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道树、道路绿化树种和苗圃

论行道树、道路绿化树种和苗圃,第1张

论行道树、道路绿化树种和苗圃,第2张

第一,北京早期的行道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0-219年),自咸阳至北京,向东经遵化、山海关至辽东半岛而建。东北经古北口至承德;向西北经居庸关至怀来、宣化。这些小巷旁边有行道树。汉书。《贾善传》说“飞奔路宽五十步(每步五尺),树长三尺,树为松树”。

辽代南京位于今北京西南,城墙沿唐范镇老城而建。契丹政权十五年(997年)正月,圣父下令所有道路植树。

金朝定都王改燕京,建在辽宁旧址。公元四年(1164年)十月,金世宗命人在京师城外双巷数百里种柳。

元朝时,忽必烈下令在道路两旁广泛种植一种高大的树木,每棵树之间的间隔不得超过两步。

以上行道树种植在郊区的官道上,作用有:一是可供路人在夏季乘凉;二是冬天大雪封地时起到路标的作用;在一定里程内种3-5株是一个里程碑。当时城墙内没有路边种树的记录。

到了明朝,迁都北京后,元大都彻底改造,比如挖紫禁城的桐梓河,修南海,北城墙南移,城墙砌砖。明朝末年,城里开始种行道树,紫禁城周围都是槐树,十步一棵。从东华门到景山,巷子里也种了槐树。如今景山西街仍有几棵当时种植的古槐树,距今已有300多年。

到了清代,北京的行道树种植有了很大发展。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天坛外的大道旁种上柳树挡风,种下的树交给第三巡营看守。清末,北京一些主要街道的绿化已形成一定特色。前门大街街道两侧种植杨树、柳树和洋槐。宣彤二年(1910年)春,各城区巡警在辖区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绿化街道58条,种植槐树、刺槐、柳树11510株。

民国初年,北京由警政署主办的行道树,每年春季都有少量种植,但其成活和养护管理并不好。

民国14年1月31日,市政府在《市内行道树调查报告》中提到,“市内所有行道树,除景山前街的楸树、楸树(实际应为黄金树)、天安门广场前的绒树(相思树)、西皇城根部的柳树外,多为槐树(槐树、刺槐)”。民国十七年(1928年),行道树由北平市政工程局管理。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北平农业实验场林务所主管行道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梁缘任北平市市长期间,市政府技术员孙宝琦拟定了北平市行道树规划,阐述了种植行道树的必要性,建议成立专业苗圃定向培育苗木,最后提出了个体经营与店户统一经营相结合。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北平农业实验场的林艺单位连同行道树一并移交市政府工务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据北平市政府统计,全市共有国槐、刺槐、胡杨、栾树、柳树、合欢、秦、元宝枫、、楸树、国槐、江蓠、榆树、桑树、香椿等16种行道树24045株。以前城市种植行道树用的各种苗木都是临时从花店购买,规格不全,品种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根据北京市政府的统计,只有9100棵行道树。1925年8月,民国14年,北京政治工作学院创办的先农坛外坛西北角托儿所,1943年被侵华日军兵营占领。

二、园林苗木的培育

北京解放后开始建立大型道路绿化苗木苗圃。

1949年2月,北平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农林实验场接收沙窝苗圃、德胜门苗圃、地坛苗圃,总用地面积30.26hm2,苗圃内有28个品种14万株苗木,规格杂乱,质量低劣。一是政府整理苗圃,淘汰劣苗,培育新苗,开设训练班,培养人才,扩大土地,增加苗圃,广泛引进,培育大量树苗用于绿化。从1949年到1957年底,共培育苗木3575万株,为绿化提供苗木663万株。1957年底,苗圃里有1460万株幼苗。从1986年到1990年,平均每年繁殖苗木317万株,其中苗圃851万株,苗圃145.8万株。从1991年到2000年,平均每年繁殖苗木近200万株,苗圃种植苗木近800万株,平均每年种植苗木150万株。

到1990年底,城市郊区有2525.78 hm2的道路绿化。截至2000年底,全市共有树木209种303.22万株,绿篱19.3万株,攀援植物9.7万株,草坪157.38万平方米,宿根花卉5.5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4.46%。到2000年底,城市郊区道路绿化总面积达到5189 hm2。

这么多用于道路绿化的苗木,由于要求规格大、树种统一,大多来自园林局的苗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苗圃有计划地为市政工程(主要是行道树)种植大苗。例如,1986年,苗圃种植了64个大苗品种,储备苗木45万株,面积达3000亩。超大苗用绿地和森林间苗。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论行道树、道路绿化树种和苗圃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