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76-81条,第1张

​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滞者,栀子豉汤主之。

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81条,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前面在75条条文已经讲过,76条的前半段接的是74条条文,用五苓散去治疗。剩下的后半段加上77-81条都属于栀子剂系列,其中的第80条条文在59-61条里面讲解过,因为康平本80条后面紧跟着的是59-61条,这也说明流传下来的《伤寒论》存在错简情况,这个由竹简搬到纸帛的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错简情况,存在这种问题才是正常现象,才是真的的历史。

      这几条都是关于栀子剂的条文,我们先从整体上来看一下。其实栀子剂基本都是伤寒误下后引起的病症。这说明栀子剂的病理基础多在下法后出现。张仲景为啥总是描述一些误治办法,其实就是在人为的造模,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今天我们进行动物试验,培育小白鼠的时候,我们也是想尽办法进行造模,让它按照我们的要求来生病,同样的,医圣的误治法其实就是在人体上造模的过程。

      以上条文都是吐下后形成内部空虚的状态,特别是胸腔空虚的状态,同时又多是表证的误治,伴有表不解的现象,于是出现了表邪内陷胸中的一系列表现,比如胸中懊恼,胸中疼热,胸中滞,心中烦,心中结痛等等症状。都是内部没有实邪阻滞但热邪充盛的状态,当然如果合并有实邪,可以用厚朴枳实等攻下的办法配合应用。

       这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现在病理基础就是局部的炎症充血,从部位看,更多的类似食管炎,贲门炎,胸膜腔炎症,这种炎症充血在中医看来是属于阳明病的范畴,但又不同于阳明病的白虎汤证的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更不同于承气汤类的痞满燥实的胃肠病变,所以这是一类特殊的阳明病:类似于承气汤证但部位不在胃肠,仅局限在胃上口以上消化器的局部炎症充血性病变。其不同于白虎汤证的地方是栀子豉汤证属于局部病变,其不同于承气汤证的地方时这种病变多不是因为病理产物引起。

       注意,承气汤的病变多是因为食物燥矢等病理产物引起的,局部炎症都是属于继发,病理产物的堆积才是致病之根本,所以调胃承气是胃中宿食的堆积,小承气是小肠内容物的堆积,大承气是大肠内容物的堆积。

       综上,栀子豉汤系列治疗的是由口腔到胃上口这一段的胃肠道局部的炎症反应,可以扩展到其他部位的,没有病理产物因素参与的炎症反应。比如局部跌仆损伤,软组织炎症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伤寒论》76-81条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