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第1张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第2张

就联合用药而言,其剂量、剂型和制剂等药学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状况等生理因素,肝肾功能障碍、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病理因素等。,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重大影响。中医也是如此。

(1)药物因素

中药的品种、产地、季节、储存条件、剂量、剂型、给药途径都对中药的功能有重大影响。

1)中药起源的影响(原植物、动物和矿物)

中药材绝大多数是我国自产,少数是移植或进口。在品种上,历代本草著作也有频繁增加。很多草书指出了中药品种的混乱。因此,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和鉴别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目前,中药如贯众、独活、厚朴等。全国各地使用的是来自20多个不同的物种和属;同一种中药大青叶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如辣蓼、十字花科半夏、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叶等。药用部分也有不同的有用的叶子和带叶子的茎和枝。而且异物同名的现象也很普遍。因为品种不清,化学成分含量和药理作用都不一样。

2)中药产地和采集季节的影响。

A.中药的起源:药材的起源与药物的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的关系,历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以来就有“道地药材”的说法。中药多为植物药,其自然生长环境具有地域性。每个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可以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尤其是土壤成分可以影响中药内部成分的质量和数量。根据神农本草“收时月,生熟,所产地,真伪与陈新,各有其法”和《本草新修》,“若离籍贯,质同而效异;善挑,物实。”都强调产地。不同产地,同一种植物含有不同的有效成分,导致药理作用不同,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的园参、韩国和日本的园参,不仅总皂苷含量不同,而且不同皂苷单体的含量也不同。又如吉林省7个产地的样品中人参茎叶皂苷含量,含量差异相当悬殊。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人参提取物产量不同。

B.采收期:不同植物的根、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所以采药时间和采药方式因中药的品种和部位而异。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到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所以采集药用植物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因地制宜,但是药用植物要在异花受精含量达到一万的时候才可以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因生长季节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而不同,如8月后人参中人参皂苷含量、秋季麻黄中生物碱含量、槐米芽中芦丁含量、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在出芽前7月中旬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应在开花前采收。有些植物开始有芽的时候,挥发油的含量就高。古人利用自己的经验采集草药。《本草经注·序》云:“凡月采药...根采于二月或八月,即早春津液始萌,枝叶不洗,故力纯而强。”秋天枝叶干枯,津液流下...《本草经》说:“熟而味纯;贝利叶彩新。“以梧桐树的降压作用为例。5月开花前采摘的叶片对动物有很强的降压作用,但开花后采集的叶片降压作用较弱。再以人参为例,季节变化对园参根中皂苷和糖类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在6-9月份采收,而不是在冬季。

C.药用部分的影响

不同药用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质和量可能不同,因此其药理作用也不同。有人对不同产地的白参和红参不同部位的人参皂苷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差异很大。再比如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比如麻黄茎髓中的含量,麻黄节中的含量较少,而根中没有生物碱。

D.储存条件的影响

本草孟古曰:“每药当守。如果阴干、暴晒、干燥,不彻底除湿,就会烂掉、腐烂,必然是灾难。”储存不当会导致霉变、变质、失油、虫蛀,直接影响药理作用和医疗质量。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堆放地点,加强仓库管理,注意特殊药材(如贵重药材、芳香类和胶质类药材等)的存放。),并定期检查防治害虫。存放不当还可使含有挥发油的药材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如樟脑、冰片、麝香),从而降低药效。由于储存时间长,有些成分会被酶分解。考试网站安排

E.加工的影响:

炮制前后,药材的成分、质量和数量会发生变化,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也会有所不同。从临床经验看,本草孟菊曾指出:“酒促;生姜发散;盐入肾,软坚;将醋注入肝脏止痛;使乳汁润燥生血;让蜂蜜变甜,减缓盈利……”

中药炮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药理作用:

①减毒解毒。如半夏,“生了让人吐,熟了让人下。”半夏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引起呕吐;但姜半夏显示了抗呕吐作用。根据研究,从生半夏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含有2分子葡萄糖和苯甲醛的糖苷,其苷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半夏的止吐成分已知为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和水溶性糖苷,无刺激性。乌头含有乌头碱,这是一种对心脏有毒的成分,可引起心肌颤动。乌头碱经浸泡、漂白、煎煮后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但乌头属植物中强心成分外消旋乌头碱耐热,所以仍能保留其强心成分。

②协同作用,例如杜仲。含有大量杜仲胶,以及从生杜仲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很少;炮制后胶质被破坏,所以炒过的杜仲汤比生的降血压作用更强。再如延胡索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水煎溶出量很少,醋煎后溶出的总生物碱含量增加,镇痛作用加强。

③改变药材成分,强化或突出某种功能。比如生大黄有泻下作用,但熟大黄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因为生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是结合态的蒽醌衍生物(如番泻苷A、B、C、D),而游离态的只有一小部分,游离蒽醌(如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没有腹泻作用,但是是抗菌成分。何首乌。还可以结合蒽醌衍生物,粉碎后可以释放出来。以人参为例。制成红参后,改变了晒参中不常见的成分单体,产生了白参中没有的人参三醇等五种特殊成分。据说人参皂苷Rh2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④改进切割工艺,提高药效。药材的炮制过程可影响其内部成分,这与其药理反应的性质和强度直接相关。比如远志的传统炮制方法应该是“去心”,但带心远志的毒性和溶血作用比去心远志小,镇静作用略强,所以可以不去心远志。钩藤原本只用它的钩子,费时费力。现在证明它的钩茎也有功能。

F.剂型和制剂的影响

同一种中药制成不同剂型,往往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直接相关。《神农本草》指出“药性包括丸、散、开水、酒渍、膏、汤,有的两全其美,有的不能用于汤和酒,不得与药性相违。”说明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剂型对药效的影响:如口服枳实或青皮汤,没有高血压的记载,但静脉注射制成注射剂,降压作用很强。

《本草笔记》记载的“药物组合与用量原则”,对药物平衡、切配要求、剂型、制药方法,甚至用蜡、用蜜都有一定的规定。现代药学要求更高。即使同样的中药或复方,同样的剂量和剂型,由于不同药厂的制造工艺不同,疗效和毒性也往往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也不尽相同。为保证不同药厂生产的同名产品疗效相同,应采取措施加强质量控制。目前所有制剂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市卫生局批准的药品标准执行。对中成药制剂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统一了产品规格。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