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谨防“程式化”

“城市化”谨防“程式化”,第1张

“城市化”谨防“程式化”,第2张

中国的问题本质上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经济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人口向城市集中。人们这才发现,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洪流,各地也掀起了城市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广大农村变成了城市。如此巨大的变化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历史性的重要选择,也与中国整体改革的硬件建设相匹配。然而,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深入,人们也发现很多地方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陷入了“误区”。

浙江莱茵达房地产投资集团作为上市房企,在全国十多个城市都有项目,尤其是董事长高继生到访过的城市不计其数。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接触、市场调查和分析,高继生感到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的一个伟大命题,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从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来看,一些地区和城市仍存在不少“误区”,令人十分担忧。很多城市其实是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把城市化建设当成“程式化”的套路。

第一个套路就是实施所谓的广场计划,搞形象工程。现在,每个城市,甚至城市的每个区,都有它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有它的市民广场,每个区都有它自己的中心广场。据有关统计,中国80%以上的县市都建有城市广场,许多乡镇也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广场,其中一些号称比天安门广场还大。城市需要有空个房间。城市也需要有呼吸和肺。但是,一个城市合理科学的结构,一个健康的城市生态,并不是靠大规模的广场来支撑和体现的。把广场理解成城市的生态是非常错误的。一个城市需要某个空房间。城市的品位是由城市的规划、建筑、科学布局、城市的生态、市民的素质和城市领导倡导的一种制度所确立的,形成了城市的形象和魅力。

其次,不考虑财力,大规模拆老城,建新城。无论沿海还是内陆,很少有城市没有新城区。为了让城市焕然一新,一些城市进行大规模拆迁,导致大量居民迁移。再加上拆迁政策不统一,政府部门多,拆迁行为不规范,补偿方式和金额不足,使得拆迁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许多城市不顾老城的历史和老城的延伸,完全建设新城,这就是所谓的“新城运动”。而且规划刚完成,政府部门就先动起来了。政府搬迁推动新区建设没有错,但不是每个城市都要建新区吗?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城市边缘确实存在新城区,这都是大城市发展的结果,是其自身历史延伸、经济辐射、文化提升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的一些城市,甚至县级市,都在抢着建设新城区,新城市。旧城区资源不够,根本不具备形成新城的条件。中间浪费很严重。

导致对城镇化“误解”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对城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不正确、不科学,认为城镇化就是“多盖房子、多修路”,导致部分地区城镇化。当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城市的实力、经济能力、人口聚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条件,特别是政府的财政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和客观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仅仅依靠领导的一些主观意志,脱离当地实际,盲目城市化。二是一些政客为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城市化进程变成了自己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顾地方财力,贪大求洋,做所谓高标准、高起点、高标准的城市广场或者几大设施建设。

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计划,并逐步实施。比如昆山,能成为中小城市的典范,是因为它的工业很繁荣,城市化很有活力,规划很超前,实施规划很严格。此外,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放弃市场化运作,但现实中往往有很多计划经济时期伸出的看不见的手。比如一些地方成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计划经济的手段,是旧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在新时代的一种反应。

同时,城市化要有大规模工业的支撑。城镇化一个很重要的核心要素在于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城市的产业和相当的产业链来支撑。没有产业支撑,仅仅停留在建制的城市化和城市规模扩张上,是不可能达到城市化的目的的。因为没有产业支撑,城市人口很难充分就业;没有就业,居民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没有资本收入,就无法刺激消费。而一个没有足够需求刺激的城市是没有活力的,城市化更无从谈起。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城市化”谨防“程式化”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