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护士指导之麻醉与复苏术之全身麻醉

2006年护士指导之麻醉与复苏术之全身麻醉,第1张

2006年护士指导之麻醉与复苏术之全身麻醉,第2张

第三节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表现为可逆的意识和意识丧失状态,以及反射抑制和肌肉松弛。临床上常用的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

一.吸入麻醉

麻醉剂通过呼吸道吸入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吸入麻醉。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包括乙醚、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氧化亚氮。

(1)乙醚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的液体。结构式为C2H5O C2H5。沸点34.60℃,易燃易爆。乙醛和过氧化物被光、热和空气体分解。乙醚吸入后在体内不代谢,80 ~ 90%通过肺部排出。

乙醚麻醉的特点:乙醚具有很强的麻醉性能,其最低肺泡浓度(MAC——在一个大气压下,50%的人或动物不发生肢体运动反应时,吸入肺泡空气中的麻醉剂浓度)为1.92vo1 % %,具有良好的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浅麻醉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反应,而深麻醉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反应。乙醚毒性小,安全范围广,麻醉阶段典型,麻醉深度体征明显可靠,易于控制。血/气分配系数大导致诱导恢复期长,可刺激呼吸道粘液分泌,易引起恶心呕吐,对代谢有一定影响,血糖升高,引起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对肝肾功能有轻度抑制。

适用范围:乙醚麻醉适用于各种手术。在使用其他辅助药物的基础上,浅醚麻醉是临床常用的复合麻醉。但不适合麻醉诱导。急性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颅内压增高、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为禁忌。乙醚的使用已逐渐减少或消除。

乙醚麻醉阶段

第一阶段(镇痛阶段):从麻醉开始到意识消失。大脑皮层开始抑制。这期间一般不做手术。

第二阶段(兴奋期):从意识消失到呼吸变得规律。由于皮层下中枢的释放,患者表现出挣扎、憋气、呕吐、咳嗽、吞咽等兴奋状态。,而且他对外界的反应增强了,不适宜做任何手术。

第三阶段(手术麻醉期):从呼吸规律到呼吸麻痹。分为四级,一般操作通常维持在1级和2级。在腹腔深处或盆腔内手术,为了获得满意的肌肉松弛,可暂时加深至3级。

一级:从有规律的自主呼吸到眼球运动停止。大脑皮层被完全压制,间脑开始压制。

2级:从眼球运动停止到肋间肌麻痹发作。间脑被完全抑制,中脑和脊髓自下而上被抑制。

3级:从肋间肌瘫痪到完全瘫痪。脑桥开始抑制,脊髓进一步抑制。

4级:从完全肋间肌麻痹到膈肌麻痹。脑桥和脊髓完全被抑制,延髓也开始被抑制。

第四阶段(延髓麻痹):从膈肌麻痹发作到呼吸和心跳停止。

麻醉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观察项目为呼吸、血压、脉搏和肌张力。乙醚分期也可作为吸入麻醉其他阶段的参考。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2006年护士指导之麻醉与复苏术之全身麻醉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