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

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第1张

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第2张

1
读书困境

近期读书越来越困难了。

从九月底开始看塔勒布的《反脆弱》,由于晦涩难懂,只抓到一些自己理解的东西。看到一多半的时候直接放弃,直到现在还没敢继续打开。购买了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外封皮都没拆。

几天前匆匆看完一本推理小说,剧情没懂。看到凶手的反应是“哦”,看到手法的反应是“然后呢”,再翻下去书已经结束了。

其实已经意识到这样的读书方式效果不佳。在读推理小说的时候,看到熟悉的诡计心里就想:哎,这不就是那个XX手法么,我在XX书里见过,不稀奇。在读其他书的时候,看到相似的理论也下意识地去分类:

  • 这不就是“舒适区”嘛......

  • 这个讲的不就是“方法比努力重要”嘛......

  • 还有这篇纯鸡汤,不含任何营养成分......

经过这样分类后,看过的书没有一点印象,也不知如何使用。看过一本书,把其中的理论归纳成自己知道的东西,就觉得已经了解到这本书的本质,这是当下的读书困境。

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第3张

2
不食喜茶

几天前在《一份不靠谱的喜茶食用指南》中,我提到了一个观点:

要写经过思考的文章,不写情绪文。当发觉自己难以思考问题的时候,请保持学习。

文章收到了读者的留言,原文如下:[ 保持持续学习,这个对于已经不想动脑子的可怕人类来说已经困难了,还不如从阅读与思考开始,情绪文也是又可以深入挖掘的点的,这样比单甩一个“学习”更容易接受吧。]

这位读者的留言让我想了好久,结合近期的读书困难症,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总是说“持续学习”,但之后缺少行动,莫非只是在喊口号?

再想想,把新东西全都归纳为已知,便不去深究,算不算缺少行动?是否也是一种喊口号?

这样的后果很明显,看过好书或好文章,总觉得其中的内容很熟悉,知道在哪儿看过,也知道其含义,但就是用不起来。

总是把新东西归纳成为自己的已知,得到的结果只是不断强化自己的已知,不了解的东西则永远不了解,更别提能用到手了。

神经科学把我们的知识比喻成[概念]和[联系]的交互,概念就是知识点,联系就是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学的越多,这些连接构成的知识面就越广。持续强化已有的知识连接,新加入的“知识”就很难融入这个“知识面”。这很像化学中维持原子之间的“能量键”,能量壁垒越高,新的原子(新知识)就越不容易融入进去。

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第4张

再看读者留言:不管是情绪文还是营销文,都有值得自己去深究的方法。自己可以不写引导性或擦边性内容,但可以学文章架构,找到让读者舒服的阅读结构。

就算是营销,人家的阅读量就是比自己多,得学一下营销手法。这样去了解,也总比单纯的把文章判断成营销,要好得多。

学习要保持开放性心态,从已知中探寻不一样的地方,想想一个看似熟悉的知识,是不是有自己的盲区?用起来是不是顺手?毕竟从认识到使用,还有一段距离呢。

3
一直在准备,持续喊口号

晚上打开【得到】APP的推送,是一篇招聘信息。在其中的有 [内容产品主编] 的职位,月薪15-30K,看到职位要求,心里刮起西北风:

  1. 互联网从业经验

  2. 自我驱动型

  3. 英语能力强

  4. 阅读写作达人

假设这四项一共100分,算算自己勉强占个30多分。这些条件几乎都是当下时代的一些可学可做难学难做的新东西,再过几年都将成为求业者的基础能力。

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第5张

反观自己,学英语只停留在读句子、背单词的阶段;平时上班懒洋洋,与自我驱动不沾边;至于互联网从业经验,全无......

两周前跟法国厂家一起工作,沟通的时候想用英语表达一个“手推车”,结果憋了半天没说出来,其他的只能说出几个“No”,"we don't need it",“It's ok”,基本句表达也难出口。

读英语就是学习了,不去找更有用方法;

工作上被上级赶着才往前挪几步,主动揽活,不存在的;

想要学习互联网创业,先编一个网页吧,不行太难了,玩会儿手机;

说是在准备,但这种准备毫无意义。有最前沿的眼光却没有灵活的腿脚,定目标也只不是喊口号。

4
实践之法

文章写到最后来梳理一下思路,前几部分其实写了两个论点:

  1. 只强化已知学不到新东西

  2. 持续学习变成了一种口号

两个论点的关系表述为:因为1,表现出了2 。嘴上说说而已,身体上并不接受。

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态,以学英语为例。

1.辨析

有人说背单词对学英语用处不大,观察那些一开始学英语就疯狂背词的人,还真有一部分水平毫无长进。这个理论说服了许多人。

但前几天的教训我亲自领教过,跟外国友人交流,想表达却想不出合适的词语,场面一度变的尴尬。单词还是很重要。

那么就可以来分辨了,单词到底重要不重要?“背词不重要”的理论,到底是不是适用的?

2.概括

单词类APP层出不穷,自己就体验过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叫百词斩,讲究象形背词;另一种是扇贝单词,偏重词根记忆。

两者看起来差别很大,但用到后期渐渐了解到,我一直偏向于词根记忆,两款软件其实都有词根记忆的侧重点。

到最后再看单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体系,相似工具一样使用,这是属于自己概括内化的东西。而不是把软件功能判断为“词根记忆”,就结束了,因为认识不等于会用。

3.试炼

使用词根记忆法之后,会发现有些单词仿佛是“浑然天成”的,没有词根能表述,这就得换一套方法来搞定了。实践之后,知道“词根记忆”也不是全面覆盖,自己的这个方法还不严谨。

于是找找另一种方法,再经过[辨析] [概括],可能就掌握了另一种工具,好用与否,还得试炼试炼。

这三步是一个循环,中途很有可能被卡住,这个时候给自己喂一把鸡汤:从孩童成长为大人,总要跌到多次,再爬起来。

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第6张

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第7张

写在最后:

去年不忙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可以拿出1小时来研究图纸、学习设备功能,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没有下文。前几天设备故障自己翻看图纸找原因,发现已经有许多内容记不清楚了,本来十几分钟的工作消耗了近两个小时。

都说毕业一年能够留住大学的一半知识,两年干劲便所剩无几,再过几年可能就变的浑浑噩噩,当下工作突破难,别的饭碗换不动。

这其中的难处,我自己亲身体会过,所以写下这篇文章。

欢迎时常翻看,欢迎互相警醒。

END.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本打算“终身学习”,最终却变成了喊口号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