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游若昕诗集《冠军》出版

序 | 游若昕诗集《冠军》出版,第1张

序 | 游若昕诗集《冠军》出版,图片,第2张

《冠军》,游若昕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可购阅

确系冠军

——游若昕集《冠军》序

伊 沙

诗坛有诗翁,被人私底下戏称为“序作家”,还有更难听的:“女诗人的序作家”,这叫君子不得不谨慎,谨防好心办坏事、成恶名。数年前我给自己定下的原则是:不是相识良久知其创作底细者,不为序或不做专论,还好,被婉拒者也多能理解,我在这一块得罪的人并不多。

坦白说吧,有鉴于此,老游请我为小游作序时,我思考了10秒钟,然后应承了。只有一念,叫我义不容辞:游若昕怎么出来的?我不说的话,别人说不清。从“00后”引发的“童诗热”,其核心人物便是游若昕,即时说清楚,是对诗歌史负责。

十一年前,我开始选编《新世纪诗典》时,是以发现新人为己任的。所谓“新人”,不分年龄,只要是我此前不知晓的诗人,甚至还将其制度化了:每季三分之一的篇幅强行预留给“新人”。这令《新世纪诗典》从一起步就摆脱了民刊时代和论坛时代盛行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一跃成为一个开放的大平台。十一年前,这个合理的规划让我势必要从零开始认识很多人,但当时我的想象力还是不够的,无法想象这一个个鲜活的“新人”将以怎样的面目和姿态跳到我面前,当然也想象不出一部分“老人”将以怎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遁走、消失。

2013年某日选稿时,一位福建投稿者的诗被我否了,他很快投来自己6岁女儿的诗,却被我惊喜交加地热情推荐,成为《新世纪诗典》推荐的第一位“00后”作者。之后,其父的诗也入典,再之后,其母的诗也入典。这便是游若昕的横空出世,这便是福建的一户诗歌人家。

由于我自己属于改革开放后涌现的第一批少年诗人中立于后排者,所以我对此后几代人中的少年天才多有敏感,所以才能在初遇游若昕时敏感地意识到:“00后”这一代的小号手来了!用我的名言说,她的“才华是明晃晃的”。并且她写的并非是时下的“童诗”——这一点在其父给她导读布考斯基(似乎还有我)后加剧了。所以,后来甚嚣尘上的“童诗热”从根本上说是与小游没关系的,她是这个现象隐秘而沉默的核心,她对这个庞大的群体而言只有世俗成名的引领作用。

时代不一样了。新世纪的国人对超前教育极其重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远超以往,在经济发达的南方更成风气。比《新世纪诗典》更早或同时兴起的“童诗热”正缘于此。而以游若昕领衔的《新世纪诗典》“00后”诗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向火中添薪,是实力的证明,尤其是小游的诗如果你对“童诗热”怀有质疑(起初一直存在),一读小游的诗,便信服了,相信真有天才在。早熟不等于天才,但真有天才存在,相信孩子可以提早进入现代诗的成年写作。

与此同时,游若昕在《新世纪诗典》中勇不可挡,怎么写怎么有。《新世纪诗典》也给她提供了适当的展示和充分的保护。几年来她只出席典会而不入泛诗坛,不去上电视,不去做诗星。其父母似乎比较相信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对未成年诗人来说,成长比成功重要。

正因为有此一念,这些年来我的所作所为与所思所想有些矛盾、有些纠结,一方面大力推荐,什么荣誉都敢给:小游早早便获得李白诗歌奖——金诗奖,这恐怕还是目前“00后”诗人获得过的最高奖项吧;另一方面我又盼着她在任何出风头的事情上不要冲在前头。当我发现她天生性格内向,越来越少言寡语,并无一丝一毫的星味儿时,心里竟是高兴的,包括她出版的诗集,已经落在这一代许多人的后面,我竟然也是高兴的。

总之,我希望她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中国孩子,不受到在诗上成名的任何打扰,就像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任何孩子一样,从承受学习压力开始学习抗压,努力学习,迎接高考。不是为当“学霸”,而是争取上好的大学、对的专业……总之,我希望她:既然天赋异禀,那就选择长路!

过来人都晓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屈指一算:改革开放以来的历代知名少年诗人,鲜有人成长为成年诗人者。拿我所处的第一代来说,头号代表人物田晓菲如今是哈佛教授、《金瓶梅》研究学者,已经算是未出圈了。

本书定名为《冠军》,很好。在“00后”这一代少年诗人中,游若昕名副其实,确系冠军。但是现在,少年组短跑比赛已经换给“10后”小朋友去玩了,所有“00后”准备参加成年组长跑比赛,并且发令枪已经打响!

2022年4月下旬

于长安少陵塬兰屋

序 | 游若昕诗集《冠军》出版,图片,第3张游若昕

梦中种的树

唐 欣

外婆真厉害,

生了3个宝宝。

奶奶的妈妈更厉害,

生了8个宝宝。

妈妈最不厉害,

才生了我1个宝宝。

我要比她们都厉害,

我要生50个宝宝,

这样他们就有伴了。

妈妈说,那可要生到70多岁。

我想了想,

算了,

还是生2个?3个?

不,

还是生4个宝宝吧——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家里玩“老鹰捉小鸡”了。

这是2013年我在著名诗人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上读到的诗歌,作者是未满7岁的福建宁德小姑娘游若昕,确实令人惊喜和赞叹:这个小孩儿真是厉害啊。以后九年,她好像一直保持着这种“厉害”,诗歌佳作不断,一个人就构成一道迷人的光谱。现在,她真的生出了“宝宝”,一个大“宝宝”,那就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她的第一本诗集。

诗人是怎样诞生的,这是个因人而异的谜,毋宁说,每个诗人都是一个奇迹。按照西方人的说法,他们可能是“被选定者”。上天是公平的,每个孩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秘密禀赋,有的人喜欢滑雪,有的人擅长下棋,还有的人天生就爱读书或者画画,那么写诗,应该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稀有的、黄金般的元素,非常奇怪地被赋予在极少数人的身上。诗人沈浩波曾有过一个精彩的表述,诗人乃是天使在人间。刚好游若昕也有个类似的说法:“每个人/出生前/都是外星人/出生时/才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她甚至设想:“在家里/我把头发扎起来/在头顶/竖起一根天线/我写诗的时候/感觉/李白在天堂/连接我的天线/给我信号”。反正,写诗这件事,很难给出解释。而且,写诗与别的事务,又毕竟太不一样了,它关乎对生活的特别发现,尤其涉及对语言的敏感和直觉。一句话,她需要诗的天才。

有意思的是,游若昕的父母也都是诗人,她就生长在一个诗人的家庭里,这恐怕是最适合诗歌的环境了。但大家似乎也公认,小游父母的诗才并不如女儿那般耀眼和夺目。如果说小姑娘的诗恍如“爱丽丝漫游奇境”,那她首先要有本事、有能耐把她的日常生活变成一个“奇境”,而游若昕就充满了这样的诗思:“我坐在飞机里/像被一只大鸟吃了……飞机在天上飞/就像在海底世界一样游”,“风在我心/我心是城//风在我心/使我凉爽”,“而我画的/彩虹/永远都会/挂在天上”,“我伸手去摸黑夜的皮肤/却摸不着/我踢它/它却没有哭/我亲它/它却不亲我/我抱它/它却没有抱我/黑夜就像幻想/我迷上了黑夜”,“富溪的天/像一个巨大的/蓝精灵/在空中飘”,“柚子树上/没有柚子了/只有长着两个/像柚子的/脸蛋/那是我和/新认识的弟弟”。

虽然,我们可以沿用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分类,把孩子的诗大致划入《天真之歌》,以区别大多数成年人的《经验之歌》,但天真之歌确实如同布莱克说的:“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花看天堂,/把永恒纳进一个时辰,/把无限握在自己手心”,简单道出人生和世界的真相。有时候在某些孩子那儿,借助上天的眷顾,好像也挺容易的。称量大象体重和揭开皇帝新装的,不都是孩子吗?当然,诗才是神秘的、说不清的,她既要有对于世界不一样的透镜,又要有脱口而出、说童话如诉家常的能力:“写作业的时候/看见鱼缸里/有一只金鱼/在站立/就像小朋友一样/难道是想/逃出鱼缸吗”,“水是有骨头的/不能让它摔到地上/要不然/水就会骨折”,“我们家楼下/有两棵树/一棵是去年/我从桃花岛带回来种的/已经长大/还有一棵是去年的/梦中种的/也长大了”。

游若昕的诗,令人愉悦,也让人心服。李商隐诗云:“雏凤清于老凤声”,说得不错,而获取孩子般的视角和眼光,不也永远是成熟诗人的类乎“乡愁”的梦想吗?那种清澈和轻盈,是我们极力想靠近,但却没法重返的。她是儿童写的诗歌,但却并不牙牙学语,作幼儿状(如同有些大人做作和伪造的那样),和大人的诗并置在一起,同样熠熠闪光。诗人伊沙专门强调,游若昕写的不是儿童诗,而是成人诗,是现代诗。诗的标准面前人人平等,隐去年龄之后,唯有诗歌。

约莫是2015年4月吧,在四川江油——李白的故乡,我认识了游若昕。还不到9岁的小学生,由爸爸陪伴着,跟一般小女孩也没有什么不同。不知是不是腼腆,反正对大人们有点儿爱搭不理的,但是一到念诗的时候,她的作品总能博得一片啧啧称奇。在2018年和2019年的两本《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会里,在相差50岁的13名编委中,我竟和游若昕成了同事。虽然她的这个职位,照我理解,更多的是荣誉性的,但这也充分说明了同行们对她的认可和尊重。

因为诗歌活动,实际上近几年和小游频繁见面,我也算是见证了她的成长。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在内蒙古,她已经是快进入高中的少女了,但其实变化也不大,诗歌的“通灵宝玉”,她还攥在手里。虽然已没有初见时那么“惊艳”,但她每一出手,还都是水准之上的。她的诗,总有一种标志性的迅捷、轻松和准确。比如说,“我是精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和别的精子们赛跑/我奋力奔跑/第一个/到达终点/成了冠军/如果我不跑/快点/如果我不是/冠军/这世上/就没有我了”。这大概是一般孩子知不道也想不到,更写不出的吧。她笔下的“中国历史”,“古代史/打仗 打仗 打仗//近代史/条约 条约 条约//现代史/运动 运动 运动//当代史/改革 改革 改革”,化千年的沉重为轻快的概括,让我这样经历过一些沧桑的人也会会心而笑。再如她看到杜甫草堂,“每一个杜甫都是那么瘦/每一个住着杜甫的房子都是那么大/每一个杜甫都是那么愁眉苦脸/每一个去参观的人的脸上都是那么灿烂的笑容”,有意思的反差和对比,无意间竟对当下中国的某种文化生态做出了精准的描摹。这本来可能并不是我们的阅读期待,但诗歌就是这样,总要给我们以意想不到的发现、触动和启迪。

但小诗人终究也是中国的普通孩子,在社会,在学校,在家庭,她也必须经历同龄人经历的一切。“有个同学/知道我会写诗后/对我说/你知道吗/有一个/会写诗的同学/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并且,现有的教育系统、老师和同学以及很多人的诗歌审美习惯,似乎也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她的那些多少有点“超前”和“另类”的诗歌。“即使福建中考/让写/诗歌/我也有可能更惨/也许一分/也得不到/因为我们这里/老师喜欢的/是那种/啊……/啊……的诗”。好在游若昕是明白的,这种时候,她会意识到,作为诗人,经常还是会有些孤独和寂寞的吗?同时,有趣的是,在那些喜欢和关爱她的诗人中间,她也发现了与他们的区别:“在蒙古包吃饭/快结束时/一支乐队/唱起了蒙古歌/那些中老年诗人/趁着酒劲/也跟着/放声歌唱/而我们这些/年轻人/只能尴尬地/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虽然并不妨碍互相欣赏,但这也是代际、文化背景和趣味差异的必然结果。江山代有才人出,以后有一天,游若昕也会被更年轻的诗人这样打量的吧。不管小游以后还写不写,还会写多久,我觉得,加入到日益开阔和丰富的中国诗歌之中,非常新鲜和出色的这本诗集,对她而言,都是一个珍贵的纪念,也是一个难忘的起点。她已经到了这儿了,足以自豪和骄傲。但远方尚远,前途无量。我们祝福她,也期待她。

2022年4月20日

北京 椿树馆

序 | 游若昕诗集《冠军》出版,图片,第4张

游若昕的诗我大部分都读过,甚至读过许多遍,但看到她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冠军》,忍不住又读了一遍,她真的是写的太好了。在诗歌史上,这样的事情是不多见的。更难得的是,我发现游若昕写得十分丰富,有的生动、直接,有的神秘、抽象,仿佛都贯穿着与她年龄不符的一种自觉意识。她一方面是个甚至用才华横溢形容都是贬低的小诗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十分正常真实的女孩,完全是邻家的女孩、班上的女孩、孩子的同学,这可能是游若昕在当代出现的最大意义。(侯马)

游若昕即将年满16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她已经写了快十年的诗了!她不是一个儿童诗人,少年诗人,她就是一个诗人。我从来都将她和所有成年的诗人视为同样的诗人。她的诗感、诗性以及对诗歌这种文体的认知能力,超过了很多成年诗人。若昕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她的诗歌,纯正而健康,敏锐而生动。她知道诗是什么。(沈浩波)

在“天才”一词被用滥的今天,通过名叫游若昕的少女创作于15岁之前的诗歌作品,可以让我们对这个词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它代表的是生而知之、出水芙蓉、傲视群雄、一骑绝尘。这就是她在“00后诗人”中的真实位置,在未来的诗歌史上,可能还不仅仅局限于此。(马非)

早慧的游若昕以娴熟的语言自觉和洒脱的诗性表达,开启了个体对美学潮流的干预模式——她让读者看到了诗并不在远方,而就在切肤之近、日常之中,她也给当代提供了一份以简洁实现复杂的语言样本。(刘川)

序 | 游若昕诗集《冠军》出版,图片,第5张游若昕,女,2006年生。福建宁德人。诗作发表于《诗歌月刊》《作品》《诗潮》《青春》《读诗》《边缘艺术》《雨露风》《鹿鸣》《新大陆诗刊》等,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中国口语诗选》《中国口语诗诗年鉴》等重要选本,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丹麦语等。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得主,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序 | 游若昕诗集《冠军》出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