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的回复和私信,部分朋友很厉害,一下就猜到了我们读史至此时很容易漏掉的关键点——河北的韩信、张耳。(见链接:《书生提案》)韩信、张耳在公元前205年十一月就东出井陉击败赵军并击杀了陈余,此后南线汉军主力在刘邦率领下北上与其会师。(靳歙)从攻朝歌、邯郸,又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因此即便赵国还有部分地区没有完全平定,河北方面军最迟在公元前204年元月就基本稳定赵国首都一带,有充足的部队可供使用。赵国陈余部队号称20万,即便有所夸张,以河北巨大的人口,十几万更卒不成问题。按三班倒算,加上韩信、张耳原本的部队,一线拿出五万装备精良的战斗部队不难。可是接下来几个月荥阳被围甚至刘邦险些没能逃出的危急时刻,手握这样一支实力雄厚足以左右整个局势部队的韩信又在哪呢?按照韩信的说法,主要是项羽老是出奇兵渡过黄河来打我,搞得我每次才想有所行动就被不讲武德的项羽逼得不得不回防。楚军几次出奇兵以至于数万精锐的河北方面军抽出一点兵力南下的机会都没有,这战斗得有多大啊。可是翻遍项羽和其他众多大将的传记,却找不到相关军事行动的任何记载。当然,我们也没法仅凭这个就认定韩信说谎,但我们结合后续事实来看韩信说法似乎问题不小。首先,刘邦率汉军主力大约在前205年底北渡黄河,大约在两三个月后与韩信邯郸会师,这段时间项羽出奇兵也是去打荥阳,不会来河北。接下来大约204年正月前后汉军主力回河南,此后项羽部队开始不断袭扰敖仓到荥阳甬道,其主力当也在河南。项羽主力在河南的情况下一点奇兵就能让实力雄厚的河北方面军抽不出兵力南下救援荥阳,不太令人信服。所谓的项羽奇兵也不是个什么神秘的东西,一年前的项羽就使出过了(见链接:《井陉之战背景》)。汉军从当时远比现在弱的河北方面军抽出灌婴一部南下就横扫了项羽的“奇兵”。更何况修武事变后,韩信的这支河北方面军加上汉军成皋残兵被一分为三,然而接连在三个方向均迅速取得重大突破!一分为三都能每个方向迅速压倒多支敌军,也就是说河北部队只要出一部分兵力就可以改变荥阳战场局势。如果只是挽救险些逃不出去的刘邦,帮他稳稳战线,那需要出动的兵力就更少了。那就凭项羽的奇兵能让河北方面军一点动作都做不出来恐怕说不太过去。至此,我们说韩信和张耳这半年是迁延不进甚至是坐观成败,不算过分吧?从韩信、张耳的角度,我们其实也不难理解,他们对荥阳战场恐怕并不着急。原理也很简单,河北有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项羽最多就攻下荥阳、成皋,此后多半会开始深耕河南地区,万万不敢继续深入去打洛阳。当然,如果项羽团队非要想不开继续进攻洛阳甚至关中的话,嘿嘿,两百年后的乱世英豪们为我们演示过结局。现在我们应该比较能看明白所谓的辕生提案到底是啥意思了,这种官样文字说起来气吞万里如虎,但关键其实是:使韩信等得辑河北赵地。翻译成大白话辕生不过是在说:汉王咱就想办法拖一拖,比如去南阳啥的晃一晃楚军,韩信那边没准就好起来了。其他高级将领也许很多心里也这么想,但多半不会直接提,毕竟拖一拖容易,谁敢保证拖一拖韩信那边就能动起来呢?那刘邦明知道拖不了多久,也很难拖来韩信的雪中送炭,他为什么还要采纳这份提案呢?我想恐怕是因为迁延不进的未必只有韩信、张耳,局势对刘邦来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曾经跟随韩信作战的功侯海了去了,顶级大佬曹参、灌婴也都长期是韩信的主要助手。那这半年来和韩信一起并肩作战的又有谁呢?你别说,史料里一下变得非常模糊起来。比如说公认军功第一的曹参这半年的履历是: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接下来就直接接的跟随韩信攻齐。骑兵大佬灌婴这半年来的履历是: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接下来也是直接接跟随韩信攻齐。灌婴成为御史大夫应当是六到七月荥阳城破原御史大夫周苛被俘杀之后。因此可以说无论曹参还是灌婴,这半年的履历都几乎空白,而之前和之后的履历那叫一个详细。我们大致捋一下汉军的行程,前205年底汉军主力渡黄河北上,随后与北路军邯郸会师。接下来除韩信、张耳、陈豨、张苍等可能留下来稳固河北与山西大同一带,其他汉军主要将领随刘邦南下到敖仓等候下一步安排。那到了敖仓后曹参和灌婴是不是就一直呆在那防守呢?从其履历来看似乎不一定。官方履历往往用语非常精确,履历只说曹参、灌婴到了敖仓,没有说他们有守敖仓的行动。周勃是敖仓防线的最高级别守将,履历也非常明白的表示他守敖仓。曹参军中地位比他更高,还是代左丞相,曹参的部队如果留守敖仓那么敖仓防线的主将只能是他,没理由不记。同样在敖仓的还有统帅骑兵的大将靳歙,他这段时间履历也很丰富: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破项冠鲁下。灌婴地位比靳歙更高,他是中大夫令,可以理解为汉王警卫部队最高长官,级别很高。靳歙是骑都尉,统领骑兵的高级军官,级别当然不低,不过我们翻下功侯表就知道,汉军中有一大片都尉。所以如果灌婴部队一直在荥阳、敖仓一线活动,没理由突然把灌婴的部队交给靳歙去频繁出击,灌婴却啥都没干。当然由于史料没有明确时间线,非要理解靳歙的行动都是荥阳城破以后也未尝不可。只不过一年前荥阳危急汉军骑兵频繁出击缓解正面战场压力,这次再遇危机汉军继续骑兵出击、甚至彭越能在敌后攻城掠地也是汉军骑兵倾力配合的结果,这样的推论似更合理。曹参、灌婴都是在北路军成立时就隶属于这支部队,此后又跟随韩信一起继续向东作战。其他曾跟随韩信作战的开国功侯级别的大将(排除赵国投降的那些)至少还有傅宽、陈豨、张苍、王翳、杨喜、高邑、孔藂、陈贺、季必等人。现有史料我们看不出韩信在河北这几个月,这些人都在哪里。只能从常理看,刘邦没道理突然把众多汉军大将全调回河南,让河北汉军成为韩信、张耳两个人随便玩的舞台。正常来说,包括曹参、灌婴在内的十来位汉军高级将领,此时会有回河南或者留在代地的,应该也有相当一部分仍在北路军中。可能很多朋友会很兴奋,莫非我们发现了史料刻意隐瞒的大阴谋了?这么理解未免过了些,首先即便有众多汉军将领跟随韩信在河北迁延不进,也谈不上什么特别大的阴谋,最多不过是些小小的人之常情。伟人告诉过我们,革命遇到最坏的主义就是山头主义,开国大佬通常来说都各有各的山头。之前在山西的时候,刘邦说要谁南下谁就得南下,说要韩信在山西没拿下的时候冒奇险东出井陉,韩信也得乖乖听命。现在不同了,大家在河北、河内,后勤不靠刘邦了,能休息一会甚至扩充下山头自然是最好了。何况前面有高个韩信顶着,汉王即便有派个使者有什么调令,也会是韩信这边拦着说现在楚军“奇兵”很多,我们这离不开人。我们看这些履历,某位大将攻哪里、守哪里,有哪些战功确实记录得很详细;可是如果仅仅是到哪里驻防过,或者在汉国领土内换防过,那除了去见刘邦,确实大多可以不记录。因此如果曹参、灌婴真的有调到河北,他们这几个月多半和韩信一样打打小股楚“奇兵”,没干啥正经事。那官方履历不记录直接接后面东征攻齐的军事行动,也完全符合规则,没有需要特别删减修改的。说白了众多汉军将领此时的轨迹可记可不记,最终怎么记取决于事态的发展和最后定性。我们没法判断曹参、灌婴等具体个别大佬的行动轨迹是否有在河北。只是从常理来分析,河北不可能全是投降的赵军,必然有相当数量汉军,也必然有不少汉军高级将领在。想当初,宋义迁延不进不过46天,项羽就二话不说把宋义脑袋砍了。现在韩信这边迁延不进少说几个月月,正面战场刘邦都差点折进去了,却没有人跟韩信对着干。看来众多山头对刘邦的革命情谊比当初项羽对巨鹿赵军的情谊差那么点意思啊。刘邦最终还是南下出武关,然后又派部队配合彭越在敌后使劲闹腾,很是晃了几下项羽。然而这些小招数对实力强大的楚军不管用,荥阳还是丢了,随后楚军进一步围攻成皋,成皋很快也跟着丢了。当刘邦独自踏上夏侯婴驾驶的马车驶出被围攻的成皋来到黄河边时,他在想什么呢?由于最终的结果和官方刻意平淡的记录,在后世眼里,这似乎成了一趟好玩的旅游。不过此前已经回过关中了,该向太子交待的想必也都交待了,萧何等该找来谈谈的家伙想必也都谈过了。能使的稍微安全一点的招都使过了,南阳盆地去了,英布、彭越等这些该拿出来垫背的也都拿出来了。随后,夏侯婴驾驶的马车载着刘邦就着灿烂的夕阳与茫茫夜色,向着河北方面军驻扎的小修武疾驰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修武、修武,生死难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