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知识:ICU的历史及发展

ICU护理知识:ICU的历史及发展,第1张

ICU护理知识:ICU的历史及发展,第2张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对外科病人给予特殊管理的重要性。

伟大的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在1863年写道,当时,“在乡村小医院里,病人通过手术室被安置在一个小房间里,直到他们康复或至少摆脱手术的直接影响,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种专门为术后病人设计的“小房间”,进一步扩大为失血、休克等外科危重病人开放,并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本世纪20年代才被正式定为“术后恢复室”。最早的“术后恢复室”主要是为神经外科病人设立的。此后,作为麻醉学或外科学的一部分,各种专业化、综合性的“术后恢复室”相继建立,并迅速得到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几个重要事件将“术后恢复室”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多发性神经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和南加州很流行。为了抢救呼吸衰竭患者,麻醉医师带着呼吸机介入病房的抢救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虽然早已认识到机械辅助呼吸对呼吸衰竭患者有很大的治疗价值,但其庞大的体积、复杂的操作和有限的功能阻碍了其在病房中的应用。但是到了5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便携式呼吸机陆续推出。同时,循环系统压力和心电的监测技术不断完善,开发了一系列可以在病房使用的设备。其中,20世纪60年代末,Swan-Ganz医生研发的球囊引导肺动脉导管,将一项过去只能在实验室使用的循环监测技术安全便捷地应用到患者床边。

除了压力监测外,使用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比过去的染料稀释法简单易行得多。这些变化极大地拓展了临床监测的视野和治疗能力,为危重患者的专业化治疗提供了物质基础。

“术后恢复室”的根本转变归功于对危重病人认识的进步。现代病理生理学已经认识到危重病人是一个整体。虽然这些患者的原发病可能不同,但在某一阶段,都可能通过同一途径导致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内脏器官的损害,危及生命。在这个阶段,不同疾病的治疗任务和原则是相同的。此外,现代医学的分工越来越细,既有效地推动了某一领域向纵深发展,又限制了其向专科以外发展。这样一来,对危重病人的救治难度和要求就超出了一般的临床专业知识,因此有必要将危重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进行救治和管理。

在上述变化的推动下,重症监护室(ICU)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内科系统建立,如冠心病的重症监护室(CCU)和呼吸科的重症监护室(RCU)。外科“术后恢复室”在充分吸收ICU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或综合性的外科ICU,并逐步取代或补充原有的“术后恢复室”。ICU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危重病医学的实践和发展。1970年,美国重症医学学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团体成立。这说明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ICU作为危重病医学的主要实践场所,已经成熟并取得了稳固的学术地位。

在ICU诞生的30多年里,ICU的快速发展是医学上少有的。目前西方先进国家要求2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至少要有一个ICU,有的国家甚至立法规定新建医院必须配备ICU。ICU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与其成就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是分不开的。目前ICU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住宿、编制等。管理、费用、社会效益仍有一些争议,但其对危重患者的影响

但价值毋庸置疑。ICU在中国是一个很年轻的东西,在中国才十几年。与先进国家相比,ICU在理念、技术水平、设施等方面差距巨大。1989年,国家卫生部明确将ICU列为医院等级评定的标准,充分表达了我国发展重症医学和ICU的决心,无疑推动了我国这项年轻的事业。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ICU护理知识:ICU的历史及发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