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主联军的后勤财务(全文)

东北民主联军的后勤财务(全文),第1张

东北民主联军的后勤财务(全文),东北民主联军的后勤财务,第2张

组建后勤机构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定对日本宣战。8月9日,就在苏联出兵的当天,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遵照中央的指示和的命令,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约11万人,干部团(队)约2万人迅速挺进东北。

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原在东北地区的部队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自治军总后勤部部长叶季壮,政委吴溉之(未到职,12月份杨至成任政委)。当时后勤部提出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然而,我军进入东北初期,由于日夜兼程未及休整,装备落后且尚未配齐,加之长期受“正统观念”蒙蔽的当地群众对我军缺乏正确认识,部队补给十分困难,军事上也处于劣势。从1945年11月山海关一役首战失利起,我军主力基本未能改变战略退却的局面,直到1946年6月才在松花江北岸形成了稳定战线。这半年多时间,是我军出关以后边打边走边做群众工作,经历了创建根据地的一段艰难岁月。这个时期的后勤工作,主要是筹建和充实后勤组织机构,收集转移敌伪武器、弹药和物资,完成部队局部战役后勤保障任务。

1945年11月26日,因战局变化,后勤供给部随后勤部机关移驻抚顺,1946年3月移驻梅河口。1946年2月,延安抗大总校供给部政委张济民率领一批财务、军需干部,风餐露宿两个多月,终于到达通化。3月,他们一行在梅河口与东北民主联军后勤供给部合并重组,高志洁任部长(未到职),魏廷槐任政委、张济民任副部长,下设财政处、粮秣处、经建处、军需处等部门,财政处长为沈孝元。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筹措经费和物资,保证部队作战需要。

借苏军军用票4200万

1946年4月,财政处随供给部移驻长春,恰逢民主联军进行四平保卫战。财政处专门派两名干部到旅顺,向驻军苏联红军司令部筹借经费,共借得苏军在中国发行的“苏军军用票”4200万元,购买了大批粮食、物资等及时送到前线部队,保证了前线作战部队急需。随后,供给部5月移驻哈尔滨,7月移驻佳木斯。其间张济民调到贸易总公司工作了几个月,8月底供给部长高志洁调佳木斯任供给学校校长,张济民又由贸易总公司调回供给部任部长,高文智任副部长。

佳木斯毗邻苏联,当时是东北地区的战略后方,党政机关和各类学校、医院等机构都聚集此地。驻佳木斯期间,供给部主体工作在佳进行,另由高文智副部长率领少数干部驻哈尔滨,负责前方供应以及转送和疏散物资。供给部驻佳木斯负责供给东北党、政、军、学校和工厂等单位30多个,计109,000余人(不含“前供”供给单位);并负责各种物资制造、采购、运送及疏散物资和催粮等工作。编制机构包括:政治处、财政处、粮秣处、军需处(辖佳木斯被服厂、鞋工厂、皮革厂、棉厂及富锦等几个小型工厂)。

创办供给学校

1946年7月,民主联军后勤部决定,在佳木斯创办“东北民主联军供给学校”,并确定了“培养大批政治坚定的会计供给人才,适应与配合整个战争的需要”的教学目标,选调后勤部供给部长高志洁担任校长、后勤部秘书长张庆孚任政委。正式开课时,全校干部和教员共13人,第一期招收学员183人,编为1个学员队,学制为1年。1946年10月10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合江省主席李延禄、民主联军后勤部长钟赤兵、政委杨至成、副部长贺诚,以及合江军区政委张启龙等领导莅临典礼并发表讲话。随着战争形势发展和部队需要,学校教学规模逐步扩大,1947年扩编成6个学员队,1948年扩编成8个学员队。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共招收3期学员,为部队培养后勤干部1776人。

机构人员随战事调整

1947年初,部队在北满进行三下江南之战,形势好转。3月间供给部主要机构迁至哈尔滨办公,佳木斯留军需处全部及所属工厂,继续负责制造军需物品;同时,高文智副部长率领约20余干部组成前梯队,专门负责供给作战部队并随部队行动。除佳木斯人员及前梯队外,总供在哈尔滨市有政治处、财政处、审计处、经建处(后改采办处)、军实处、粮秣处、管理科、酒精工厂、牡丹江履革厂、温春油库、桦林油库及警卫连等机构。

1947年秋,部队装备加强、汽车增加,油料供应需设专门机构,故将酒精厂改为燃料处,负责筹办与供应全军所需油料。另佳木斯工厂及牡丹江履革厂分别改为后勤第一、三办事处,直属后勤建制。

1947年冬,为加强后勤领导,以便有效地保证作战部队及其他军事机关的供应,成立了后勤司令部,总供给部亦改为“东北军区后勤供给部”,苏焕清任部长,张济民任政委,下设政治处、财政处、实物科、粮秣处、军实处、燃料处、采办处、管理科、被服厂、鞋工厂等单位,总共957人。

1948年3月后勤会议后,基本上统一了全军的供给及各种制度标准,供给部本身业务亦较前繁重,供给有20余万部队。后勤成立军需部后,即将供给部所有工厂调属军需部建制。供给部专管供给其本身机构亦得到了适当调整:采办处与实物科合并为实物处,管理科扩大为总务处,军需处改称为被服处。

1948年夏末,骑兵师取消,其供给部的人及辽宁后勤部180人调军后勤部供给部。1948年秋季,根据军委命令,东北部队组成第四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后开始向关内挺进,后勤编制亦有很大变动,由原东北军区后勤供给选调大部组成第四野战军后勤供给部随军前进,苏焕清、殷承桢分别任正副部长,黎奇任财政处长。1948年8月,组建东北军区后勤经理部,人员构成为原供给部选调去四野后所余人员,加上军政大学精简后补入的180名学员,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徐林部长兼经理部部长,张济民为第二部长,下设办公处、政治处、被服处、粮秣处、燃料处及两个警卫连。其任务除供给东北部队及二线兵团和所有军事系统外,大力支援第四野战军进关作战。

为四野南下送钱款

1948年11月东北地区全境解放,奠定了东北解放区作为全国解放战争总后方的战略地位。按照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军区仍以主要后勤力量支援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

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南下后,部队后勤保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政府的金融体系崩溃后,旧政权发行的纸币已贬值成废纸,但一些地区的老百姓对共产党发行的人民币尚缺乏信任,市场流通的主要是银元和铜元。因此,这一时期东北军区曾多次派干部入关为四野部队押送钱款。1949年3月,后勤部经理部会计处朱文福、杨景新奉命率押运班战士乘火车入关,为南下作战的第四野战军运送200万枚银圆。他们在沈阳市银行总库提取银圆后装上卡车,运到皇姑屯火车站送入一节闷罐车,这节车皮被编组挂在一列货车中间,车门上贴有“危险品”字样。列车经天津抵达郑州后,他们把这批银圆交给了四野驻郑州办事处,供部队就地购置了粮食等生活物资。

1949年2月,经理部进驻沈阳,到4月底基本停止了对第四野战军的经费、油料、盐、粮食的供应,而汽油7月底才停止供应,个别四野部队由东北供给到11月底。据《1949年东北军区供给部财政工作总结》记载:“今年上半年的首要任务,是对入关作战的四野部队实施经费保障。采取了部队直接领取、转账划拨和派人前送的方式,共支出9600亿元(旧币,与新币折合率为10000:1)。派干部入关送经费四次,其中送纸币5000亿元,银圆400万元。另外,四野入关带走白金45两,黄金294两;另从东北局财政部领取黄金5000两。”这一组数字说明:东北作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战略区,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供应志愿军经费

1949年7月,东北军区后勤部取消,经理部改称“东北军区供给部”,直属军区建制。东北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建设,供给部的任务是保障部队生产、练兵的各项经费供应。同年秋季成立了营房管理处;原燃料处大部调拨政府建制,仅剩下几个干部,又继续组成燃料处,执行油料供应任务。张济民任部长,耿万福任副部长,下设办公处、政治处、财政处、被服处、粮秣处、营房管理处、燃料处及两个警卫连。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部队出关入朝作战,为即时保证各项供应,恢复组建了东北军区后勤部。1950年8月23日,以原东北军区供给部为基础,和中南军区后勤财务苏焕清部长等117人及中央派来抗美援朝干部57人合编为东北军区后勤财务部,苏焕清任部长,张济民任政委,单志辉、张世昌任副部长,下设秘书处、政治处、会计处、预算处、被服处、粮秣处、实物处。另燃料处调归运输部建制;以营管处为基础扩组营管部,直接归后勤部建制。

抗美援朝战争中,财务部承担的经费保障任务十分艰巨,除保障东北军区经费供应,还负责志愿军和部分朝鲜、苏联军队的供应,供应实力最多时达186万人。财务部提出,要发扬我军英勇善战的传统作风,不怕牺牲、不怕疲劳,为保障前线经费供应,实行特事急办。探索建立了作战费限额控制、首长责任支付的办法。还多次派人到朝鲜运送朝鲜币供部队使用,期间财务部牺牲1人,重伤多人。截止1952年10月志愿军财务部成立,东北军区供应志愿军经费17.7亿元。

1951年5月1日,为适应军委统一编制及供应情况,做到后勤各业务部门分工更加细密,以原财务部机构分组财务部、军需部。张济民任财务部长,张世昌任副部长,下设秘书室、政委办公室、预算处、经费处及1个供训队,9月增设检查室。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军队建设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军区财务战线的先驱者们洗净转战白山黑水的征尘,豪情满怀地走进了新时代。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军区部队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一财务机构、统一供应渠道、统一流通货币、统一管理制度”,书写了军区财务历史的崭新篇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东北民主联军的后勤财务(全文)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