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亿长单的“电池片江湖”!3位大哥的“朋友圈”都有谁?(系列三)
文 |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团队
微信公众号 | 光伏头条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成为投资风口,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大幅扩产,尤其是中游的电池片环节,更是大幅扩张。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我国光伏电池相关企业4.8万余家。
在上游硅料、硅片环节高集中度的当下,这4.8万家电池片企业从哪里获得硅片,电池片大厂又如何保障硅片供应呢?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梳理了全国出货量排名前三的电池企业——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润阳股份的光伏长单签订情况,从长单的角度解析,三大电池片巨头的硅片来源以及电池供应合作伙伴。
光伏电池片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之高仅次于上游的多晶硅。但是中国光伏行业吸取了经过前期三头在外的教训,纷纷加大了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光伏电池企业的迅速扩张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据中国光伏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我国光伏电池产能从2018年的128GW,迅速扩张至2021年的350GW。产能扩张了2.73倍。
以2021我国多晶硅产量增幅为27.5%,硅片增幅为40.6%,电池片、组件端的增幅均超过了46%。电池、组件端的扩张速度更为迅猛。虽然从数据来看,硅片环节的产量足以满足电池端的需求。然而由于硅片供应端企业更为集中,导致众多电池片企业抢签硅片长单,锁定原料来源。
电池片企业,本身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一体化企业如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这些巨头本身拥有硅片、电池、组件等一体化产能。其硅片、电池片产能很大一部分可以自己内部消化。
其二是专业化的电池企业如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润阳股份、潞安太阳能以及中润光能等。这些企业几乎没有或者有少量的硅片产能,需要大量采购硅片。同时与组件环节建立供应关系。当然在一体化的大潮之下,如通威这样的电池片龙头也在朝硅片、电池端扩张。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产业链协同发展尤为重要。作为中间环节的电池片,最终决定着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而电池片对于硅片又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比如大尺寸电池需要匹配大尺寸硅片,比如N型硅片,这些都需要电池环节与硅片环节协同。因此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有助于电池片企业的产出与品质保证。
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润阳股份当前我国排名前三的电池供应商,与上游硅片环节签订供应长单。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这三大电池片大哥的长单金额合计860.81亿元。
此外,他们的电池片,又供应给下游的组件企业。电池片三大佬建立起各自的朋友圈。
产量方面,通威多年来雄踞国内电池片出货量头名的宝座。2020年以来产量均超过了20GW,今年上半年便突破了20GW。
如此规模的电池片生产量,需要大量的硅片供应。通威通过签订大量的硅片长单,锁定了硅片来源。
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统计,通威股份共计签订7份硅片长单,最大采购量来自隆基股份达到48亿片。2018年,通威与另一大硅片巨头中环股份签订了24.1亿片的硅片长单,不过该协议已于2021年底到期。
通过长单期限可见,2022年后,通威向双良节能、晶科能源、美科股份等企业采购硅片。
通威股份通过这份长单与中环股份建立了硅片供应以及电池片销售的稳定关系。
通威与隆基签订的长单中,也是双方互相入股对方项目公司,隆基采购通威的多晶硅,通威则采购隆基的硅片。双方通过长单采购以及互相入股的方式深度绑定,稳定各自的供应链。
2020年11月,通威股份还与天合光能达成共同投资光伏产业链项目协议。该协议包括共同投资四大项目——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拉棒项目、年产15GW切片项目、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按照双方,天合光能每年可以在该项目中获得不低于10.5GW电池片供应。
爱旭股份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少有的专注于电池片生产研发的上市企业。
同样,爱旭股份不论是产能还是产量都在近年来得以迅猛扩张。2019年爱旭股份产能为9.2GW,产量为6.95GW,2021年爱旭股份的电池片产能为36GW,是2019年的3.91倍。产量是2019年的2.8倍。
作为国内电池片出货量仅次于通威的光伏电池片巨头,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硅片供应。如果以182电池计算,爱旭股份2021年19.47GW产量,大约需要25.86亿片的硅片(注: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2021 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182mm 尺寸硅片约为 7.53W/片)。
那么爱旭股份如何获得如此巨量的硅片供应呢?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根据公开信息梳理统计发现,爱旭股份2020年以来,总计签订了6份硅片供应长单,总计58.32亿片硅片。其最大采购方为双良节能,采购量高达21亿片;其次为美科股份,共计采购18亿片;第三为上机数控,采购量为13.32亿片。
除此之外,京运通与高景太阳能也是爱旭股份的硅片供应商。
润阳股份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2022年11月3日润阳股份IPO获得创业板上市委通过,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根据润阳股份招股书披露,2018年,润阳股份电池片产能为2GW,2022年达到22GW,产能扩张了11倍。
产量方面,润阳股份常年位居电池片出货量第三的位置。2019年润阳新能源产量为3.93GW,2021年上升至13.63GW,增长了3.47倍。
为保障硅片供应,润阳股份与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双良节能、上机数控等签订了8份硅片长单合同,合计67.62亿片,合同金额233.66亿元。
从润阳股份签订的长单情况来看,隆基股份是其硅片的重要来源,2020年,双方签订了38.2亿片的大额合同。其次为双良节能与京运通。
而根据润阳股份招股书披露的信息,除上述长单采购供应商之外,润阳股份的硅片供应商还包括硅片巨头中环股份以及高景太阳能和晶科能源。
润阳股份生产的电池片则供应给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英利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顺风光电等组件企业。
相较硅料、硅片环节,电池片环节的长单全部来自对上游的硅片环节的采购,而没有对下游组件端的电池片的长单销售。这与电池环节的供需状况关系密切。
近年来电池片环节大量扩产,导致的产能过剩,以及上游价格上涨,导致即便是通威、爱旭、润阳这样的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以及毛利率都远低于硅料、硅片环节。甚至像爱旭这样的电池片大厂2021年出现了亏损的现象。
基于这种因素,润阳股份等电池企业公司向一体化的硅片企业采购硅片的同时,向其供应电池片。润阳股份称其为“双经销业务模式”。这种模式让其与隆基、晶科、晶澳、天合光能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利润难免受到压缩,有沦为代工厂的嫌疑。
在一体化的大潮之下,独立了电池片企业何去何从,将是爱旭、润阳这样的电池片龙头面临的难题。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