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意义的建筑 - 中世纪与哥特式

时间意义的建筑 - 中世纪与哥特式,第1张

时间意义的建筑 - 中世纪与哥特式,第2张

历史书上一直都有一个时间名词,叫中世纪,一般都会带上定语,叫黑暗的中世纪。既然被叫黑暗,前后都有光明时期。通俗地讲,黑暗前是鼎盛的罗马帝国,黑暗后是伟大的文艺复兴。

其实仔细推敲,这种定语一刀切或者时间一刀切,其实不符合实际情况,罗马的衰落是持续两三百年的缓慢过程,蛮族第一次攻破罗马城还能引起些咋呼声。

后来的西罗马简直是破鼓万人捶,常住人口已经落寞到不及三线城市,就是这样的状况,西罗马最后一任皇帝嗝儿屁了,居然还能作为中世纪年份的断代点,要信就可笑了。

简而言之吧,不同于东部拜占庭好歹还保持了个相对稳定的朝局,西欧进入了大分裂时代,里外好几百年时间,跟咱们的魏晋南北朝好有一比。

地盘分裂后,城邦势力减弱,外来的影响力就大,此消彼长慢慢改变着建筑风格。因为分裂,留存建筑是分散的,分散在今天欧洲的各大城市里,不像之前罗马城遗迹几天都看不过来。

也因为分裂,这些建筑明显受到当地建筑材料、当地文明风格的影响,比如诺曼征服征服后,这种建筑风格也传到了不列颠,大名鼎鼎的伦敦塔,立面简洁粗旷。

总体来看,中世纪早期留给后世的建筑遗迹,很多城堡和教堂。我自己对比图片看,以外行的眼光感受,觉得这些建筑多少沾些罗马风,特别是周身的立柱,只是立柱变细了。

与此同时,屋顶窗格门洞的样式,混杂了很多拜占庭,以及建立这些城邦的林林总总的北方蛮族的建筑因素。还是因为分裂,各地的建筑风格都没形成气候,导致了这段时期的欧洲建筑,丧失了整体风格,直到哥特式出现。

我对哥特式建筑特点的第一印象,从比利时开始。那天在布鲁塞尔老城区瞎晃荡,转悠大广场被大批唱歌跳舞的人群吸引,台阶上随地一坐,歇脚看热闹。

时值当地傍晚,西斜阳光从周围的屋顶照下来,地面上的阴影像栅栏一样,根根梳理。我这才注意到四周建筑屋顶上,插满了高高直直的尖刺,密密麻麻像火焰一样。

后来知道了,这就叫哥特式。这种建筑最容易识别。那些笔直往上成片尖刺,是它独有的,完全有别于其他时代的建筑风格。

哥特式后来独领风骚数百年,经典作品遍布欧洲。这些年我陪少爷玩转西葡英伦,看过的里斯本大教堂、萨拉戈萨圣母教堂、伦敦西敏寺,外立面都有很多似曾相识。

哥特这个名词我很早就知道,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我一直以为哥特式建筑就是哥特人的建筑。还长时间笃信,那些尖尖的样式,肯定是模仿北方蛮族,树枝刀叉拼搭的护城藩篱。部落在漫长的迁徙中逐渐生根异乡,延续下来的高楼上也保留了这种图腾。

这次读书知道了,这纯属我无知的猜想,哥特式和哥特人压根儿没毛关系。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罗马沙文主义建筑师,

用北方蛮族的名字,贬低称呼这些看不顺眼的转型建筑。

文艺复兴已经是十四世纪以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哥特式建筑最鼎盛的时期,“哥特式”这个称呼压根还没出来。这就好比东晋从来不管自己叫东晋,南宋从来不管自己叫南宋,都是后代的人给基于便利和成见给打了个标签。

哥特式风格早期形成于法兰克,西罗马衰亡后漫长的中世纪里,北方族系掌权的各个城邦都开始去罗马化,特别是查理曼大帝性格刚毅,看不上罗马风格中圆顶建筑的娘炮气息。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法兰克建筑逐渐用尖拱替代圆拱,再慢慢演进成了尖塔。鼎盛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大都墙面笔挺、直插云霄、烈火蒸腾、好生气派。

哥特式建筑虽然吸粉,嚣张的法兰克却不是校花,当时四分五裂的领主们相互攻伐,可劲儿别苗头呢。我就着图片比对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哥特建筑,发现散落各地的哥特式建筑可以分两类。

有钱有势的,就信仰纯哥特式,那屋顶越造越高,高楼上叠高塔,高塔上叠高锥,高锥上恨不能再竖一根旗杆。穷鬼当家的,没办法比气派,就想着法的在外立面或者门窗上加些辅料,风格随之变味。所以看到哥特式建筑,不管是纯种的还是杂种的,都很有故事,值得问一下度娘。

比如伽利略的一次行为艺术,让歪肩的比萨斜塔成了网红打卡地,然而几乎全部的游客,都没有意识到,就在旁边的比萨大教堂,更有历史意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和法国的圣丹妮教堂,这是最早期的哥特风格的教堂,说它们是开山鼻祖也不为过。

除了外观,哥特建筑的故事,还深植在无底线的建造时间。科隆大教堂,建了600多年;乌尔姆斯大教堂,建了500多年。我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这些代表年龄的数字,常常有点恍惚感。

要知道金字塔都没修那么多年,真不知道这几十代人靠着什么毅力,能无休无止地趴在工地上。后来想想有相通,要轮地球上的单体建筑,修建时间最长的是咱万里长城,西周开始断断续续修到大明,2000多年来就跟这几块石头熬飙。

哥特建筑能延绵漫长,得益于基督教。贡布里希有过一个论述,他认为基督教堂与哥特建筑合二为一后,高耸的塔楼往往是乡间方圆数十里最高的建筑,它的尖顶是所有远足旅人的方向标。浑厚悠扬金属撞击声从钟楼里飘出来,召唤左近居民向尖塔汇聚,集合礼拜。

这个定位的功能,我深有感受。布鲁塞尔老城迷宫似的,曲径通幽,那会儿我不识洋文,行走在里面常常摸不着方向。但是只要到空空旷点地方,遥望大广场中最高的市政厅钟楼塔尖,大体就知道在城区的位置了。

和夫人少爷结伴游科尔多瓦,大教堂背后的居民区也是如此,弄堂路线随意,房屋杂乱无章,还经常有断头路。初次来陌生地游览,在逼仄的空间里行走时间长点,难免有不安全感。这时候踮脚远望下,大教堂的尖顶就在那儿,会踏实很多。

中世纪的教宗和领主们拼命忽悠,拔地而起的哥特教堂,是前往天堂的阶梯,越高就离天堂越近。教众听信了,可劲儿出钱出力无怨无悔。果然物质世界的存在,必须和精神信仰绑定,才能广为流传历久弥坚,这跟“送礼就送脑白金,上火就喝王老吉”一个道理。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时间意义的建筑 - 中世纪与哥特式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