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荒古”推门人,第1张

南阳“荒古”推门人,文章图片1,第2张

星象图·满天星。

南阳“荒古”推门人,文章图片2,第3张

探寻远古的“王宫”。

南阳“荒古”推门人,文章图片3,第4张

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等考察“南阳岩石文化”。(资料图片)

在南阳盆地的浅山丘陵地带,有一片“荒古时空”:这里是一片远古文明的源起地,岩石文化遗存丰富,远古天文台、天文星象图、远古“王宫”、文字雏形、生殖崇拜、祭祀场所、各类排列规则的未知爻窝、钺璜图案、天圆地方图……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形制之奇,令人震撼!

自2010年首次发现至今,南阳致力于远古文明探源的一群研究者,行走于这片“荒古时空”,披荆斩棘呕心沥血探寻中华文明的根脉;他们较为详尽地记述和系统地梳理、归类、分析、研究了这里的远古文明遗址遗存——“南阳岩石文化”,形成一个个研究成果,认为南阳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核心地带,诸多文化、文明源起南阳,相继发布于报端,引起中国考古学界、史学界的重视和认可。2022年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了张建国、蓝成云的研究文章《南阳远古文明遗址遗迹的历史定位及时代价值》。

这群研究者,是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十几位研究人员,是南阳“荒古时空”的推门者。他们是“南阳岩石文化”的发现者、研究者、推动者白振国、张建国、蓝成云、张长运、郭起华、孙宝瑞、李迎年、郑毅、周付祥……

其实,早在2019年,学部委员宋镇豪就为南阳题“南阳原史 文明之光”“中国南阳 人文先声”“六通四辟 毓文致远”;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王巍2019年又为南阳题“文明在宛”……

这片“荒古之地”之所以有如此之多、令人震撼的远古文化、文明遗址遗存,与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人类的诞生、文明的产生、演变,需要适宜的地理环境。因此,追寻人类文明的源头,理应到具备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域环境中去寻找。

南阳盆地地处南北气候交融带,上承天时之润泽,下秉山川之恩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平原、丘陵、浅山区、深山区交错相生……天地化育,孕育出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

当我们把目光追溯到50万年、5000年前的南阳,我们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时代文明的灿烂——在南阳城北60公里之杏花山,发现一枚50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在盆地北沿的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了距今3.2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在南召小空山遗址发现了距今1.5万年的智人活动遗址;2022年9月,在盆地南沿的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发现了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至今,南阳已发现新旧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以小空山南召猿人、淅川猿人、坑南遗址等为代表的旧石器遗址、石器点50余处;以黄山遗址、八里岗遗址、太子岗遗址等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而这些,仅仅是南阳(南阳盆地)史前文明之沧海一粟。

《中国文明的形成》(新世界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张光直、徐苹芳 主编)一书绘制的《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标注南阳盆地及周边是直立人类的密集生活区。

如此密集的古人类遗址在南阳被发现,说明早在5000年前、甚或1万年前,南阳已经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点燃的华夏文明之光已“孕育文化,传播天下”。

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南北文化交融和传播四方的独特优势。学部委员宋镇豪为南阳题“南阳原史 文明之光”“中国南阳 人文先声”“六通四辟 毓文致远”,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地理纬度、传播维度,从人类文明之肇始、之发轫,极言南阳文明在华夏文明史上的地位。淯水汤汤,高山仰止——

“南阳原史 文明之光”:在人类源起之肇始阶段,南阳孕育出文明的种子,点亮华夏文明之路。

“中国南阳 人文先声”:南阳人文,文明之源;先声夺人,奠定华夏文明基石。

“六通四辟 毓文致远”: 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孕育文化,传播天下。

《洛阳七千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南阳淅川坑南文化遗址可能是大地湾文化及贾湖——裴李岗文化的部分源头,而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则是仰韶文化的源头。”

黄山遗址考古,也从考古学的角度再次证明了“六通四辟 毓文致远”的史学论断——这是一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的房址、6000年前的粮仓、7000年前的玉器、疑似宫殿遗址的7000年的房址……遗迹规格之高、内涵之丰富,见证了南北文化交融发展的文明进程,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关键性遗址……

先夏文化在这里如繁星闪耀照亮人类文明之路。

《史记·货殖列传》: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汉书·地理志》: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其蔽鄙朴。

自2020年8月始,短短一年里,南阳厘清、发现 202处夏文化相关遗址。

202处夏文化遗址及相关遗址,勾绘出一幅文献之外的历史地理画卷,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史实:南阳是夏族活动的核心区域,是夏文明和先夏文明的重要源起地,为文化自信提供了考古学的南阳支撑。

中国有着至少八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有着四千年传承不绝的文献史。(《文明以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冯时)八千年乃至更为久远的文明史,在南阳从未中断且“毓文致远”,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孕育文化,传播天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考古学家冯时认为,宇宙观是中国先民对天、地、人相互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源于最朴素的观象活动。他进一步指出,上古天文学与天文观是中国文化的渊薮,天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之源的事实相当清楚。

研究者在南阳发现了30多处磨刻在岩石上的圆盘状远古文化遗存(遗址)。2020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小淳等学者对卧龙区谢庄镇田营村的“圆盘状文化遗存”进行考察、研究、测量,认为这是一处远古时期的“岩画天文台”。2020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天文学史、天文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对该遗存再次进行深入考察、研究,认定其为具有定季节和时刻功能的“日晷”,也是具有宇宙论意义的天文星象图,初步推测其形成年代很可能早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岩画天文台”的发现,寻找到文明源起的节点,推开一扇天文时空之门,打开了从天文学的角度探索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新窗口。

同时,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天文星象图。

新石器时代的“天文台”(日晷)和大量星象图的发现(存在),是南阳作为中华文明源起地的直接证据和王巍为南阳题“文明在宛”最有力的实证。

“文明在宛”。这些发现和认定、基于纯粹考古学层面的百年发现,是对研究者的慰藉和肯定,是“永远在路上”的力量。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内化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的渊薮。

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的研究者推开南阳“荒古时空”的大门,致力于“远古文明的探源与研究”,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坚定文化自信的守望者,传播远古文明的探索者、布道者。

……

“到南阳,看远古文明”。南阳的远古文明遗址遗迹(遗存),不仅是中华文明探源的一个重要支撑,更是南阳文化最具魅力的一极。

天地化育,以文德而彰明显著,以德养而修文明。

“南阳岩石文化”研究,我们在路上…… (本报记者 郭起华 文/图)


编辑:齐 杰

初审:陈晓璞

终审:禄远鹏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南阳“荒古”推门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