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第1张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第2张

古人有云:“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意思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掌握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而不去实践,那和不学是没有区别的。

践,形声字。从足,戋(jiān)声。本义为踩,踏。《说文解字》注:践,履也。“践履”本为足踏地之意,源自《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后转化为步行、经历等义,再引申为行动、实行、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学到的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为实践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王阳明《传习录》有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行”即实践,知识付诸实践才算完成。又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王阳明认为,真知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不付诸实践就不足以称为真知。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尝之”“履之”就是亲身实践,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宋代科学家沈括读到《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时,认为不大符合实际。在初夏四月,他上山实地考察,却见到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桃花红艳,这才领悟到海拔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花季的到来要晚于山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弄不准的事情,只有躬身实践、亲身经历,方可探得真知、明晓真理。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为学如此,做事亦然。要做出正确决策,不能靠听说或主观臆测,实地“践履”、深入调研才能掌握实情。苏轼刚到密州上任时,当地遇到蝗灾,可下面官吏漠然置之,“皆言蝗不为灾”,有的甚至说蝗虫飞来,能“为民除草”。苏轼并不轻信,他实地走访勘察,发现蝗灾危害甚深,农民捕杀蝗虫报官的已有三万斛之多,于是写出《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向朝廷力陈灾荒,并建议减免秋税。他身体力行,带领百姓寻找灭蝗方法,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学习知识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也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只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去解决问题,将“为学”与“践履”相结合,耐住性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知行相资以为用”,方能明大道、长本领,在工作中做出实绩、取得实效。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