调整思路走出困境。最初,她想要解决精准治疗的问题,但是治疗量的分子合成需要1~2克的重量级别,这是陈梦琪在合成中无法获得的。这一问题一度让她的实验止步不前。在与一位传染科医生交流时,医生告诉她,精准判断病人的生病类型是临床中更迫切的问题。陈梦琪开始调整思路,决定先瞄准精准诊断,最终,她得到了“与”门探针的研究结果。论文发表后,陈梦琪一直没有放弃进一步研究精准治疗的想法。精准治疗的目标引导着她不断思考、改进研究结果——她对实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改动一个部分,从而大大降低合成的难度。如今,陈梦琪实验中得到的合成量可以达到一克,完全符合精准治疗的分子量要求,并顺利完成前药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细胞、动物治疗实验。于是,她最初想要攻克的精准治疗问题也成功解决了。

精准医疗前路漫漫,陈梦琪仍在不断地思考提升改进的方法。

每天十小时
 陈梦琪的实验室生活

当她碰到实验结果失败的情况时,就会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唱歌,并用手机软件录下来。“唱十几二十分钟,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



在阶段性成果的背后,凝结的是陈梦琪日复一日在实验室辛勤地学习。陈梦琪平均每天学习和工作超过10个小时,只有周日会稍作休息的她,也时常会出现在实验室。化学生物学需要大量地做实验,陈梦琪在实验室中一站就是一整天,手上不停地操作仪器,看实验中的各种反应,或者做各种细胞和活体动物的研究。“我感觉这还是个体力活,相当于一直在运动,可能也有一定的减肥效果。”陈梦琪笑着说。

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图片,第4张

陈梦琪在实验室中

压力大时,陈梦琪有自己的解压“秘方”——唱歌。当她碰到实验结果失败的情况时,就会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唱歌,并用手机软件录下来。“唱十几二十分钟,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然后再接着投入到实验研究中。当周末没有很忙的实验时,她偶尔会去圆明园走两圈,或者去邱德拔体育馆打球。这样劳逸结合的节奏,帮助她在科研长跑中坚持下来。

课题组内活跃的讨论氛围也推动着陈梦琪不断进步。之前,她常常反思自己是否在研究时过于较真,但进入北大后,同样认真严谨的学术伙伴们让她放下了这个顾虑,因为大家都会追着一个问题互相讨论。她“不喜欢让问题隔夜”,组会上,如果导师提出的问题当场难以回答,陈梦琪一定会在组会结束后立刻查阅文献,同时和课题相近的同学深入讨论,一起得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在北大,我找到了一群和自己很像的人,我们都对一个问题孜孜以求。

每隔一两天就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师长和同学们每一次认真细致的反馈和交流总是带给她惊喜,这种结伴前行不断鞭策着陈梦琪继续努力。

化学的种子
 从幼时发芽

化学与生物学科交叉碰撞让陈梦琪为之着迷,她也期待着自己的研究有一天能够切实运用于人体,用知识惠泽更多人。



热爱化学的种子,早在陈梦琪小时候便已埋下。陈梦琪的父母都从事化学相关行业,她从小就能在父母的工作单位中见到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和化学仪器,这为她打开了化学的大门,“当时觉得很有趣。”在这种兴趣的引导下,进入中学后,陈梦琪选择了理科,大学后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化学专业。
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图片,第5张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后,随着专业进一步细化,陈梦琪也在思考,究竟什么是自己致力于研究的问题?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一直是她的初心,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化学生物学成为她的兴趣所在。化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化学基础的科学,通过探索干预和调整疾病发生发展的途径和机理,能够为新药发现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化学与生物学科交叉碰撞让陈梦琪为之着迷,她也期待着自己的研究有一天能够切实运用于人体,用知识惠泽更多的人群。尽己所学、贡献社会、回报祖国,一直是陈梦琪心中的愿望。

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图片,第6张

陈梦琪和实验室成员的合照

北大这座园子,注定是每一位北大人最温暖的记忆之一。面对未来,陈梦琪说:

我希望今后在很自豪地说出自己是北大人的同时,也可以也很自豪地说我在这里完成了一些事情。

北大给予她一片开拓的天地,她也用勤奋和钻研向北大汇报着自己的成果。陈梦琪是千千万万北大人的一员,燕园与其中的学子们相互滋养、共同生长,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

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是北京大学设立的荣誉性最高、资助额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研究生奖学金,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奖助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全校研究生以这些优秀的博士生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懈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拔尖创新人才。


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图片,第7张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因为热爱,她在北大直博!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