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去世,遗体存放半月未葬,郑洞国大骂蒋氏:无情无义
1981年5月1日,抗日名将杜聿明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杜聿明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他的前半生效力于国民政府,曾经在解放战争当中,与解放军兵锋相对。
然而,在被俘改造之后,他的思想大为转变,1959年特赦以后,从此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一连工作兢兢业业几十年,晚年时期,他亦凭借着自己在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人脉,积极推动祖国统一事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挂念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
杜聿明的离世,对于海峡两岸都是一件具有轰动性的重磅消息,鉴于他多年来的表现,当时的中央决定将他的遗体比照革命烈士规格,安葬在八宝山公墓。
可是,就在杜聿明即将下葬之时,他的妻子曹秀清却提出申请,希望能够等到杜聿明的孩子们赶到葬礼现场再进行下葬。
当时正值5月,北京天气炎热,冷藏设备性能一般,遗体不宜久放,但是,在听到家属的请求以后,治丧小组最终还是同意了,并嘱咐要尽快一点。
转眼之间半个月时间过去了,眼见得杜聿明的遗体存放情况越发不乐观,面临发臭的境地,杜聿明的子女仍旧未能赶到现场,眼看着时间来不及,最终人们还是下葬了杜聿明。
亲人未能赶到,尸体便已下葬,这让杜聿明的妻子心痛不已,而等到这起事件过后,杜聿明的好友郑洞国公然发声,怒斥国民党政府丧尽天良,令人不齿。
在此过程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杜聿明的葬礼和国民党政府又有什么关系?
解放战争中的杜聿明:从中将到战俘
杜聿明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曾经是极其超然的存在,他是抗日战场上的名将,又深受蒋介石的宠信,堪称嫡系当中的嫡系。
然而,从解放战争开始,杜聿明与老蒋之间的关系就愈发变得“拧巴”起来。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杜聿明是出了名的反对内战的,在解放战争开始前他就曾经表态,认为内战是没有意义的,空耗国力。
只可惜,他的这份表态并未掀起波澜,国共内战即将开启之时,蒋介石便把他第一时间调往东北指挥作战。
杜聿明在东北时期,国民党军队的阵线还算稳固,一连经过两年的作战,辽西、铁岭、抚顺等战略要地,先后被其收入囊中。
然而当时间来到1947年的时候,杜聿明却因为身患重病,不得已从战场脱离回到后方进行休养。
杜聿明的地位当时虽然在卫立煌之下,但绝对是国军指挥系统当中的核心人物,因为杜聿明的缺失,东北国民党军指挥系统出现了明显的混乱,短短一年不到,战场局势便迎来了大的逆转。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南下豫皖苏,陈赓率军入主豫西,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中原地区尽数解放,东北国民党军队与后方完全切割,岌岌可危。
大难临头之下,蒋介石只能再度下令,要求尚未完全康复的杜聿明回归战场,继续统领全军。
对于战场上的局势,杜聿明是绝望的,此时的他距离请假也才过去寥寥数月,整个局势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攻守易转,这让他深感无力。
可毕竟军命难违,蒋介石已经下令,就由不得他做主,无奈之下,他只得拖着自己的病体,强撑着再度踏上了前线。
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当年九月,东北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辽宁诸重镇发起进攻。
杜聿明曾经曾经试图稳固阵线,但此时的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斗争不断,颓势已显,最终在苦撑三个月以后,杜玉明指的下令全线从营口撤退。
至此,东北战局以国民党的惨败而告终。
多年以后,每当回忆起这场战争的失败,杜聿明总是对老蒋颇为不满,在他看来,国民党军的失败完全是一场“人祸”,在东北战局最为紧张的时刻,蒋介石居然三年换三帅,极大的打击了各兵团的士气,与指挥官的节奏。军级以上的官员各自站队,军级以下的师长也开始处处钻门子、找靠山。
杜聿明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但他不是神仙,面对这样的局势,也是“无力回天”,最终落得惨败。
辽沈战役失败以后,国民党军本该就此休整,杜聿明也应当抓住机会疗养身体,来日再战,然而蒋介石却快马加鞭,又将杜聿明紧急调到了淮海战场继续参战。
淮海战役之前,杜聿明曾经多次谏言,希望蒋介石一定要冷静对待,解放军已经今非昔比,然而,此时的蒋介石仍旧盲目乐观,坚持要作战到底。
就这样,辽沈战役的剧情在淮海战场上几乎再一次重现,先是解放军一路猛推,再是国民党各军队明争暗斗,随着黄百韬和黄维兵团先后覆灭,杜聿明可以调动的部队越来越少,最终被解放军所包围在陈官庄一片方圆不过5公里的狭小阵地上。
此时的杜聿明败局已定,而蒋介石非但没有歉意,反而还要求杜聿明死战到底。
这一次,一向唯命是从的杜聿明没有答应,他进行了一番乔装打扮,试图带着几个亲卫混出包围圈。但他的运气实在太差,最终还是被解放军俘虏,送到了功德林。
杜聿明被捕,蒋介石“翻脸不认人”
平心而论,杜玉明跟随蒋介石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
然而,当杜聿明被俘的消息传出以后,蒋介石颇为震怒,在他看来,杜聿明战败,就应该效仿邱清泉死在战场,堂堂中将怎么能够苟活着被捕?
对于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和几个孩子,蒋介石的态度更是令人心寒,拒绝为其发放抚恤,甚至连杜聿明的军饷也连带着停了。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蒋介石将杜聿明一家人带到了台湾。在名义上,蒋介石反复哄骗,称杜聿明已经被共军杀害,此举是为了保护这一家人。但实际上,蒋介石这一举动另有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拉拢人心,另一方面则是将杜聿明的妻子和孩子作为了自己的筹码,避免监狱里的杜聿明过早投降。
面对蒋介石的命令,曹秀清一介弱女子当然无从反抗,最终,只得带着自己的婆婆和5个子女跟随国民党来到了海峡对岸。
在海峡对岸的日子里,曹秀清一家人在台北租了一间小房子,勉强安了家。
蒋介石是典型的“管杀不管埋”,他既没有给曹秀清解决工作问题,更没有给必要的经济补助,致使曹秀清一家人的生活颇为困顿。好在杜聿明在国民党军队当中人缘还算不错,经常会有老友对其家人进行接济,一家人才算没有饿死。
后来有人帮助曹秀清介绍了一份工厂的工作,就这样,堂堂将军的太太,成为了工厂女工。
曹秀清是杜聿明的发妻,两人从杜聿明参军之前就已经在一起,感情一直很好。在艰苦的生活当中,她一面打工赚钱,一面耐心抚养几个孩子,希望有一天能够把孩子们抚养成才,不负“九泉之下”的父亲。
值得欣慰的是,杜聿明的大儿子杜致仁学习尤其刻苦,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后来还曾经考上了哈佛大学。
然而,当曹秀清拿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找到蒋介石,希望能够在学费上予以帮助时,却再度遭到了冷遇,蒋介石表面恭喜,但几番推脱下来,始终不愿出钱。
后来居然还是让曹秀清向台湾银行贷款,来供子读书。
杜致仁背着高昂的贷款赴美留学了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怀着出人头地,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的愿望,然而,在他读到第三年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台湾银行突然无故停止了他的助学贷款。
当时距离杜致仁毕业仅剩下一年的时间,杜致仁在给母亲的信件当中曾经苦求:就差三千美元,自己就可以完成学业。
听到儿子的这番话,曹秀清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去恳求蒋介石。3000美元虽不是小钱,但对于蒋介石而言,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然而面对着曹秀清的苦求,蒋介石却极其刻薄,最终只借了1000美元,还说要分两年支付,一年给五百。
拿到钱以后,曹秀清第一时间将500美元支票寄给了远在美国的杜致仁。
这笔钱对于杜致仁的学业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的,望着这张母亲用尊严换来的支票,杜致仁悲愤不已,当天晚上在姐姐杜致礼家中,吞下了安眠药自尽。
就这样,一位极其优秀的人才,一位抗日名将的后人,被蒋介石逼到了绝路。
曹秀清不是没有考虑过逃离台湾,但是,在蒋介石的严密监视之下,这一举动无疑是自寻死路。
时隔十余年,夫妻再度团聚
直到1957年,她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一年,杜聿明的大女儿杜致礼的丈夫,也就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名震学界。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希望能够将杨振宁召唤到台湾,为己所用,便找上了曹秀清,希望他能够劝说杨振宁效力自己。
曹秀清假意答应,实则此时已经有了永远离开台湾的打算,在安顿好自己的几个孩子以后,她便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再见到女儿和女婿之后,曹秀清得知了杜聿明还活着的消息,并且于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这让她分外惊喜。
曹秀清向在美国的中国大使馆联系,希望能够一家人团聚。对于这个愿望,大使馆工作人员没有丝毫怠慢,向中央进行了申请,并得到了回复:可以见面。
上世纪60年代,在时隔十余年以后,曹秀清终于回到了大陆,并且在北京和丈夫杜聿明见了面。
分别多年,夫妻二人互相倾诉着这段时间的经历,得知大儿子自杀的消息,杜聿明沉默良久,最终只留下了一声重重的叹息。
他实在想不清楚,为何蒋介石要逼自己于死地呢?
在之后的日子里,曹秀清一直陪同在杜聿明身边,在北京生活。鉴于曹秀清年轻时也是杰出学子,周恩来还特地为她安排了一份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的工作,使她能够和丈夫待在一起。
至于两人的子女,虽然大部分还留在台湾,但目前来看是安全的,一方面,大陆会施加压力保护其子女,另一方面,杨振宁这位公众人物的存在,也使得蒋介石颇为忌惮,不会轻举妄动。
在大陆的这段日子里,大概是曹雪芹最为幸福的时刻,由于工作的需要,她跟随着丈夫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见了一个崭新的社会。
1971年的时候,夫妻二人还共同邀请了杨振宁来北京讲学,并且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与蒋介石相比,共产党虽然与杜聿明和曹秀清接触较晚,但是其诚意却颇深,从此,曹秀清也和丈夫一样,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
1981年,杜聿明去世,曹秀清考虑到几个儿女均留在台湾,向蒋经国提出申请,希望他能够放行,前来奔丧。由于两岸当时仍未放开,台湾当局只允许杜聿明的儿女在岛内设灵堂祭奠。
对于这个结果,曹秀清当然不满,之后,她又争取了半个月的时间,联络了诸多杜聿明生前的老友,希望他们能够提供帮助。
在这半个月里,蒋经国的办公室几乎要被国民党各军政界元老的信件给淹没了。无数人纷纷求求情,期望他能够高抬贵手,放杜聿明的子女归国,然而,无论众人怎么恳求,蒋经国始终没有松口。
直至半个月后,杜聿明的尸体下葬,他的几个孩子仍然未能赶到现场。
蒋氏的做法,引发了杜聿明生前好友郑洞国的极大不满,据说郑洞国还曾经指着东南方向怒骂:“姓蒋的,你们真是无情无义!”
或许是舆论的压力太大,这起事件过后,蒋经国在次年对杜聿明的几个子女放了行,允许他们前往香港和曹秀清见面。
此时的曹秀清已经八十岁,虽然子女曾经提出,想要带她回到台湾颐养天年,但思考过后,她还是拒绝了,对于她而言,台湾是一块伤心之地,与其在那里团聚,倒不如在大陆独自生活。
参考资料:杜聿明与女婿杨振宁的曲折相见-荆门晚报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