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第1张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第2张

发展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如何在与大城市共建的过程中获取市场和人才,是小城镇成败的关键。而如何发挥生态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是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和吸引力的小城镇的关键。

1小城镇在生态内涵上的优势和特点

小城镇的生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地方性,小城镇是一个基本上由当地人组成的空实体,他们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在环境建设中容易获得高度认同;

(2)规模小。小城镇规模小,人们可以步行生活和工作,因此可以避免大城市机动车巨大的交通流量带来的空气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

(3)城市之外是乡村,小城镇通常被乡村田野和自然景观所包围,没有杂乱无章的城乡结合部,是霍华德所追求的天然“花园城市”;

(4)城乡环境一体化,通过河流、残存的农田林网等将城市与周围的乡村自然景观联系起来。,而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可以避免在城市中为建设大型开放绿地而占用额外的土地,将城市建设成高效紧凑的可持续城市形态;

(5)消费低。小城镇的物质生活比大城市简单,数量少,可以避免过度的物质消耗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

(6)能耗低、建设合理的小城镇不会出现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节省大量能源用于温度调节。同时,他们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各种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小城镇的这些生态特征表明,小城镇与生态应用的基本原则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当地居民安居乐业,对于追求大城市简单宜人生活的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因此,小城镇建设应着眼于如何强化上述生态内涵。

2当前形势不容乐观。

然而,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的指导思想模式盲目模仿大城市,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大、宽、洋、高、快。导致城市建设要么杂乱无章,要么整齐单调,缺乏个性的城市形态和生活精神,无法形成小城镇特有的个性优势。

(2)从大城市照搬规划理念,在功能区划分和交通布局上参照大城市的机动车交通方式,使得一些小城镇迅速集中了机动车来源的各种环境危害,如穿城而过的主干道,造成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同时对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3)基础设施建设中,环保意识落后,缺乏清洁燃料使用、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等必要的城市环境设施,导致垃圾随意堆放,占用宝贵土地,污染环境;生活污水通常不经过任何处理就随意排放,工业污水处理率极低。散发异味的简易明沟或暗沟直接连接农田河流,造成城镇周边水体和农田土壤环境污染;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后果,就是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嗅觉污染,对小城镇的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4)城镇周边乡村景观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价值被忽视,城市建设在景观、居民活动空等方面割裂了城乡之间的关系,使居民和外来者失去了追求小城镇生活关键价值的体验。

(5)自然景观的价值被忽视,城镇周围的山石被任意切割,自然河流被任意弯曲和拉直,河岸被任意固化,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和湿地被夷平或填平,一些连接城乡的天然绿色通道因人类开发不当而遭到破坏,从而失去了它们作为城市中留下的永久生物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价值。

(6)原生生物被遗忘,当地村落和自然景观中的动物种类减少。与乡村生活情趣融为一体的百鸟齐鸣、蝴蝶燕子翩翩起舞、喜鹊报喜讯、鱼水蛙鸣、萤火虫亮灯等场景,本可以在小城镇完整保留,却因城市遗留的动物栖息地和连接城乡景观的通道保护不足而失传。动物活动形成的流动的、有生命的景观丧失的直接原因是可以作为生活和迁徙栖息地的大树、林带、野地和水体(池塘、溪流)以及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以及小城镇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观赏植物和人工草坪。这些外来植物种群缺乏与当地动物的生物学关系,而除草、施肥、割草、喷洒化学药品等人工管理活动都很到位。

(七)肆意破坏当地重要的人文和自然历史景观要素,不仅包括古栈道、石拱桥等一切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历史遗迹,还包括农耕灌溉遗留的人工或自然水系、农田防护林体系、水系和林带形成的特殊肌理、城市遗留的大树、反映当地城镇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建筑等。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尽量把这些人文-自然的历史景观元素暴露给城市人群,特别是让外来者有机会阅读这些史料。我曾经在一本地方志里了解到,在一个农村,有一棵三个人抱着的大桂花树,已经有将近350年的历史了。后来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旅游小镇,有两万人口。逛这个镇的时候,通过单元墙和几栋新建的房子打听了一下,发现了这棵桂花树。我觉得自己很笨。需要补充的是,小城镇要树立新的历史观:昨天是历史。很多小城镇只有几十年的建设历史,但在这几十年里,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留下了一些典型的建筑,记录着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的居民的生活史。后期开发要保留少数能解释这一过程的重要建筑,并赋予其新的功能或将其改造成博物馆。毫无疑问,如果人们记得一个城镇在短短30年间,经历了从茅草棚到土坯房,土坯房到砖房,砖房到街道和带有城市生活气息的文化享受,人们会更加热爱这个地方。

综上所述,目前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正在使我们失去具有生物学或生态学意义的城市概念,这一点应该引起城市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小城镇生态建设的三种方式

(1)进行生态规划,如上文提到的小城镇所具备的体现生态思想的自然条件。因为小城镇的规划要比大城市简单得多,所以更有可能把小城镇的规划直接做成生态规划,而不是在城镇规划之外另起炉灶进行生态规划,或者在规划中以生态为指导思想,邀请生态学家参与规划评审过程。小城镇的规划主要由生态学家来完成,这才是真正的生态规划。

(2)发展生态城市或可持续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使小城镇朝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方向发展,而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使任何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活动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后代负责。本质上,两者是一致的。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是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两者都关注当前社会的共同问题,如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关注居民生活质量、节约土地和资源等。

(3)实施生态工程,即在物质和能量利用方面达到“四两”的那些具体工程和各种活动。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指出,“人类应该用少量的自然能量对自然的模式和过程产生巨大的作用”,“用少量的附加能量来控制系统的环境控制技术,而系统的主要能量流仍然来自自然”。中国已故生态学家马世军提出了类似的定义。生态工程是“一个特别规划的生产过程系统,其中应用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共存和物质循环的原则”。生态工程最直接的成果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①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护功能,将小城镇建成具有持久特色的生态系统;②通过规划、建设、工程一体化,寻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利用、资源利用、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等各种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和途径;③通过实施生态工程,特别是减少小城镇对不可再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和依赖,利用太阳能或太阳能产品(如沼气等。)尽可能多。

(4)发挥政府在小城镇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笔者的呼吁是,政府工作人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具有长远的眼光,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知识,将生态学知识的应用、生态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小城镇都可以考虑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或可持续城市建设,用以指导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小城镇的生态建设日常化。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