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仕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推荐人:胡阳新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邓仕旺 邮编:44432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各个学科都在努力实现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智力的核心。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哪些途径、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呢?我觉得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应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改正和弥补自己的弱点,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一、全方位导悟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社会经验少,阅历浅,对社会缺乏深刻的感知;同时初中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有些学校对政治课不重视,教师教课一般是让学生划划背背应对考试。所以,许多初中生对知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更谈不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及做到知行统一。一旦这些学生升到高中后,一接触抽象的理论知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就受到限制,很难全面把握和理解,更不用说应用和创新。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上显得特别重要。
1、概念解释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就是由众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学生只有切实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展与深化,弄清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原理,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升华人格。如果概念不清,就会造成思维混乱,失去学习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教师在讲解概念时,既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实质,又要揭示概念的外延,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运用范围。比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民族”这一概念约教学。首先,要分析民族的形成过程,说明民族是一个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其次,要将民族与氏族、部落和种族相比较,分别说明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白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共同体,但并非所有的共同体都是民族,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一氏族和部落就不同于民族;民族是社会历史现象,种族则是自然现象。同一种族的人可以属于不同的民族。
2、比较法。所谓比较法,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确定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或差异点,从而正确认识事物,正确揭示事物本质及变化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科学思维方法中最基本的认识方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等俗语就生动地道出了比较法的认识功能。教学中我常用这一方法。例如,讲市场经济的特点时,可运用同类别比较法。不但要分析市场经济的特点,找出其“同中之同”,即都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而且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差异性,找出其“同中之异”,即经济基础、根本目的、宏观调控力度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让学生逐渐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初级阶段,还不完善,应当吸收资本主义义市场经济中合理的成分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毕竟有其局限性和缺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我们绝不能照搬照抄。
二、多角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贡献的理性思维形式。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那么,政治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塑造有利于创新的创新个性
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创新人格力量的教育、现实教育和生存教育,从而在精神上培养学生创造的需求,塑造有利于创新的创新个性。也就是说,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理论背后闪光的人文精神,感受先知先哲的智慧与人格的魅力。如高一到高三的政治内容中都有一些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体会到邓小平理论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让学生体会到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浓烈的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主义理想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既受到人格教育,又将这种感情、理想、责任感转化为不断探索、创造的强大动力。
2.鼓励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精神,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力求寻找答案的强大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形式。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经常给学生创造有变化而又能激起新鲜感的学习环境。所以教师在讲课时,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非读不可。每当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原理时,应先给学生提供掌握这一新概念、原理的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诱发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广阔想象,以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图文声像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等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3.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大胆假设,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例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关系”时,教师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说成是“绝对真理”,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果然,就有学生马上反驳,且响应者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举例辩驳教师的说法。这样,学生对课本知识就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学生的求异乃至辩证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求异思维不是单向思维,它是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联想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教师不应该强行地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导入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不应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和教材的内容限定学生的思维,更不应粗暴干预,即使是一些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想法,也应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其分析,加以启发、引导,使之纳入正确的思路。因此,在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或练习、考试时,对不因循守旧、不简单机械地照搬教材知识的有创见性的解答或思路,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但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年来受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方面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充分的发展。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存在思想上的惰性,懒于思考,等靠思想严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形象和意义。
三、 带着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经过课前对教材的初步熟悉,学生会提出很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问题,积极启发,形成互动。思想政治课的特殊价值使得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科学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教”达到“不教”的目的
学生自己悟是探究法的核心,是探究法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有利的训练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典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方法,学会把握分析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同时要以科学的方法、严密的逻辑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运用归纳、演绎和推理的逻辑方法进行分析和表达,使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质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看法,在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充分表露和发展,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执行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让学生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的传授——接受过程转变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以及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政治课教师应当依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适应学生成长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在平常的概念、原理教学和练习中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科学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找准教学内容同培养思维能力的结合点。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