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第1张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2张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3张

引言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城市面临着传统养老模式存在不足、养老空间与养老资源有限的问题,而乡村也面临着因人口大量流失导致的农宅空间闲置、老人养老生活难以保障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老人的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他们更加向往乡村闲适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生态环境,对乡村养老的需求增加,而乡村旅居养老也因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成为一股热潮。在此背景下相关研究以弥合城乡差距、分担城市养老压力、解决乡村资源闲置问题、迎合养老市场发展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概念。

本文通过对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相关概念与内涵的阐释、城乡互助养老的具体形式、空间利用方式与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内容的综述,总结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对城乡互助养老市场与消费人群的进一步细分、乡村闲置空间的适老化改造利用与互助养老产业运营模式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Part 1

概念释义

1.1

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概念

“城乡互助养老模式”是经历了城市的度假式养老、候鸟式养老、旅居式养老等异地养老模式的发展以及乡村社区幸福院养老、搭伴组队式互助养老等模式的发展,最终基于城乡融合背景下弥补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养老需求互补的诉求而提出的新型养老模式。

城乡互助养老指利用乡村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与闲置的各类资源(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等)为城市老年人提供养老之所,满足其对居住、养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乡村闲置资源与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的高效对接,达到促进乡村闲置或低效资源高效利用、提升老年群体养老品质的目的[1]。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4张

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示意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首先,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乡村的发展可以实现城乡之间需求互足与优势互补的基本目标,城市可以解决养老设施与养老空间供应不足的问题,缓解一部分养老压力满足一部分老年群体更加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乡村则可以解决空间闲置,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城乡互助养老产业在乡村的发展还可以加强城乡各类要素的进一步流通,促进乡村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带动村庄人居环境品质的改善。同时,在通过社会交往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的过程中,城市老年人可以为乡村带来知识、文化、资源的反哺,乡村老人也能通过参与其中付出劳动来获取相应报酬,使得二者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进而达到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乡村和美、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此种养老模式既能适应我国这种乡亲互助风俗人情,也能发挥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使养老充满“人情味”[2],进而丰富“互助”的内涵。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5张

城乡互助养老模式三个层面发展目标与愿景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1.2

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内涵

从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引入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指将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临时让渡给他人,以创造更多价值的商业模式[3])的概念,将乡村闲置的空间与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能够解决城市养老空间不足、养老产品单一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乡村养老产业的发展,促使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种模式下的资源整合,不仅促进了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推动了城乡关系的发展,而且符合共享经济所倡导的“闲置即浪费”,同时也契合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相关内容。推动城乡互助养老是实现“城乡和谐”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城乡互信互利、资源要素流动的重要路径,也是乡村振兴内在美的重要体现。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中涉及到的城乡老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形式,与社会支持理论中强调的核心观点相契合[4]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处在危机之中可以获得的资源支持,这种支持来自他人、来自群体、来自社区等[5];也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是在至少两个人以上之间进行的资源交换过程,这一过程被提供者或接受者理解为旨在增加接受支持一方的福祉;Barrera等认为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帮助、行为支持、亲密交往、指导、反馈和社会互动等多种形式[6]。因此,城市老人去往乡村养老,享受乡村各种资源的同时,收获乡村老人的陪伴与照顾,城乡老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友善相处,对于其获得社会支持、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从个体发展与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乡村的发展有助于老人追求更高的晚年生活质量,为有能力、有文化、有追求的老年群体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山娜、张帆等基于生命历程理论提出当前60多岁的老年人以及即将进入老年期的准老年人,有很多由于在青壮年时期享受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红利,因此其在晚年阶段就会更加注重健康和自我实现,以更具消费能力和魄力的状态成为老龄化设计和老年消费市场的生力军[7]。而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8]中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以金字塔堆叠的形式反映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逐级发展的过程[9]。其中“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实现个人理想、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自我肯定性需要[10],潘艳明、林凤等认为老年人对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的满足是他们获得高质量老年生活的重要来源[11],因而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文化水平的城市老人在乡村养老时,持续发扬自身专业与特长,发挥自身剩余价值反哺乡村,既能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又能实现自我价值与更高追求,乡村老人在此过程之中也能通过为城市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来获取报酬,达到提升自我价值的目的,由此可使老人们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基础上都能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6张

Part 2

研究综述

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经历了一系列城市传统养老模式与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之后,仍然处于初步探索与实践阶段。其当前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互助养老的具体形式、空间利用方式与运营发展模式三个方面。

2.1

互助养老形式

由于乡村景观季节性变化的特点,春夏秋季更适合在乡村居住,同时因村庄内部年轻人春夏秋季外出打工,冬季回家的原因导致乡村农宅季节性闲置的状态,部分学者提出“旅游+养老”的概念来解决乡村闲置空间的利用问题。罗铮、叶清钰等主张摒弃传统养老社区的模式,让老人以旅行、游玩、体验的心态,一年四季随时在不同的田园养老社区体验生活[12]。陈邓洁、潘斌等提出乡村旅居养老的开发,不仅可以让乡村老人髙质量就地养老,还可以接纳大批城市老人异地养老,实现服务民生和繁荣市场共赢的局面[13]。旅居养老的模式在国内外也有一些实际的案例,比如美国的村庄养老模式,将农庄打造成为养老村庄,接纳城市居民入住,用来分担城市的部分养老压力;法国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村庄打造为文旅康养、农事体验、田园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庄园;国内青岛、重庆、浙江等地也均有一些旅居养老的案例,一些资源与环境条件较好的村庄利用自身闲置的居住空间资源与良好的外部条件发展养老产业,满足老人季节性养老的需求,但大多数都不成规模。

由于老年人群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大,对乡村养老的需求不同,在城乡互助养老模式中对与其合作共居人群的接受度也不同,加之乡村能够提供的养老资源与养老服务类型不同,因此养老居住形式也不同。当村民缺乏提供养老服务的条件,或者乡村农宅处于完全闲置状态时,城市老人可选择独居养老或者抱团养老。抱团养老的形式又称为“合租互助”形式,指互相认识的多位老人共同居住养老,互帮互助度过晚年生活[14],目前在浙江余杭与重庆地区均有城市老人组团去往乡村,租住一户农家小院进行抱团养老的实例。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实现城市老人乡村养老需求的满足与乡村闲置空间资源的再利用、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流通、通过城市老人的消费一定程度上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城市老人与乡村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联系上较弱,难以实现互助养老的内涵。当村民有能力提供养老服务,或乡村农宅处于局部闲置的状态时,城市老人可选择与乡村老人或者乡村家庭之间互助共居的养老形式。对于此养老形式,张蕊提出了拟家庭式互助的模式,通过网络信息的配对,找到生活习惯与需求较为接近、适合生活在一起的城乡老人,通过线下咨询达成共识,在试住期满意之后达成长期共居的合作[15]。虽然这种模式需要打破固有的家庭观念,形成若干家庭之间的组合,不太容易被人接受,且在空间使用方面会增加一些领域感与归属感方面的需求,在具体的空间功能布置上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但其不仅能够实现乡村闲置空间资源的再利用,也能够促进乡村闲置劳动力资源的再就业,有利于实现城乡老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丰富“互助”的内涵。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7张

城市老人独居或抱团养老的形式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8张

城市老人与乡村老人或乡村家庭之间互助养老的形式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2.2

空间利用方式

由于乡村闲置空间资源的类型不同,有闲置农宅、闲置公共建筑、闲置宅基地或建设用地等,因而对于这些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不同。对于乡村闲置农宅的利用,陶虹佼提出将闲置农宅改造为乡村养老民宿既能满足城市居民到山区乡村养老养生、休闲度假、运动体验、旅居生活等多样性和差异化的需求,又能契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16]。李桂超对将乡村闲置的农宅空间改造为适老型乡村酒店来承载城市老人养老需求的方式展开了研究,希望以低廉的价格、酒店化的服务方式、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田园休闲的生活方式吸引城市老人体验乡村养老生活[17]。在实际案例中,南京市江宁区杨家村的村民利用自家宅院改造成“养老家”,将城市老人接到家里为其提供养老服务上海崇明岛依靠其环境资源与生态农业优势,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农家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养老服务。对于乡村闲置公共建筑的利用,龙彬、宋正江等提出可将乡村闲置学校进行活化利用,或更新为公共服务类建筑,或更新为乡村养老机构,或更新为民宿,以点带面,辐射全域,带动周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18]。在乡村闲置宅基地或建设用地的再利用方面,西方各国鼓励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养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德国、荷兰都颁布过《土地整理法案》、《土地使用法案》,允许土地用于非农地建设,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场地支持[19]。刘毅、曹清连通过丰富养老社区的概念, 并将其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与开发结合起来, 提出了政府、社会资本与农民集体组织合作建设城郊养老社区的构想[20];牛琳、陈惠彬在利用乡村闲置宅基地发展共享经济方面提到了四种闲置宅基地共享模式,其中就包含满足老年人乡村养老需求的健康养老型模式[21]。目前关于利用乡村闲置空间资源发展城乡互助养老产业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乡村完全闲置空间的改造利用研究,而对于乡村青年人口流失,空巢家庭较多,农宅局部闲置的现状,还缺少相应的空间改造利用方式的研究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村内养老设施较为完善,村庄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整体环境较好,闲置空间资源充足又有能力整村发展的村庄,部分研究提出可对其整体公共空间及景观环境进行适老化的改造,对村庄的闲置空间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形成大型的老年老年度假村式养老基地,满足老年人长期在乡村居住的养老需求。张戈、徐嵩提出为满足乡村老年人追求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发挥部分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可让乡村成为养老基地和老年人价值生产基地,促进乡村良性发展[22]。黄国勤提出未来到乡村养老的城市居民将会越来越多,即乡村生态系统不仅是村民养老场所,也将成为城市居民的养老场所[23]。郎富平、于丹提出将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作为主客共享的异地养老机构与本地社区养老中心进行同步建设,促进乡村社区旅游与异地养老旅游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真正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乡和谐统筹发展[24]。在实际案例中,比如山东省胶州市洋河镇乡村,通过开发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活体验、完善敬老院与老人托养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的方式,促进了村庄休闲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江西天目山脚下的九狮村,将村内闲置的农宅进行统一的改造装修后租给城市老年游客,提供给他们避暑养生、休闲度假养老的场所。但此种养老空间的规模较大,打造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对村集体的管理能力与村庄的运营服务能力要求也更高,实施难度更大

2.3

运营发展模式

对于城乡互助养老产业在村庄的运营发展模式,相关研究中主要提到了个体经营、集体经营与社会资本主导运营三种。

个体经营模式是指村民将自家闲置宅院进行适老化改造,为城市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通过一些自媒体账号进行信息发布与线上宣传,个体之间进行交易。这种经营方式下,双方签订协议之后,由村民提供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与服务,城市老年人承担相应的费用。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投入有限,且由村民个体意愿主导,因此城市老人的养老成本相对较低,但同时养老服务品质也难以保障。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9张

村民主导的个体经营模式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集体经营模式是指在政府政策与资金、社会资本技术与资金的支持下,村集体起主导作用,将村内闲置居住空间进行统一管理与改造、对村庄整体居住空间进行升级、对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完善以接纳城市养老群体。通过村集体或者官方的线上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与宣传、后期运营与管理。这种模式更有利于村庄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带动整村人居空间品质的提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流,为本村老人营造更加舒适适老的养老环境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10张

村集体主导的集体经营模式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社会资本主导的运营模式一般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由村集体与第三方企业签订合同,批量获得村民手里闲置住房的使用权,由第三方主导对其进行适老化改造,或者由一些较为大型的企业来租用村庄的闲置建设用地,对村庄周边的地块进行开发利用,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社区。这种模式下由于企业投入资金更多且运营经验更为丰富,因此城市老人只需缴纳相关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更为专业化的养老设施与养老服务,而村民则通过就业的形式参与其中,相比而言这种模式下城市老人的养老费用更高,但村庄与村民的参与度则更低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11张

社会资本主导的运营模式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图片,第12张

Part 3

研究趋势

通过对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相关研究与实例的梳理,可知城乡互助养老产业在乡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景,对于解决城市养老问题与乡村发展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但由于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未来的研究还需聚焦于以下几点:

(1)细分互助养老市场,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老人对于乡村养老的需求更加多元,对养老产品体系与养老服务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应对不同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时,还需根据其爱好、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展开更加细致的市场调研与养老需求调研分析,同时也需结合目前乡村闲置空间资源的类型与闲置情况,展开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多元化的养老产品体系与老人共居模式的研究。

(2)聚焦空间改造问题,保证老人养老空间品质。当前对于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空间承载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还很有限,面对乡村闲置农宅的改造设计问题,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群的使用需求,充分考虑适老化设计,还需针对乡村大量农宅局部闲置的问题,从共享建筑学的角度充分探讨城市老人与乡村居民共居一室时的功能划分、流线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充分利用乡村闲置空间资源、保证老人养老空间品质的目的。

(3)优化产业运营模式,保障互助养老产业发展。关于城乡互助养老产业的运营模式与保障机制,部分学者已经就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平台构建、产品体系完善、服务品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具体的实践案例有限,也并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地区的发展模式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还需结合具体的实践,做到因需制宜、因村制宜,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村庄互助养老产业运营保障措施

结论与讨论

由此可见,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乡村的发展为解决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城市养老资源不足,乡村地区空间与人力资源大量闲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未来还需立足村庄实际问题与城乡老人具体的养老需求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基于前文对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乡村发展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概况的梳理,笔者对当前互助养老未能在乡村广泛展开实践的原因展开如下思考:(1)制度保障方面。目前缺乏互助养老产业发展方面标准与规范的构建以及老年人在乡村养老的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因此各方的利益均难以得到保障。(2)资金支持方面。村民与村集体的资金投入有限,无法支撑村庄高品质养老空间与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3)养老空间建设方面。目前大部分村庄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配套不完善、村庄整体人居环境品质有待提升、农宅居住品质不佳,改造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城市老人的吸引力不足。(4)运营服务能力方面。由于乡村在经济发展、村民教育方面较城市而言存在差距,村民的能力素质普遍偏低,村集体的管理水平也有限,缺乏一定的产业运营管理能力,当前村庄的养老服务水平也达不到养老产业发展的要求,使得服务质量难以保证。(5)观念意识方面。传统孝道与“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之下,目前大部分老人的思想依然较为传统,并且由于城市老人与乡村老人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二者之间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因此还难以接受互助养老的思想。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相关要求,笔者对推动城市老人去往乡村养老、促进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乡村推广实施方面面临的问题从养老制度保障、资金支持、养老空间建设、运营能力提升、观念意识转变等内容提出以下建议:

(1)制度保障方面。政府需加强制度供给保障,确保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一方面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立足村庄发展实际,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另一方面需在构建相关养老产业标准和规范,完善相关医疗保障制度与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不断进行体制创新。

(2)资金支持方面。完善城乡人才创业激励机制,为各类返乡创业人员以及乡村能人提供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障支持,创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农户及其家庭自发投资改造自家农宅,而在后期运营盈利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户房屋改造补贴,以提高村民自发参与的积极性,或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第三方投资主体参与进来。

(3)养老空间建设方面。首先需通过村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街巷空间整治提升、绿化景观美化优化、建筑风貌特色塑造等方面,全面提升村庄的整体人居环境,营造和谐、文明、宜居的生活氛围,进一步强化乡村养老环境的优势;其次需改善养老居住空间品质,通过适老化改造设计解决老人基本的养老空间使用方面的需求;同时考虑利用局部闲置农宅发展养老产业时主客共享下农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保障老人起居生活的私密性与公共活动空间的共享性,使得城乡老人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养老居住空间品质。

(4)运营能力提升方面。一方面要通过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村领导班子的村庄管理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其在村庄发展互助养老产业的过程中能有效发挥村集体的管理组织协调作用;另一方面要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及相关服务技能培训,确保在餐饮、住宿服务、老年人护理服务等方面提升村民的对外服务能力与水平,使村民有所作为、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5)观念意识转变方面。一方面要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促进村民思想意识的现代化转变;另一方面要借助社会力量,加强互助养老理念的宣传,助推互助养老产业在乡村的发展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来自谷德设计网、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1] 睢党臣,曹英琪.共享经济视阈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构建[J].长白学刊,

2019(02):110-116.DOI:10.19649/j.cnki.cn22-1009/d.2019.02.016.

[2] 石朝勇.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重庆大足区探索[J].社会福利,2021(04):34-35.

[3] 郑联盛.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7(06):45-69+5.

[4.秦俭.农村独居老人养老困境及其化解之道——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分析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3(03):109-112.

[5] 方曙光.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失独老人的社会生活重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04):104-108.DOI:10.14063/j.cnki.1008-9314.2013.04.016.

[6] Barrera M, Ainlay S L.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3, 11 (2) .

[7 山娜,张帆,王涛.基于生命历程视角和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人养老设计需求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2):36-38.DOI:10.16824/j.cnki.issn10082832.2020.12.005.

[8] 崔凯 .“需求层次理论”的启示 [J]. 董事会 ,2011(5):101.

[9] 李刘蓓,于冰清,常利武.马斯洛理论在河南窑洞村落适老化改造中的应用研究——以石门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10):106-111.

[10] 曾富生.养老需求的理论分析与老年人需求满足的探讨[J].西部学刊,

2021(02):55-57.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1.02.017.

[11] 潘艳明,林凤,汪承龙.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浅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2):94-96+109.

[12] 罗铮,叶清钰,王璠,刘济瑞.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探究——以“某县”互助养老的创新思考为例[J].财经界,

2020(09):243-245.DOI:10.16266/j.cnki.cn11-4098/f.2020.06.139.

[13] 陈邓洁,潘斌,石灵,谭琳莎,李祖锐,何远艳. 乡村振兴视角下苏南乡村旅居养老路径研究[C]//.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9:778-791.DOI:10.26914/c.cnkihy.2019.027976.

[14] 丁艳琳.国外互助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困境的启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8(28):42-43.

[15] 张蕊.城乡融合背景下济南共享互助养老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交际,2021(17):251-253.

[16] 陶虹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民宿业的路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8,37(10):158-162.

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18.10.020.

[17] 李桂超. 基于农宅再利用的适老型乡村酒店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7.

[18] 龙彬,宋正江,石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闲置空间活化利用研究——以重庆万盛农村闲置中小学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08):36-44.

[19] 蔡宁芝. 城市老人到成都市“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休闲养老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20.DOI:10.27005/d.cnki.gdzku.2020.001237.

[20] 刘毅,曹清连.城郊养老社区合作开发模式的构想[J].中国城市经济,2010(11):248+250.

[21] 牛琳,陈惠彬. 基于闲置宅基地共享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

2021:878-885.DOI:10.26914/c.cnkihy.2021.032057.

[22] 张戈,徐嵩,马婕. 价值再生理念下乡村多元养老模式探索[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2021:1116-1123.

DOI:10.26914/c.cnkihy.2021.032081.

[23] 黄国勤.我国乡村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及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27(02):177-186.DOI:10.13930/j.cnki.cjea.180582.

[24] 郎富平,于丹.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38(01):120-125.DOI:10.13727/j.cnki.53-1191/c.2021.01.017.

致谢

感谢段德罡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北斗城乡工作室提供的学习研究平台,感谢小伙伴之间的相互鼓励与督促。

END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乡村振兴|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