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磨玉米面,第1张

妻子从娘家回来,装了一袋子玉米。说是今年新棒子剥下的,心急往回赶,没来得及磨成面。所以,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我的身上了。到哪里去磨面呢?久居城中的我一时间没有头绪,询问同事和邻居,大家都纷纷摇头。我把问题放到朋友圈,大多是调侃的回复。这个说:“放在空气炸锅里,爆玉米花吃吧,岂不更好?哈!”那个说:“要不,再回去老家时,捎回去磨面。” 最终有个网友给我分享了一个地址,说:“城西西街有个开磨坊的,两年前去过,不知道现在还开不开,你可以去碰碰运气。”我赶忙谢过,决定第二天去找找看。
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一个刻着“西街村”三个字的古色古香的牌坊出现在我的眼前。街面不宽,大都是平房或者两层小楼,两边商铺林立,好像还没有来得及翻盖,就被租客们装饰成一个个店铺,急着招揽顾客。
走在街上,处处充满烟火气。路边的豆腐脑、煎饼果子、小笼包、烤红薯、烤鸭店散发的香味,一段段地扑向你的鼻腔,让你嘴馋。也有炉火煮玉米棒子的,散发着浓浓的甜香,白白胖胖的玉米棒子在砂锅里微微颤抖,不断有气泡咕嘟咕嘟冒在上面。
走不远,向右拐进一个小巷,一个小小的手写字“磨玉米面”的广告牌钉在一户人家的街门边。就是这里了,我心想。迎接顾客的是一个瘦小的老年男子,黑黑的脸庞,戴着一顶鸭舌帽。他熟练地帮我从车后备箱掂起袋子,放到门前一台老式的机械秤上,压上秤砣,拨动游码,对我说:“45斤。”
我随他进入磨坊。说是磨坊,其实就是一间配房,里面大大小小有四台机器,墙面和角落都落满了面尘,也落满了岁月的印记。他言语不多,大多是我问他答。他介绍说,这个是磨小麦的,那个是磨豆子的,比较大些的是磨玉米的。说着随手合上墙上的电闸,嗡的一声,机器运转起来,出面口的面布袋呼地鼓起来。他用一个大瓢碗,一瓢瓢把玉米粒倒入机器的漏斗,不时用手搅动,那一颗颗跳动的玉米粒哗哗进入料斗。

城记 | 磨玉米面,图片,第2张

不到两支烟的工夫,热乎乎的面粉就磨好了。他装好面,对我说:“你收好,一共九元。新玉米面做什么都好吃。”又说:“年轻人,蒸发糕,最好加点红枣和葡萄干,喝粥呢,最好加红薯。” “多谢老哥。”我笑着回答道,“知道的,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经典的台词: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玉米面不是最高端的食材,却是北方最普通的食材,只需要蒸或煮,就能吃到人间最好的美食。妻子得到母亲的真传,对于煮玉米粥和蒸窝头很拿手,第二天便用新玉米面蒸了一锅窝头。恰巧那天我中午值班,下午回家买了几个菜,鱼虾满桌。一家人坐在餐桌上,怎么看怎么觉得饭菜不搭。其实,我知道,吃玉米窝头最讲究的不是配大鱼大肉,而是掰一块,蘸上蒜泥和香油,放在嘴里,细嚼,满口生香,溢出的是家人的亲切,溢出的是家乡的温情。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城记 | 磨玉米面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