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临证指南29条

“升麻”临证指南29条,第1张

 一 

,散表升阳之剂,疗伤寒,解阳明在表(发热,头额痛,眼眶痛,鼻干,不得眠)之邪,发痘瘄于隐密之时,化斑于延绵之际。

其味苦寒,性平,所以风寒之邪,发热无汗,风热之邪,头风攻痛,以及目疾肿赤,乳蛾喉胀,并皆治之。

又内伤元气,脾胃衰败,下陷至阴之分;或醉饱房事,有损阳气,致陷至阴之中;或久病泻痢,阳气下陷,后重窘迫;或久病崩中,阴络受伤,淋沥不止;

或胎妇转胞下坠,小水不通;或男子湿热下注,腰膝沉重;或疫毒内陷,紫黑胀痛;或大肠气虚,肛坠不收,升麻悉能疗之。

此升解之,故风可散,寒可驱,热可清,疮疹可解,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拔。

又诸药不能上升者,唯升麻可升之。

 二 

升麻,必须同气血药共用,可佐使而不可以为君臣。世虑升麻散气,不敢多用是也,然亦有多用之时。

升麻原非退斑之药,欲退斑必须解其内热,解热之药,不外乎元参、麦冬与芩、连、栀子之类,然此类药能下行,而不能外走,必借升麻以引诸药出于皮毛,而斑乃尽消。

倘升麻少用,不能引之外出,势必热内走而尽趋于大小肠矣。

大约元参、麦冬用至1~2两者,升麻可多用至5钱,少则4钱、3钱,断不可止用数分与1钱也。

又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止血必须地黄,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过用其引地黄入于肺与胃耳。

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数分,便能相济以成功,切不可多用至1钱之外也。

 三 

升麻其用有四:手足阳明经引经,升阳于至阴之下,阳明经分头痛,去风邪在皮肤及至高之上。

 四 

升麻能引黄芪、人参、甘草等甘温之药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固。

又客邪寒湿之胜,自外入里而甚暴,宜用升麻助羌活、独活、防风等风药以治之。

 五 

升麻与石膏、甘草治齿痛;与人参、黄芪补上焦不足;与桔梗、款冬治肺痈脓血。

一说与石膏同用,能治足阳明头疼。

 六 

升麻佐以葛根,则入阳明,升津解肌有效。

 七 

古方治噤口痢,用醋炒升麻,引人参、莲肉扶胃进食,大有神效。

 八 

升麻佐当归、肉苁蓉,可通大便结燥。

 九 

升麻同荆芥、防风、黄芪、甘草、白芷,能去皮肤风邪。

 十 

宋代朱肱在论述犀角地黄汤的运用时说:若无犀角,以升麻代之。

经临床实践,发现确可代用,且效果较好,升麻可引清热解毒之药逐温热之邪向外透达,以达到透营分之热转气分而解之目的。

 十一 

升麻善解阳明热毒,用治胃热炽盛之牙痛牙衄、口疮口臭,效果甚佳,东垣尤喜用之。

 十二 

现代有用升麻代古方犀角地黄汤中犀角,治愈大吐血及大咳血的案例,说明《伤寒活人书》中升麻可代犀角的记载,自有一定道理。

此与升降并无关系,诚不必在升降两字上转圈子。

 十三 

治鼠疫给予升麻鳖甲汤有一定效果,但升麻须重用两余至3两,每日2剂,甚至3剂。

 十四 

升麻善解诸毒:一是火病而系暴发者,如具有传染性的温毒、时疫之类疾病;二是因误食药物或有毒食物所致疾病。

这两种情况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较大剂量的升麻。

此外,治疗病毒性肝炎,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重用升麻(一般用30克,多时至45克),效果也很好,无一例有不良反应。

 十五 

升麻是一味较好的清热解毒药,用于高热、发斑、咽喉肿痛、牙痛、疮疡、发热下利,以及外感温病热盛不退时,恒获良效。

 十六 

秦艽、炙升麻、猪苓、黄芪、败酱草等对乙肝血清抗原的转阴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升麻、黄芪的剂量高达15~30克,才能获效,并无毒副反应。

 十七 

升麻和柴胡对补中益气汤中的其他药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能增强这些药势的强度,尤其在肠蠕动方面。

当去掉这两味药时,该方对肠蠕动的作用即现减弱;但若单用这两味药时,则上述作用消失。

 十八 

以升举脾胃清气之升麻配大承气汤,来排除肠管的大量积气,缓解梗阻肠管扩张状态,收到较好疗效。

 十九 

古代有利用升麻提升清气的作用,与下气药(如槟榔)或滋润药(如当归)配用,调节气机升降,治疗肠痹便秘。

 二十 

治泄泻痢疾,要注重对升降枢机的调整。不论泄痢处于初中末哪一期,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入升麻一味,能使清升浊降,奏效更捷。

 二十一 

阳虚涎少口干者,宜以益气布津。益气当寓升提之品,升麻、桂枝是常用之药。

 二十二 

泌尿系结石形成后,由于尿液向下冲击,结石表面的棱角或粗糙面可能嵌入泌尿道黏膜内,或损伤黏膜产生粘连,迁延日久而不能排出,联想到车轮陷入地面后,车不能前行,常将车身后退,再加足马力,往往可一冲而过。

故在通淋排石的基础上,使用升麻或桔梗等升提药物,在利尿排石药物的作用下,有可能移动结石的位置,使其冲破原来的阻挡,而促进结石的排出。

使用时应注意配以党参、黄芪等益气药(气虚者更宜加用),否则升举力不强,且不持久。经临床反复实践,证明确有效果。

 二十三 

升麻可治疗早期重症肌无力,此病是一种神经肌肉间传递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受累横纹肌稍行收缩即易疲劳,经休息后可恢复。

特有症状为眼外肌、延髓支配肌、颈肌和肩胛带肌群最常受累,而以眼肌无力型最常见。

病初起时,可用升麻、白术各9克,党参、茯苓各15克,浓煎饮服,每日1剂,连服10日,停药3日,再服10日。

 二十四 

肠肌弛缓无力所致大便洞泄不止,及膀胱括约肌麻痹所致的小便失禁,可在健脾温肾药中,加配升麻治疗。

但急性肠炎泄泻及膀胱发炎引起的小便频数,升麻不可混用。

 二十五 

用升麻9克,生晒参(或西洋参)7克,金樱子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年老气虚,小便失禁有效。

 二十六 

乳痈患者及早大量加用升麻、皂角刺,多能免除手术之苦。

 二十七 

升麻不仅升阳,且能升阴。

对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的口腔糜烂、牙痛、咽喉肿痛等,在用生地、玄参、麦冬的基础上,加入升麻,有升提阴津之作用。

 二十八 

升麻、葛根为治鼻渊要药,其他鼻病亦常借重二药升提之力而获效验。

 二十九 

升麻合剂(升麻、骨碎补、生石膏等量)漱口,治疗牙周病效佳。

本文选摘自《临证本草》,陶御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3。

升麻用量过大,容易引起牙龈出血

01

升麻气味俱薄,其性升浮,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因名之曰升麻”(《药性赋》)。

《药性论》首言其“能治口齿风蛪肿疼,牙根浮烂恶臭”。《四百味》称其“清胃热毒,升提下陷,牙疼可逐”。

02

余曾治一患者霍某,男,43岁,农民。

素体强壮,3天前患牙痛。初起不以为然,第二日疼痛加重,且齿龈糜烂,至夜则牙痛连及头面肿痛难忍,不得少安,坐卧不宁,现已一昼夜未眠。

余观之,两手按腮,呻吟不已,唇口满是血迹,言语难以启齿,口干不敢饮水,稍进饮食则疼痛加剧。舌深红,苔厚而干,脉洪大而数。

诊断为胃火牙痛,遂拟东垣之清胃散。

《医方集解》曰:“清胃散,治胃有积热,上下牙痛,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其牙喜寒恶热,或牙龈出血、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口颊腮肿痛。”

此证与上述完全相符,且悯其状,故大剂用之。黄连15g,升麻20g,生地25g,丹皮15g,生石膏50g,投2剂。

当即回家煎煮1剂,约晚6时服进1次,晚8时许牙痛稍缓,便和衣而卧,逐渐朦胧欲寐,但不时口中觉有咸味,便随意吐之床头,不知何时,酣然入睡,及至清晨,一觉醒来,肿痛俱消。

起床观之,床前一大血饼,直径足有半尺,家人惊讶。

余药是否再服?患者特来求问。诊之脉已转缓,牙痛全止,齿龈肿消,不见血迹,饮食无妨,自觉轻快,便嘱其停药,病未再发。

03

方中升麻用量较大,以致升提太过。

事后査阅文献,《本草新编》曾记载:“或问升麻能止衄血……止血必须地黄,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过用其引地黄,入于肺与胃耳。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数分,便能相济以成功,切不可多至于一钱之外也。”

该患方中升麻用量过大,升提太过,以致气血上涌,令其齿衄出血。

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段富津》,李冀、段凤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8。

失于不识药,直自金元错到今 —— “升麻”功用质疑

导读:你的升麻是清热解毒的,还是升提阳气的?

宋代著名医药学家寇宗奭在其所著《本草衍义》一书中指出:医生治不好病,多由“六失”所致,“六失”中的一条即是“失于不识药。”寇氏这句话特别适用于目前医界。

因为像我们这辈业医的人,一是不栽培原药,二是不炮制药材,三是不调配药剂。

如果我们的处方中的药材其科属品种或者炮制以及配方有什么问题,必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出乱子,而做医生的却茫无所知,这岂非是医疗上的一大失误。

特别是中医学中“本草”书籍茫如烟海,其中记载着历代医家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有一些臆测的论述。我们倘不细心研究并在临床上加以验证,在处方时也难免误用,这是不识药性和主治,同样属于“失于不识药”的另一种情况。

尝考古时医家的所用药物,一般都是亲自采制,故对药物的作用有较深体验。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医与药有了分工,这当然替人们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同时也是造成医生“失于不识药”的一个因素。

医者对某些药物的功用如果望文生义乱加发挥,而这些臆测杜撰的发挥倘若是出于名家之口,就会载之医籍流传后世,被后来的医生当作真理以误传误地遵守信奉,像这种“失于不知药”的情况,也不是少见的。

通常所称升麻一药的升提阳气作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1.张元素的“发明”

张元素是金元时期的医学名家,他在医药方面曾经有过不少新创见,元素在论述升麻的作用方面也有他自己独创的见解。

如说:“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补”,并以为升麻,其用有四:手足阳明引经,一也;升阳于至阴之下,二也;阳明经分头痛,三也;去风邪在皮肤及至高之上,四也。

张洁古论升麻有升阳于至阴的空前发现,其高弟李东垣乃进而益加昌明其义。

李杲说:“升麻引甘温之药上升。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故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又缓带脉之缩急”;“人参黄芪非此引之,不能上行”。

东垣所创制的补中益气和升阳益胃诸汤方,用参芪配合升麻就是上述理论的具体应用。

后此医家,莫不遵循其法而更加张皇其说。

如《本草正》说:“升麻,凡痈疽痘疹,阳虚不能起发及泻痢崩淋,梦遗脱肛,阳虚下陷之类,用佐补剂,皆所宜也。若上实气壅,诸火炎上及太阳表证,皆不宜用。”

《本经逢原》认为升麻升举之力特强,故设有一段危词耸听之语:“为其气升,发动热毒于上,为害莫测,而麻疹尤为切禁,误投喘满立至。按升麻属阳,性升,力能扶助阳气,捍御阴邪,故于淋带、泻痢、脱肛用之,取其升举清阳于上也。”

李时珍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家,他对祖国医药学作出了许多宝贵的贡献,可是在这个问题上却也随俗附和,扬其波而逐其流。

如在《本草纲目》中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智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时珍并对升麻命名也作了解释:“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这是一种想象和附会的名词解释,是不够严谨的。

但这不仅是李时珍一个人的误会,恐怕说升麻有升举阳气作用的发明者张元素,他的“神悟”恐亦由此而生。

我在早年学医时,亦奉元素及后世诸医家附和之说为金科玉律。

其后,读书渐趋深入,阅历亦与年俱增,通过自已长期的大量的实践验证,才始知道升麻升提阳气之说是大可商议的。

2.有错必纠

我们试一捡《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有关升麻功用的记载,如“主解百毒,辟温疾,瘴气邪气,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药性论》则载:“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䘌肿痛,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

其他如陈藏器、日华子诸家亦均论述该药有解毒,治游风肿毒,口气疳䘌之功。《本草图经》特指出“肿毒之属,殊效”。

凡是宋以前的本草所载内容基本一致,都没有片字只语载述该药有升阳作用。

历代名医的处方中用升麻的,自仲景以下迄至千金、外台、肘后、小品、圣惠等方书,其主治病证为斑疹、咽痛、牙齿肿痛烂臭、疮疡、热毒下痢、蛊毒、壮热等证。

如《岭南方》用于辟除瘴气;《肘后方》用于卒肿毒起;《直指方》用于喉痹作痛,胃热齿痛;《本事方》用于口舌生疮,悬痈肿痛;《千金方》用于热疿瘙痒和产后恶血;《至宝方》用于尿血;《外台秘要》用于解药毒;《局方》多用治时气瘟疫等等。

宋以前方书,凡是用升麻的方,其配伍药一般都是与犀角、连翘、元参、黄连、大黄、龙胆草、牛蒡子等等为伍,以共奏清火解毒凉血除热之功。

宋代名医朱肱就早有“无犀角以升麻代之”的记载。

说明这两种药的功用非常接近,以上众多名医、本草、方书的记载,都与元素所谓升举阳气之说格格不相入。

试问有谁把升麻“升举阳气”和“扶助阳气”的作用曾经用犀角来代替呢?

我在几十年的临床观察中,用升麻的适应证,一般不外咽喉红肿疼痛,牙根恶臭腐烂,发斑发疹,高热头痛,谵妄,热毒下利以及疮疡肿毒等症,药量15克至30克,有时还可加重一些。

治疗过大量病人,觉得升麻解毒、清热、凉血的作用是确切的,从来没有所谓“升提太过而致喘满”的情况发生,并且未见有发生什么副作用。

通过长期的实践,深深感觉古代许多名医和方书、本草所载的升麻功用是朴素而可信的。张元素把它说得头头是道的论述,乃竟是模糊影响的臆测之辞。

3. 关键在于思考

我对升麻的主治作用的提出,也许会引起同道们的一些疑问,因为补中益气和升阳益胃等方,其中都用升麻以升清,在临床上确是行之有效的,我平素也很爱用这些方剂。

照常理讲,既能行之有效,必然言之近理,一般地说,这句话是不会错的。

但是我应用升麻,不是取其升清之功,而是作为除浊之用。升阳益胃汤中本有芩连之苦降,我用升麻是加强芩连的力量,它与参芪术草相配,于培补脾胃中兼清湿热,是颇有意义的。

何况在这方剂中芩连升麻都是用量很轻,故有所谓“升不过七”的说法,它与大量补脾培土药相配合,可起相反而又相成的作用,临床疗效也确实很好。

正因为它是有效的良方,所以后世和近时的医家对张元素所称升麻升清之说多不加置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张洁古何以异想天开地说升麻能升举清阳?

除了因为其药以“升”为名而误加推测外,古代方书并有用之于下利,故益以为是“升举”之故。

他没有深考古代利与痢二字相通,痢疾的名称,直至宋代始常用。

古代对热毒利称为热利,亦称下利,洁古没有把寒利和热利弄清楚,逐致望文生义,辗转附会,贻误直至今日。

像张氏这样有学问的人,偶然在一个问题上略欠思考,就会发生差错,更不用说我们的治学须要何等审慎和郑重。

这里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细微地剖析一下:一是方剂的有效不能代表其所说药物作用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把创造发明和臆测杜撰严格区别开来。

对评论古人也不要因为他有些差错而把他的贡献全部否定,洁古在药物的归经理论和升降浮沉学说都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决不可因为升麻一药之误而把他一切抹煞;同时,又不能因其在医学上有巨大成就而遂把他的论述无选择地盲目崇信,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学问者所当注意的。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名言,无疑是我们很好的座右铭。

注:本文选摘自《壶天散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11月。

错误修正:升麻可以治疹

原创 肖相如 

我在我的《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一书中,对“辛凉解表剂”升麻葛根汤的方证进行了辨析,得出的结论是:升麻葛根汤既不解表,也不治疹;升麻的功效是解毒,肯定不是解表,也不是治疹。(肖相如等: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第291页)

这个结论也于2016年7月8日,发表在了这个微信公众号上。

而在2018年5月10日,我的微信公众号又发表了裘沛然先生的文章《“升麻”功用质疑》,选自《壶天散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11月版。

裘先生对升麻的功效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发现升麻的“升提”功能是金元时期的张元素的发明,他的得意弟子李东垣进行了极致的发挥,以致升麻的“升提”功能深入人心,现在的中医界几乎是众口一词,但裘先生用详实的考证和临床实践否定了升麻的“升提”功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裘先生的文章,我发现我以前对升麻“治疹”功能的否定,是错误的,故今天特此更正!

本来裘先生的文章在我的公众号发表的时候就要更正的,只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及时做到,对此也要向大家表示歉意!同时,也要向裘先生学习,做学问要更加严谨。

01

下面是裘先生的考证:

《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有关升麻功用的记载,如“主解百毒,辟温疾,瘴气邪气,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药性论》则载:“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䘌肿痛,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

其他如陈藏器、日华子诸家亦均论述该药有解毒,治游风肿毒,口气疳䘌之功。《本草图经》特指出“肿毒之属,殊效”。

凡是宋以前的本草所载内容基本一致,都没有片字只语载述该药有升阳作用。

历代名医的处方中用升麻的,自仲景以下迄至千金、外台、肘后、小品、圣惠等方书,其主治病证为斑疹、咽痛、牙齿肿痛烂臭、疮疡、热毒下痢、蛊毒、壮热等证。

如《岭南方》用于辟除瘴气;《肘后方》用于卒肿毒起;《直指方》用于喉痹作痛,胃热齿痛;《本事方》用于口舌生疮,悬痈肿痛;《千金方》用于热疿瘙痒和产后恶血;《至宝方》用于尿血;《外台秘要》用于解药毒;《局方》多用治时气瘟疫等等。

宋以前方书,凡是用升麻的方,其配伍药一般都是与犀角、连翘、元参、黄连、大黄、龙胆草、牛蒡子等等为伍,以共奏清火解毒凉血除热之功。

宋代名医朱肱就早有“无犀角以升麻代之”的记载。

02

下面是裘先生的临床实践:

我在几十年的临床观察中,用升麻的适应证,一般不外咽喉红肿疼痛,牙根恶臭腐烂,发斑发疹,高热头痛,谵妄,热毒下利以及疮疡肿毒等症,药量15克至30克,有时还可加重一些。

治疗过大量病人,觉得升麻解毒、清热、凉血的作用是确切的,从来没有所谓“升提太过而致喘满”的情况发生,并且未见有发生什么副作用。

03

总结一下:

宋以前方书记载升麻的主治病证为:斑疹、咽痛、牙齿肿痛烂臭、疮疡、热毒下痢、蛊毒、壮热等证。

宋以前方书记载与升麻配伍的药物为:犀角、连翘、元参、黄连、大黄、龙胆草、牛蒡子等。

宋代名医朱肱认为“无犀角以升麻代之”。

宋以前升麻的功效:清火解毒、凉血除热。

裘先生用升麻的适应证:咽喉红肿疼痛,牙根恶臭腐烂,发斑发疹,高热头痛,谵妄,热毒下利以及疮疡肿毒等症。

裘先生认为升麻的功效:解毒、清热、凉血。

04

《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证是肺热脾寒证,咽喉不利,唾脓血,是肺热的表现,用升麻的目的是清肺热。

《金匮要略》中有升麻鳖甲汤,本方治疗阴阳毒。

其原文是:“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显然,用升麻的功效应该是清肺热,凉血解毒。

结合起来看,升麻的功效是清热、凉血、解毒;入肺经;可以作为犀角的替代品;主要适应证有斑疹。

斑疹是气分热盛,波及营血。

斑为阳明胃热炽盛波及营血,疹为太阴肺热炽盛波及营血,治疗都以清气凉血为基础,只是斑以清阳明胃热为主,疹以清太阴肺热为主。

升麻清热、凉血、解毒,甚至可以替代犀角,故升麻用于治疗斑疹是合适的;并且,升麻入肺经,用于治疹会较治斑更好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升麻虽然可以治疹,但是现行的教材认为升麻治疹的机理是“解表透疹”,依旧是值得商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升麻”临证指南29条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