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壁之战到吕蒙之死,疾病是如何影响三国战争的
赤壁之战是三国著名战役,大家都很熟悉了。
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周瑜、黄盖、庞统影帝级的表演,大家联合起来狠狠坑了曹操一把。
且慢,这是《三国演义》。
正史里,刘备方在赤壁之战起的作用没那么大,胜利主要还是周瑜的功劳。
说到这里,有个问题,曹军战兵多达15-20万,是孙刘联军的几倍,并且能征惯战,士气正旺。
怎么看,曹操都是顺风局,碾压的可能很大,最后怎么就跪了。
孙刘抵抗坚决、策略得当,战术灵活是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或许不那么明显,但同样重要——疾病。
说到疾病,在三国时期它的威力可能被忽略了,除了兵荒马乱,影响人寿命另一口大锅就是疾病。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人均寿命还不到30,你要是活到了40岁,妥妥地可以自称老夫了。
疾病影响赤壁之战结果,许多学者都提出过这个看法,至于什么疾病,也有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有血吸虫病和疟疾。不过还有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能性更大——斑疹伤寒。
1812年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61万大军折戟沉沙,根据事后的记载,除了军事方面的原因,斑疹伤寒也为俄国人帮了大忙。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流行,有个前提条件:需要虱子作为传播媒介。
拿破仑劳师远征,军队聚集的人群和恶劣的战争环境,都让虱子大量滋生。
当时一位随军医生记载了虱子泛滥的程度:
“勃艮第到芦苇垫子上睡觉,很快被虱子的动静弄醒……于是,他脱掉衬衫和裤子并扔到火里,虱子的爆裂声就像两个步兵团在交火一样……许多同伴被咬伤,继而病倒、死去……”
拿破仑的军队大批被感染,不到一个月就损失了8万人。寒冷、饥饿和斑疹伤寒,和俄国军队一起消灭了拿破仑称雄欧洲的雄师。
再看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时间是农历十月,也就是大冬天。
夏天炎热,大家穿得少,虱子没办法大量繁殖,豪放点的战场上光着膀子就上了,张飞战马超就这么干过。
冬天就不一样了,大家都裹着厚厚的棉衣御寒,战场环境恶劣,军队里卫生条件又差,洗个澡近乎奢望,虱子们疯狂吸血迅速繁殖, 致病的立克次体的中间宿主呈指数级增加。
斑疹伤寒这种流行病,在我国的高发地区就是东北、西北和华北。曹操的大军多半是北方人,为了备战,从建安13年春天开始,在邺城习练水战将近半年。邺城在今天的河北临漳县,那里又是斑疹伤寒的高发地区。
而且,斑疹伤寒尤其喜欢军队,它始终都是军队中的流行病,原因是它的易感人群就是军队人群。
根据现代流行病学调查,15-35岁之间的青壮年是斑疹伤寒发病率最高的人群,这正是军队的主力。
这几个条件综合起来一看,妥妥地就是拿破仑远征的翻版。对斑疹伤寒来说,没有比这更有利的传播条件了。
斑疹伤寒被称为“战场瘟疫”,确实是名副其实,它在古今中外战场都曾肆虐。
1498年,西班牙士兵围攻格拉纳达,将近17000人死于斑疹伤寒。
一战期间,斑疹伤寒还曾经流行,造成了200万到300万士兵和平民的死亡,并且主要在气候寒冷的东欧一带爆发。
回到赤壁战场,看看疾疫给曹操造成了多大损失,史料里有很多记载: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与操遇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引军北还。”
大疫显然是曹操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死者大半,这仗还怎么打,军队已无法保证战斗力。
古人对传染病的认识没有现在这么精细,只是统一称为疾疫,也不能排除里面还有其他疾病流行的原因,不过从条件来看,战场环境满足了斑疹伤寒流行的一切条件,这场疾疫,很可能就是以斑疹伤寒为主的一场瘟疫。
疾疫对三国时期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远不止一个赤壁之战。
九年后,曹操再次伐吴,他的运气实在是差,又碰上了疾疫爆发。这次更加严重,到了居巢瘟疫爆发,司马朗还亲自巡视送药。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司马朗传
结果司马朗没戴口罩,一个不小心就被传染,很快就挂了。
挂掉的不止司马朗,建安七子里四子都在这一年同时染病死亡。
幹、琳、玚、桢二十二年卒——王粲传
曹操扛不住收兵了,但疾疫已经传播开去,东吴成了重灾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孙权传
背刺关羽的吕蒙也是在那个时候染上的病,不过他还是利用生命最后的时光为孙权办成了一件大事,然后光荣殉职。
吕蒙的两个潜在接班人,蒋钦和孙皎也和吕蒙同年病死,否则还轮不到陆逊上位。
如果没有陆逊,夷陵之战能打成什么样,或许还不好说。这些蝴蝶效应,就是题外话了。
曹操在赤壁之战结束后,还给孙权写了封信,他在信里说:
“赤壁之疫,候有疫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显然,曹操是很不服气的。但面对疾疫,古人能做的很有限,曹操也就只能抱怨一下而已。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