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一台旧相机孟昭华(山东)|| 姚鼐文学奖参赛作品
大型文学季刊《当代文学家》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瑞冬卷·2022·总第十期
(网纸同步)
瑞冬卷
我的一台旧相机
(散文)
一九八二年,我迷上了摄影,于是下决心省吃俭用积攒了四百六十多元钱,买了一台日本制造的“确善能”牌单反相机。这宝贝是我九个多月的薪水啊!它让我爱不释手,几乎走哪带哪。虽然经常带着它,却不舍得轻易按下它的快门,因为它不同于现在的数码相机,用它拍照需要装上胶卷,买胶卷也不便宜。所以每次拍照很谨慎,看场景选角度,调光圈和快门速度总是仔细琢磨一下,然后再举起相机从目镜中旋转对焦,观察确认好了,才屏住呼吸按下快门。每次听到那清脆的“咔嚓”声,我一阵窃喜又如释重负。那个年代相机昂贵,胶卷也贵,彩色胶卷更不舍得浪费啦!一卷36张,只能“咔嚓”36下,用完了再倒卷回那个密封小桶内送到照相馆冲洗。取照片,看结果,简直比吃饭都重要,拿回家一看,乖乖,36张照片大部分都让我交了学费,遗憾是经常的。
八三年初春,济南天气转暖,野草返青,杨柳飘絮。一个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的星期天,我和妻子带着孩子来到岳父岳母家,邀请两位老人去济南泺口黄河大坝上玩玩,也算是郊游踏青,两位老人听了欣然同意。于是披衣出门,下楼登车,我开车沿着济洛路一溜烟儿地飞驰而去。仅用了二十多分钟,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老人家离休后轻易不出门,泺口虽然离家不远,却也是久违了好多年了。黄河大坝号称“金堤”,它蜿蜒一千多公里,护佑着华北平原千万生灵。站在泺口大坝上俯瞰黄河大观,河水浩瀚,绿野无际,地天一线,气象宏伟,春天将大自然造化成了一幅生机盎然而壮美的多彩画卷!脚下土夯石砌的大坝像一道坚固的铜墙铁壁力拦浑浊的河水,令其顺势东流。水下暗流翻滚,水上波涛汹涌,时而澎湃激荡,时而舒缓平流,观后让人浮想联翩。岳父岳母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们很少讲自己的过去,所以我们只知道他们十几岁在胶东老家参军入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南下,攻打金门等几次战斗,回到地方后在交通部门工作,常年走南闯北,翻山越岭,架桥修路,一生遭遇数次危险,工作经历跌宕起伏。老两口站在大坝上凝视着黄河浊浪东流而去,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我若有所悟,立即拿出相机,果断地按下了快门。在相机的目镜中,我聚焦着他们坚毅的眼神和雪染的鬓角,心想,此时也许他们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华,或是参军时的意气风发,也许又听到了枪林弹雨中的隆隆炮声,或是战友们冲锋陷阵的呐喊,也许在想念那些曾经共同开山劈岭、架桥修路的同事和工友们,也许他们已经淡忘了所经历的一切,宁愿让所有的记忆碎片随风而去,而感叹人生的过往竟如此匆匆,生命莫不象这黄河之水,从天山而来,九曲荡流,终归大海。
一周后,我将洗出来的照片拿给两位老人看,他们很满意,我也很高兴,但后悔拍照得少了一些,因为岳父岳母虽然在上海工作时照过一些黑白照片,但一生的彩色留影仅此一次。
两年后,岳父岳母先后身患重病,渐渐地不能独自下床,吃饭说话也越来越困难,经多方医治仍不奏效,终于带着一身病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每次拿出岳父岳母那张凝望黄河的照片,总是端详半天,思绪不断。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产品极为丰富,照相机这类的电子产品早已不再是奢侈品,特别是有了数码相机后,也终结了胶卷的使命,拍照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我的“确善能”相机老掉牙了,它搁置在柜橱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古董,但我经常拿出来擦拭抚摸,一直爱着它,因为它帮我为岳父岳母记录了那个永远不会再有的定格时光,留下了我对革命前辈的一份敬重和永远的怀念,并让我深切感受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斑斓。
2022年12月9日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本 刊 简 介
本平台集微刊运作、杂志编辑、图书出版为一体,可办理国际(2千起)、国内(2万起)书号,出版正规图书和个人文集。郑重承诺:本平台(社)办理的所有书号均为合法书号,可查可阅。请放心预约书号。
所有来稿,包括书稿作品,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富有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且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作者简介: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